§不怨天,不尤人(1 / 1)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论语·宪问》

孔子说:“不怨恨上天,不责怪别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命。知道我的,大概就只有天吧!”在一座深山里面,曾经有一个非常简陋的寺庙,有一位不问世事的老和尚在这里长年隐居着,可以说这位老和尚每天都是把打坐修行作为自己生活的全部。

有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偷在这座深山里面迷了路,于是他就在迷失方向的情况下来到了这位和尚的寺庙前。小偷在寺庙门口休息了很长的时间,心想:如果这次没有什么收获,那么我走了多少的冤枉路啊。也就在这个时候,寺庙内的老和尚听到了门口的动静,说道:“施主,您深夜来到寒寺还是赶快进屋吧,深山里面晚上风大,小心着凉了。”

这个时候小偷听了老和尚的话之后,感觉这个老和尚心太善良了,很容易欺负,于是就踹门而入了。可是当小偷看见寺庙里面穷的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小偷内心绝望了,就好像打了败仗的士兵一样,于是一脸的沮丧,而且口中还不停地骂着老和尚:“要是早知道你这么穷,我就不会花费这么大力气深夜找到这里了,你这里真的是一贫如洗啊!”

没有想到的是,老和尚听完小偷的辱骂之后并没有生气,而是对小偷说道:“我现在很满足啊,我不觉得自己缺少什么,施主你也应该改过自新,不要再去做偷盗之类的事情了。”但是小偷听完之后却没有丝毫悔改之意,而且口中还在不停地辱骂老和尚。

当小偷垂头丧气准备离开老和尚寺庙的时候,老和尚却叫住了小偷,而且还语重心长地说道:“外面很黑,很冷,我这里还有一个半新的铺盖给你,你拿着吧,可以在路上取暖。”于是就这样,小偷带着老和尚给的半新的铺盖,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当中。

而当老和尚看着小偷远去的背影时,心想:在这么黑暗的夜里,我也许应该再送给他一盏明亮的灯,这样他才更容易找到回家的路。

当小偷离开老和尚的寺庙以后,他的心一直感到非常不安,因为老和尚明明知道自己是小偷,他还能对自己和颜悦色,甚至对自己关爱有加,所以小偷越想越感到非常的惭愧。

于是小偷最后想了想,他决定返回去把半新的铺盖放在老和尚寺庙的门口,之后就悄然离开了。

第二天一大早,老和尚听见树林中小鸟清脆的鸣叫声,当他打开寺庙门的时候,发现自己送给小偷的铺盖却放在门口,老和尚非常高兴地拿起铺盖欣慰地说道:“原来我已经给了他一盏明亮的灯了。”

当我们遇到挫折与失败的时候,不要将自己的失落和苦闷归结于上天,更不要将自己的过错和失误归咎于他人,因为这是一种避世的胆怯,是一种利己的私心。就好像射箭一样,当射不中靶子的时候,一定要从自身寻找原因,要深刻检讨自己技艺的不精。

其实在儒家看来,“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代表的不仅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个人修养的道德境界。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个人只有放弃无休止的抱怨,才能始终保持乐观健康的良好心态,从而积极向上,有所作为。

人世间善恶的界线往往是很微妙的,而唯有自我反省才是打破这条界限的最好办法。我们在反省的过程中,能够感知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以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能够以佛法净化自己翻腾的心灵,而也只有反省自己,才能够更好地去宽容别人。因为每个在社会中生存的人,都会犯大大小小的错误,而如果每个人都斤斤计较,那么可以说是庸人自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