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战事平息后不多几年,南方又出现了一个割据政权。广源州酋长侬智高起兵反宋。
侬智高,世居广源州(今广西靖西、田东一带),其父为当地壮族首领,因不堪交趾国(今越南北部)的欺压、掠夺,又得不到对交趾一味迁就的宋廷的保护,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出兵反抗交趾,后被擒杀害。
侬智高成年后,继其父为广源首领,为摆脱为之深恶痛绝的交趾的控制,曾累次上书宋廷,并献上巨额的黄金和贡物,要求归附(据《宋史·广源州蛮传》)。但当时大宋朝廷不想与交趾冲突,屡次拒绝了侬智高要求内属的请求。因此,在忍无可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侬智高发动了这次其迅猛程度与声势均为宋廷始料不及的大起义。
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农历四月初六,侬智高在安德州(今靖西境)组织了五千人的大军宣告起义。大军浩浩****,下德保,过田阳,沿右江东下,次日即抵达邕州管辖下的横山寨(一称横江寨,今田东县境),首战大捷——一举攻克该寨,杀死了寨主张日新、邕州都巡检高士安及钦横州同巡检吴香。
时值初夏雨豪,江水上涨,战船倍速。侬智高率大军沿江而下,很快就抵达邕城西郊的心圩,与守候在那里的永宁郡(今南宁邕宁区)太守吴某父子三人所率之守军交战。侬军将宋军团团包围,使其水断粮绝,又得不到援兵,因此很快破敌,吴某父子皆死于战中。
侬军马不停蹄,乘胜进击邕州,知州陈珙万分惊慌,忙命令通判王乾佑、权都监李肃守大门,武官守朝天门,并急派司户参军孔旦飞报附近各州及下游沿江郡县,请求援兵。马平(今柳江县)的宋士尧首先开到,与侬军交锋,不敌,宋士尧在马上被砍下头颅。
五月初一,张立的宾州(今宾阳县)援军到邕,陈珙大喜,在城上设宴犒军。可笑的是,酒未过三巡,在席上听到城破的消息,众皆大惊失色——知州陈珙、张立、王乾佑及节度使推官陈辅尧当场束手就擒被杀,守军千余名亦同时被歼。
侬智高举事不到一个月,就攻取了岭南重镇邕州,迅捷地奠定了举义的基础。侬智高夺取邕州后,马上着手建立了“大南国”,他完全采用了中原官制,自己黄袍加身,称为“仁惠皇帝”、改年号为“启历”,封其母为皇太后,十四岁的长子为太子,黄师宓以下,皆称中国官名。
侬智高心高气傲,他设想的所谓“大南国”的疆域不仅仅局限于广西。因此,在邕只停留了短短八天——五月初九,侬智高便高擎着“大南国”的大旗,以“仁惠皇帝”的架势,按既定方针进行东征与北伐了。
经短期休整的侬智高大军,士气高涨,一举开抵横州(今横县),知州张序等吓得弃了城,逃之夭夭。十二日,大军攻陷贵州(今贵港市),知州李琚亦闻风而逃。两日后,侬智高军又进抵浔州(今桂平市),知州急调本州各镇兵丁和请调容州(今容县)、上林等地兵员来救援。可是,由于久无战事,平日又疏于演练,守军作战能力很差,尸弃遍野。
攻破浔州后,侬智高军又开抵龚州(今平南县),知州惧怕,弃城逃遁。势如破竹的大军又相继攻陷了藤州(今藤县)、梧州——该两州的知州李植、江某同样弃城逃命了。
声势越来越大的侬智高军,又神速地从梧州突入广东境内后,一样呈现摧枯拉朽之势——未经激战,便兵临封州(今广东封川县),知州曹觐早有防备,事先就募集了五百人的敢死队守卫,但仍无济于事,最后城破被擒。
侬智高军士气大增,继续挥师东指康州(今广东德庆县),知州赵师旦到任才一天,但他气薄云天,将侬智高派去劝降的人杀死,领兵三百抗敌,最终城陷阵亡。次日,大军攻陷瑞州(今广东高要县),三日后进逼三水,后为避台风,途中滞留了数天。
随后,侬智高大军浩浩****地开抵南海重镇广州——侬智高率师东征,短短的十多天便攻下两广的横、贵、浔、龚、藤、梧、封、康、瑞九州,直抵千里以外的广州。兵数也从举事时的五千人增至近三万之众。
宋朝廷极为惊恐,忙任命狄青为枢密使、征南节度使,统领三万大军,从京都日夜兼程南下征讨。宋军的先锋即大将杨业之孙杨文广。
因为当时南方有崇拜鬼神的风俗,所以大军刚到桂林以南,狄青便设坛拜神说:“这次用兵,胜败还没有把握。”于是拿了一百枚铜币,许愿:“如果这次出征能够打败敌人,那么把这些铜币扔在地上,钱面(铸文字的那一面)定然会全部朝上。”左右官员很害怕,力劝主帅放弃这个念头,因为经验告诉他们这种尝试是注定要失败的。他们担心最终弄不好,反而会动摇军心。可是狄青对此全然不理,固执如牛。在千万人的注视下,狄青突然举手一挥,把铜币全部扔到地上。结果这一百个铜币的面,竟然鬼使神差般全部朝上。全军欢呼,士气大振。狄青本人也很兴奋,命令士兵,取来一百枚钉子,把铜钱钉在地上,然后说道:“凯旋之后,定将酬谢神灵,收回铜钱。”由于士兵个个认定有神灵护佑,战斗中均奋勇争先。
侬智高军在龙岫洞歼灭了桂、宜、柳三州巡检李贵的队伍,随后进击昭州(今平乐县),九月十八日破城,知州逃离。
按原计划,侬智高是要在向湘荆进军后,占据主动地位与宋朝廷议和。然而眼看宋朝大军汹涌而来,侬智高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比自己强大近十倍的敌人,自己的军队是根本无法与之抗衡的。因此,在占领全州后,侬智高和黄师宓等人进行密议后,毅然做出回师邕州的决定。
正在此时,狄青的先头部队开到了,先锋杨文广率兵在桂州附近与起义军正面相遇,战斗十分激烈,结果宋军受创,杨文广被困得脱。
侬智高班师抵邕州时,兵力仍盛,知州宋克隆闻风弃城逃了。
重据邕州后,侬智高清醒地认识到:与宋廷已无妥协余地,但当前自身力量不足,准备返回广源,聚合三十六洞壮族等少数民族土酋,巩固好后方,然后再兴师北上。
狄青于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率领主力抵达向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天险——昆仑关附近的宾州。这位足智多谋的大宋名将,故意放出“宋军只储有十日口粮”的假讯。侬智高闻之,竟信以为真,毫不戒备,加上时值元宵节,阴风细雨,狄青成功偷渡昆仑险关,并于正月十八日,突然精兵天降,直面侬军,在距邕州只有二十里的归仁铺摆开战场。
侬智高只好仓促应战。这时他知道:这是举兵近十个月以来首次遇到的强敌,归仁铺一仗非同小可,它关系到大南国的生死存亡!
在广袤的原野上,对峙着的两军排开阵势:侬智高军以骁士执标举盾居于前,羸弱的在后;而宋军则以步兵列前,西夏征来的骑兵殿后,两军刚交锋时,侬智高军先斩了宋的大将孙节:“偏将孙节、祝贵陈于前,石全斌为左翼,刘几为右翼。狄公暨挂帅,余靖处中军,李定殿其后……孙节恃勇出,与之争地形。公疾呼节曰:此岂争地利处耶?节不听,兵小,死焉。狄素奇之,失声惊呼……”宋军一度被迫退却。
可是,战局很快发生剧变。大将贾逵乘机率兵从山后抢占了高地,把侬军的阵势冲开,一分为二。这时,狄青趁势急麾骑步军一齐进击侬军,斩杀侬智高军数千人,并生擒黄师宓、侬智忠(智高之弟)等侬将一百五十七名,彻底击溃了侬智高军。
狄青乘胜追击,直逼邕州城下。侬智高突陷于寡不敌众的处境,一把火烧了营房,弃离邕州,遁回广源,后到了大理国(今云南大理自治州境),两年后死在那里。
狄青征南凯旋后,知人善用的仁宗皇帝力排众议,超规格提拔狄青为枢密使,相当于今之国防部长,执掌大宋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