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孩子是胆大心细的追风少年(1 / 1)

当一群街头混混在校门口拦住同班的同学,威胁勒索,他们可能会挺身而出,用拳头说话,以暴制暴;在校外,他们做着很多看似不该是学生做的事,却表现得“肆无忌惮”;在球场上,他们狂热地投入,为了取得好成绩,充当老大……他们,被我们称为“坏学生”。

在翻阅名人青少年时期的经历时,我们经常会发现,那些成功的名人,在青少年时期,往往都是“坏孩子”,并且是“胆子大”的“坏孩子”。

2009年1月20日,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成为美利坚合众国首位黑人总统。然而,少年时代的奥巴马,却是一名胆子“贼大”,什么都敢做,什么都敢干的“坏学生”。

少年奥巴马就读于夏威夷最好的私立中学―普拉荷中学,这是一所精英学校,当年孙中山也曾经在这里学习。然而,良好的学习环境却让奥巴马成为了一名“坏学生”。据他在自传中称,他在恣意放纵中度过了中学时代。中学时代的奥巴马什么都敢尝试,什么都敢做,在人们眼里是一名标准的“不良少年”。他说:“我在十几岁的时候是个瘾君子。当时,我与任何一个绝望的非洲裔青年一样,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烟酒、大麻……”

1979年,成绩一般却酷爱运动的奥巴马从中学毕业。奥巴马说,当时他深受学习重压,以至于有时觉得自己是个“实验品”。为此,他上中学时一度叛逆。我们当然不是希望孩子都像少年奥巴马一样去吸毒、酗酒,显然,奥巴马后来的成功和当选总统,和他曾经是个“坏学生”没有直接关系。我们并不能因为他曾经是个“坏学生”,而断定“坏学生”成长之后,就一定能成功或者成为总统。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奥巴马在做“不良少年”时的一些特质肯定影响了他的成长之路,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在少年时期的思维、行为模式,肯定会影响到他日后的为人处世和性格。

有些教育者说,“坏孩子”凡事不畏惧,对老师和家长敢于“冒犯”,所以不好教育。其实恰恰相反,因为“坏孩子”虽然表面上看来是个“刺头”,但他们不会伪装,一切都是“真心”的表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坏学生”的一些特定品质决定了日后的成功。“坏学生”做的其实都是他们心中所想——想什么,就做什么。而好学生呢,有时候不是不敢想而是不敢说更不敢做。他们成功的机会其实比“坏学生”要多,但就是因为畏首畏尾,才错失了成功的机会。

20世纪90年代,有一部香港电影《逃学外传》。该片讲述了一群“坏学生”由常常“使坏”恶搞老师,到渐渐地与班级老师产生了浓浓的师生情的故事。影片中,吴奇隆饰演的“坏学生”形象深入人心,一件皮衣,骑上摩托后,任寒风吹乱了头发……这几乎成为那个时代“坏学生”的经典装束。

在这个“坏学生”角色中,我们可以看到,“坏学生”往往具有很大的闯劲和特立独行的气质,但又有着敏感的内心。和影片中所表现的一样,“坏学生”往往什么事都敢做,什么话都敢说。但是,他们做事、说话都有着很强的目的性,废话不说,多余的事不做,心中总有一个目标,不管这目标是什么,他们会为了这个目标去努力,不畏艰险,不计较付出。也许,该片的主题曲《追风少年》恰恰能表现“坏学生”们的状态:肩上扛着风,脚下踩着土,心中一句话,不认输……仔细留心你会发现,“坏学生”们总有一个显著特点——胆子大。他们可以为别人强出头,而不考虑后果;他们可以只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考虑环境是否允许;他们可以为了一个单纯的目标,想说就说,想做就做,而不管结果到底如何……在成年人看来,这些“坏学生”的行为和心态是典型的不成熟的表现,因为考虑事物不周全,所以莽撞;因为莽撞,所以无所忌惮;因为失去了忌惮,所以敢作敢为,尤为胆大。可是,细想来,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判断也许并不正确。因为“莽撞”与“胆大”并不能天然地画上等号,他们的差别在于“细心”。莽撞者,行事粗鲁无忌,对任何事不假考虑,想如何便如何;而胆大者,大多与心思缜密相连,所谓“胆大心细”就是真实写照。

胆大的孩子,并不是因为对所做的事不假思索,他们一般会对后果考虑得很清楚,对影响到做事的方方面面都加以分析——这并不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他们天生就具有这样的能力。但他们的“肆无忌惮”其实是来源于深思熟虑后的判断——我就是要做这件事,多困难我都不在乎。看似执拗,但这就是“坏孩子”,他们不是“无知者无畏”,他们是不怕跌倒,不怕失败,敢于拼搏,敢于从头再来的“坏孩子”。

除了胆大细心,“坏学生”还有什么呢?见识。我们经常说某人有胆有识,那么,对于成功,识和胆是同样重要吗?回答是肯定的。

识即见识——明智地、正确地作出判断及认识的能力。通俗地讲,见识就是指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知识、经验、教训以及分析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见,决定了识,只有见得多,走得远,才能获得充分的一手材料和大量信息,从而通过自身的判断,掌握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现在非常热的收藏,其实就是锻炼“见识”的行业。在这个领域,人们在互相谈论间经常听到的话就是说某人“有胆有眼”。这里的“眼”就是指“眼界”“眼力”“见识”。有这样一个典型的事情:

前些年,一位在业内小有名气的收藏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起了自己“捡漏”的经历。他“捡”的是一个价值约五十万元的钧瓷梅瓶。一般而言,他所去的那家位于旧货市场里的摊位是不会有“真东西”的,绝大多数都是赝品。但当问到他为什么能从那里一眼认出这是真品时,他只是淡淡地回答“见多了自然能判断”。当问到为什么卖东西的人能以赝品的价格出售时,这位收藏者不无得意地说:“因为他见得不多,所以不识货。”

在收藏界,如果一个人少了“见识”,就会“打眼”——被别人骗,即使被人骗了还要吃哑巴亏。因为,如果被同行知道了,所有人就都不敢再来找你看验收藏品了。然而,“有胆有眼”的收藏者,往往是收藏界的成功人士。

“有胆”决定了他在非常时刻能够当机立断,在纷繁复杂的事物或情形中快速作出判断,从而出手做事。这和生活一样,往往,人们成功的机会转瞬即逝,人生中匆匆而过的机遇太多,只有大胆并且能慧眼识机遇的人才能够把握良机。而“有眼”则更为重要,若没有足够的见识和辨别真伪的能力,即便“有胆”也不过是个收藏界莽汉,轻则损失几万几千,重则倾家**产。在生活中也是一样,如果没有足够的见识,单纯凭着胆量,吃亏上当的几率也将大大增加,更谈不上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