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必须懂得社交礼仪(1 / 1)

在公众场合女孩子可以表现得很聪明、很活跃,但是保持文明的言行举止还是必要的,这是女孩的家教和她个人素质的最直观的体现。

礼仪是什么?有人把礼仪理解为繁文缛节,觉得那都是虚伪的客套,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也有的人认为学习礼仪是成年人的事,比如社交方面的礼仪,幼小的孩子又不参加正式的社交活动,学习那些繁琐的礼仪很不现实。其实,这也是对礼仪的误解。幼儿礼仪指儿童在家庭、学校、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这对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素质的全面提高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我们这个宽松自由的时代里,那套“行不露足,笑不露齿”的老规矩对于女孩子已经不适用了。在公众场合女孩子可以表现得很聪明、很活跃,但是保持文明的言行举止还是必要的,这是女孩的家教和她个人素质的最直观的体现。

概括而言,幼儿礼仪分为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大部分。其中生活礼仪又分为用餐礼仪、仪容仪表、交往礼仪三个方面。用餐礼仪主要要求幼儿学会正确地使用餐具以及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仪容仪表要求幼儿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学会保持正确的坐、站、走姿势。交往礼仪是指在与人交往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初步学会做客的礼节;懂得尊重父母、长辈,会根据他人的年龄情况与他们打招呼。

学习礼仪是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并遵守的,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做到发言举手、会认真听完别人的话,与别人一起活动(超过3个人)需要服从活动的规则,不能擅自改变规则或任性;在活动室内做到三轻:走路、说话、搬桌椅要轻轻地进行,尽量避免制造噪音;学会和他人在意见分歧时商量解决,能尊重别人的意见;观看演出时,要保持安静、不吃零食、不乱扔东西,演出结束后,懂得鼓掌表示感谢。

公共场所礼仪涵盖面较广,比如对孩子而言,要做到初步了解就算达到要求了,进一步的要求为能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在公共场所活动时,能做到谦让,会尊重和原谅别人。

孩子们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长期的反复性的工作,教孩子学习礼仪,起点要低,训练要实,方法要灵活多样。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让孩子有了切实的生活体验之后,家长再帮他们分析指点,这比单纯地讲解那些繁琐的条款扎实得多。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丰子恺先生十分重视对儿女的教育,在培养他们增长才能的同时,也不放松对儿女进行品德和礼貌方面的教育。

丰子恺十分好客,常有美术界人士登门拜访。每逢家里来客人,他总是向儿女强调:为客人端茶、添饭时,一定得用双手端上。他常常教育儿女:“客人送你什么东西,你要躬身双手去接,躬身表示敬意,双手表示谢意。”他有时还风趣地对儿女们说:“如果用一只手端茶、送饭,就好比皇上对臣子赏赐,或者向乞丐布施,又或者像是父母给孩子喝水、喂饭,这是非常不恭敬的行为。”这些话深深地印在了儿女们的内心里,反映在行动上,使他们终身难忘。

儿子丰陈宝小时候特别腼腆,怕见生人,因此,时常在客人面前显得不讲礼貌。为了锻炼儿子和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在陈宝十三四岁时,丰子恺把他带到上海开明书店做一些抄写剪贴的工作。有一天,一位陌生人到书店找丰子恺,客人与丰子恺谈完事正准备告辞,看见陈宝在大厅里工作,于是就和蔼地跟陈宝打招呼。陈宝从未见过这个客人,一下子愣住了,手足无措,一言不发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父亲送走了客人,便把儿子叫到身边,严肃地说:“刚才客人跟你打招呼告别,你怎么可以不理睬人家呢?这是极不礼貌的行为。以后可要注意点呀。”

还有一次,好客的丰子恺在饭馆里宴请一位朋友,他把几个十来岁的子女都带去作陪。刚吃完饭,有的孩子就想先回家去。丰子恺知道他们的想法后,立刻悄悄地制止了他们。回家后,他对儿女们说:“我们家请客,你们是小主人,如果主人比客人先走,那是对客人的不敬。”儿女们听了这番话后,都很是惭愧。

在丰子恺的教导下,他的子女都成为明理懂礼之人,而且各方面都得到了健全发展。训练孩子的礼仪习惯,要及时抓住机会,适时地启发、诱导,通过反复地演练,让孩子获得情感的体验,促进价值内化,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孩子的礼仪水平。

有些父母要求孩子在外面举止有礼,使用敬语,而回家之后,却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认为在家里使用不使用敬语是无所谓的事情。

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恰当的。女孩子良好气质的形成,并不在于她在他人面前表现如何,而在于这种良好的表现是否是她的一种习惯。所以,父母教育女儿讲礼貌、懂礼仪,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女儿在外、在家的表现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