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女孩的选择和劳动成果(1 / 1)

让女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为了维护她们内心的快乐,只有快乐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否则,仅仅是生存而已。

通常,人们会认为女孩子只要单纯可爱,学习成绩好就行了,于是,常常忽视了对于她们兴趣爱好的培养。其实,广泛的兴趣、爱好,对人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女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进则可以成为激发她们学习探索的动力,使她们心中的热情变为能量;退则可以使她们心有所乐,在以后漫长的生活中不至于感到空虚寂寞。

只要孩子的兴趣爱好是正当的,于己于人都没有坏处,那么,不管孩子爱上了什么,父母都应当尽量支持。

一个小女孩,偶然发现一条蚯蚓断成两半后,两半都在蠕动,感到特别好奇。她把两截断了的蚯蚓分别搁进两个有土的花盆里,想观察一下断了的蚯蚓还能不能活。妈妈非常生气,说道:“一个女孩子,摆弄什么泥巴,真是没出息!”随后,妈妈把有蚯蚓的两块泥巴扔到门外去了。

面对孩子兴趣的萌发,妈妈却以“小女孩就应该干干净净,做点小女孩应该做的事”为由,强制阻止了孩子的观察、探索行为,同时也阻断了孩子对于生物科学的热情。

著名的漫画家蔡志忠对待女儿的教育方式,却完全同那些控制欲过强的家长有所不同。蔡志忠是很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的,他坚持一个信念——让孩子快乐地成为他(她)自己,让孩子决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因为,他知道父母并不是孩子本身,父母是不应该决定孩子的选择和前途的。

一次,蔡志忠的夫人到法国去出差,于是,蔡志忠担任了接送孩子上钢琴课的责任。当车到了钢琴学校门前,女儿却坐在车上闷闷不乐,不想下去。蔡志忠问女儿:“为什么不高兴?”女儿说,自己最想学的不是钢琴,而是笛子,可是妈妈却觉得女儿该学钢琴,因为在妈妈看来,学钢琴比学笛子有用。蔡志忠听完女儿的话,二话没说,便把车掉回头,一路开回家。女儿对爸爸的做法有些担心,不禁问爸爸:“妈妈刚交了4000元钱学费,如果不学钢琴,人家也不退钱,那该怎么办呢?”蔡志忠说:“那只好算了。”女儿又问道:“妈妈回来埋怨怎么办呢?”蔡志忠说:“什么也没有你的快乐重要。”

4000元钱不是一个小数目,但蔡志忠却认为,如果节省一点,少买两套衣服,少吃几次大餐,钱就可以赚回来,而孩子的快乐是用钱所买不到的,童年也是不会重来的。如果强迫孩子学习一些她所不喜欢的东西,那将会抹杀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变得没有自己,只能听从大人的意愿。蔡志忠认为这是教育最大的失败。对于如何满足孩子们快乐的心理需求,国外一些中产阶级的教子经验,对于我们来说很有可借鉴之处。他们家庭里的摆设一般都很朴素,孩子们也没有过多的玩具和零花钱,但每个孩子都是一副很快乐的样子。原因在于,爸爸妈妈很少对他们严加管教,不论他们做什么,只要和父母商量一下,爸爸妈妈一般都会同意。很多时候,他们是在按照自己的兴趣做事,父母不会过多地干涉他们。他们的童年过得快乐而幸福,因为他们拥有很多自由,拥有很多属于孩子的乐趣。

通常情况下,国内的一些父母更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培养,却对孩子的情绪、心理状态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国外大多数的父母,更注重的是孩子的情绪、孩子的兴趣、孩子的爱好和孩子的自由。他们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爱好与兴趣,相对于学习来说,孩子自己所拥有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情绪对他(她)获得快乐有着更重要的影响。而保持身心愉快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鼓励自己的女儿保持自己的兴趣爱好,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希望她们能够快乐。一个内心快乐、对生活满意度高的女孩,一般都不会太偏激、太狭隘、太忧郁,这才是她们拥有快乐人生的前提。所以,我们希望和家长们达成以下共识:

鼓励女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不是仅仅为了让她们做最喜欢的事,迸发出最大的能量,以后成名成家,从兴趣之中得到良好的回报。让女孩子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是为了维护她们内心的快乐,只有快乐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否则仅仅是生存而已。而一个人在生活中只要能真正快乐起来,则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而刻板的生活,灰暗的心情,则是许多危机和厄运的前兆。

善于教育孩子的父母应该创设与孩子共同活动的环境和机会,在共同活动中,既可以了解孩子的行为特征,又能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还可以和孩子共同体验快乐,从而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周末、节假日,与孩子一起进商店,逛公园,或到树林里散步,留心孩子感兴趣的商品、书籍、景物等。此外,家长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写字、画画、读书、做纸工、修理日用品,一起做家务……孩子在与家长的共同活动时,其兴趣和爱好便会清楚地表现出来。

对于孩子的选择和劳动成果,家长要充分地予以肯定,让孩子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快乐,保护这种兴趣爱好,加以培养和正确引导,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