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自大的孩子常在自己的周围树起一道无形的“城墙”,形成与外界的隔膜。
为了增强孩子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潜力,“赏识教育”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但是在生活中,有些父母把握不好“赏识”的度,过于强调自信,不断地给孩子灌输“你是最优秀的”思想,结果孩子骄气日盛,总是看不起别人。方舟是学校里的艺术骨干,她从小深受执教于音乐学院的母亲的影响,弹得一手好钢琴,在声乐、舞蹈方面也都不错,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文艺演出或比赛并获奖。
但是让人难以接受的,除了几个亲密的伙伴外,方舟不大爱同其他同学讲话。当有的同学问她问题时,她总是很轻蔑地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需要问吗?”久而久之,没有人愿意理她了。
在一次音乐课上,实习老师刚走出教室,“啪”地一声脆响,一本书被狠狠地摔在桌上,“有几个音弹错了,颤音也没有唱出来,这样的水平还来教我们!”说这话的,自然又是方舟,同学们惊愕的目光都聚集在她身上,方舟满不在乎地走出了教室。生活中,像方舟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这些孩子通常看不起别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得多,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在人际互动中,自负的孩子不懂得交往应该以互相尊重、互相平等为原则,总是表现出一种优越感,盛气凌人,只强调自己的感受。
他们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往往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而只满足于眼前取得的成绩。骄傲自大的孩子情绪也不稳定,当人们不理睬他(她)时,他(她)会感到沮丧;当他(她)遭到失败和挫折时,又会从骄傲走向悲观、自卑和自暴自弃,否定自己的一切,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因此,父母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自负心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妨用“泼冷水”的方法帮孩子走出这个误区。罗拉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她聪明好学,勤奋向上。在一次朗诵比赛中,罗拉又获得了班上的最佳朗诵奖,她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回到家后,她把朗诵稿交给保姆,得意地对她说道:“玛丽,你念一段给我听听,怎么样?”
这个善良的女人拿起朗诵稿,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结结巴巴地说:“罗拉,我不认识这些字。”
罗拉更加得意了,她快速地冲进客厅,得意地对父亲喊道:“爸爸,玛丽不识字,可是我这么小,就得了朗诵奖状,这是多么了不起啊!再看看玛丽,拿着一本书却不会读,这太可怜了,我不知道她心里是什么滋味。”
父亲皱着眉头看了看罗拉,没有说一句话,他走到书架旁,拿下一本书,递给她说:“你看看这本书,就能体会到她心里的滋味了。”那本书是用拉丁文写的,罗拉一个字也不认识,她的脸涨得通红,手足无措地站在那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爸爸仔细地看了看她,然后严肃地说:“没错,玛丽不认识字,可是请记住,你不会念拉丁文!”罗拉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次的教训,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她想在别人面前夸耀的时候,她就马上提醒自己:“记住,你不会念拉丁文!”
合格的家长,应该是孩子的引路者和矫正器,对于那些信心严重不足,或者正处于负面情绪中的孩子,我们固然应当多加鼓励,而对那些牛气冲天,觉得谁也不如自己的孩子,最要紧的,就是要给她降降温了。
当孩子骄气的苗头刚一冒出来时,家长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教给他们正确认识自己:
(1)全面评价孩子,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缺点
孩子的自我认识受到父母评价的影响极大,这就要求父母在评价时要客观、全面,不能只表扬其优点,更要指出其缺点,不要因为爱孩子就忽视、缩小甚至帮助其掩盖缺点。对优点要表扬,但要适度。常要提醒自负的孩子在归纳成功原因时要注意实事求是,要认识到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以及一些客观条件的促进作用,切不可把成功完全归功于自己而沾沾自喜。
(2)让孩子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秀之处
家长应指导孩子学会欣赏他人,让孩子知道“山外有山”。
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你可以拿他(她)熟悉的同学或小伙伴举例子,比如说××球打得好;××头脑灵活,点子多;××性格坚强,有主见。当孩子注意到别人的闪光点时,就会跳出狭隘的自我圈子,自负心理也就会悄然隐循。
(3)让自负的孩子尝尝失败的滋味
家长不妨对自负的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安排难度更大的任务,让其遭受挫折,品味失败,清楚地看到自己能力的不足,体验需要别人指导和帮助的感觉。
我们可以这样说,孩子本身都是很优秀的,只要家长教养有方,他们都可以由一棵小苗长成参天大树。
有时候,孩子的骄气,责任在于父母。比如:有些家长由于自身条件比较优越,总是表现出一副洋洋得意、目中无人的神态,经常会流露出对他人的不屑。孩子听到这些话,也会仿效父母,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嘲笑别人的短处。因此,父母必须从自身做起,教育孩子回归理性,正确评价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