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女孩子都会认为,爸爸妈妈认为不好吃的东西一定不好吃。有了这种想法的孩子,下次看到这种食物时,先入为主的意识会让她对这种食物产生排斥心理。
对于孩子尤其是女孩子的挑食行为,家长们一般认为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小毛病,处理起来也至为简单,“孩子天生不喜欢吃哪样东西,只好给她换一样了,有什么办法。”这倒也没有什么,孩子只要不是严重的偏食——比如只吃肉食不吃任何蔬菜或者相反,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家长不宜过于勉强。只是家长们必须要明白,孩子的口味,一般都是受了大人的引导和暗示,并非“天生如此”这回事儿。维尼是一个英国籍7岁的混血小姑娘,她的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中国人。暑假期间,母亲带维尼回国探亲,目的是要让维尼学习汉语。维尼非常喜欢姥姥家,因为姥姥家有很多的小伙伴,而且一个个对她都非常友善。但是只有一件事情不太好,那就是维尼很不喜欢姥姥家的饭——中国餐。
第一天坐上姥姥家的大餐桌,看着一桌子丰盛的中餐,维尼死活也不肯吃,而是躺倒在地上,大声喊道:“Milk!Bread!”无论姥姥怎么哄都无济于事,她就是不肯吃米饭和蔬菜。姥姥怕把这个宝贝洋娃娃饿病了,只好去买了牛奶和面包。晚上,维尼的妈妈知道了这件事,便对母亲说,她在家里也不肯吃中国饭,米饭、馒头都不肯吃,总是哭着喊着要面包吃,我们都不理会她。过一会儿,她饿极了,自然就会去吃,下次不要再给她买了。
第二天吃饭的时候,维尼还是不吃,而是像前一天一样向姥姥要牛奶和面包,姥姥记得维尼妈妈的话,任凭维尼大喊大叫,就是不给她买牛奶和面包。就这样,小家伙饿了一个上午,一口饭都没吃。下午午休起床后,姥姥开始心疼起维尼,她找来一些小点心对她说:“你看这蝴蝶酥多好看啊,你尝尝,是甜的。这叫做糖三角,里面藏着好吃的果酱呢,快吃一口吧。”看着姥姥手里诱人的小点心,维尼的肚子又开始咕噜咕噜地叫了起来。在姥姥的劝导下,维尼小心地尝了一口,香香的、甜甜的,一点都不比面包差。于是,饿极了的维尼自己拿着点心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再也不叫:“Milk!Bread!”了。再到吃饭的时间,姥姥让维尼坐在几个小哥哥、小姐姐的中间,维尼看着哥哥、姐姐们吃得那么香,自己也安静地吃了起来,还会对姥姥说某道菜好吃。小孩子挑食是普遍的,关键是父母面对挑食的孩子采取什么方式。一味地哄、劝,结果孩子还是挑食,甚至挑得更厉害。对此,专家的意见是孩子一顿不吃饭,父母不必大惊小怪,强迫或哄劝都会激起他(她)的逆反心理,把进食当成一种负担。这时不如暂时不加理睬,孩子饿了自然会吃。
许多父母总是向别人抱怨说,最发愁的就是孩子的吃饭问题了。平时看着挺可爱的,可一到吃饭的时候,什么毛病都来了。青菜不吃、鱼不吃,这个咸的不吃,那个辣的不吃,好不容易吃了两口,忽然想起什么来,转身就跑,好像和饭有仇似的。结果孩子身体又瘦又小,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做父母的看着干着急。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挑食的毛病,可以按下面的方法试试。
吃饭之前,父母要积极地向孩子逐一介绍饭菜的营养、口味等,激起孩子对进餐的兴趣和好感,引发食欲,并与孩子一起品尝不同饭菜的味道,观察食物的颜色,然后一起发表对这顿饭菜的评论。
父母切忌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某种食物不好吃。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认为,爸爸妈妈认为不好吃的东西一定不好吃。有了这种想法的孩子,下次看到这种食物时,先入为主的意识会让他(她)对这种食物产生排斥心理。
改变孩子吃饭的坏习惯并不困难,如果父母能抓住难得的教育时机,坚持对孩子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那么,不仅是孩子受益,我们的生活也将会因此而变得轻松和愉快。
女孩子是会很容易接受来自身边亲人的暗示的,她在学习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如此,在饮食习惯上也不例外。如果父母中有一个人对于某种食物忌口,那么,女孩子也会自然而然地排斥那种东西。孩子的饮食习惯如何,根源其实还在父母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