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少年只身离家,要到外面打天下,临行前,他的父亲告诉他:“多听少说常点头,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这位父亲真是个尝过人生滋味的人,“多听少说常点头”,真是一颗金丹。
事实上,这句话相当浅白,不用解释也懂,但为何要如此做,可不是人人都懂。以下就简单一一说明。
“多听”,就是多听别人说,听别人的做事经验,听别人的人际恩怨,听别人话语透露出来的有关周围环境的讯息……你多听,别人就会因为你“多听”而多说,他说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
“少说”,能多听,自然就会少说。少说不但可以“导引”对方多说,还可以避免流露自己的内心秘密,更可以避免说错话,得罪别人。少说,你就成为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一切的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
“常点头”,这并不是要你做个没有主见的应声虫,而是避免在群体中成为别人眼里“不合时宜”的人。也就是说,听别人说话时,多点头,表示你的专注和附和,如果有不同意见,也要先点头再提出。无关紧要的事,不必坚持己见,多点头附和,并且配合。这样子人人都会当你是好朋友,你就没有走不通的道路。
“多听少说常点头”的原理就在于顺着客观环境,避免突出自己,为的就是减少别人对你可能的伤害。
“多听少说常点头”这个原则适合于人一生中任何一个阶段,同样适合处理每一阶段的人际关系。初出社会“多听少说常点头”是学习;中年时期,事业呈现往上的态势,“多听少说常点头”则可减少阻力;到了老年,事实上,老年人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不如缄默养气,并且多“点头”,鼓励年轻人,否则就无法获得别人的敬重,成为人人讨厌的倔老头了。
和人交往,与人初见面,或才见过几次面,就算你觉得这个人不错,而你也喜欢他,也不该把你的心一下子就掏出来。
“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意思是说,对还不了解的人,无论说话或做事,都要有所保留,不可一厢情愿。
告诉你不要一下子就把心掏出来,并不是教你做个虚伪、城府深的人;而是人性复杂,你若一下子就把心掏出来给对方,用心和他交往,那么就有可能“受伤”。
把心掏出来,这代表你的真诚和热情,但见你把心掏出来,他也把心掏出来的人不太多,而且也有掏“假心”的人。若这种人又别有居心,刚好利用了你的弱点,好比薄情郎对痴情女一般,那么你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而会玩手段的人,更可以因此把你玩弄于股掌之中。
也有一种人,你把心掏出来给他,他反而不会尊重你,把你看轻了。有些人就是有这种劣根性,你对他冷淡一些,他反而敬你又怕你。换句话说,对这种人来说,太容易得到的感情,他是不会去珍惜的,那么你的付出不是很不值得吗?至于你与他的关系,就不用想着什么发展了。
另外还有一种状况,你一下子就把心掏出来,如果对方是个谨慎的人,那样你反会吓着了他,因为他怀疑你这么坦诚是另有目的,如果是这样,你不仅弄巧成拙,也弄坏了有可能发展的关系?
此外,你把心掏给人家,结果没有得到相等的对待,那种被“抛弃”、“背叛”的感觉是很不好受的。
因此,与其把心一下子掏出来,不如慢慢观察对方,有了了解后再“交心”。你可以不虚伪,坦坦****,但绝不可把感情放进去,要留些空间作为思考、缓冲——不掺杂感情因素,那么一切就好办了。
不要把心一下子就掏出来,这和修养、道德无关,而是顾虑到现实人性的特点。
避免说话不“过脑子”
说话不仅要根据条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也要根据前后话语相互联系而恰当地选择语言。
几位年轻的员工去慰问一位退休老工人,见面以后问道:“您老身子骨真够硬朗,今年高寿啊?”老工人回答说:“77岁啦。”“人生七十古来稀,厂里数您最长寿吧?”“哪里,××活到了82岁呢!”“那您老也称得上长寿冠军啊。”“不过,××去年驾鹤西行了。”“唷,这回可轮到您了。”谈兴正浓的老工人听到这句话,脸色陡变,毛病就出在“这回可轮到您了”这句话上。前面老人刚说完老同事逝世的事,他们却接下去说“轮到您”,这不就使老人产生误会了吗?如果这几位年轻员工能控制好前后话语,把话说成“这回长寿冠军可轮到您了”,也就不会出现不快了。
讲究说话的艺术对于迅速有效地传递信息,塑造良好的气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果只贪图自己一时的痛快而无所顾忌地说了不该说的话,则只会给自己制造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说不同的话。大家知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乱邦,所以老于世故的人,总是精于此道,可以不开口的,就情愿学金人之三缄其口,实行其“庸人之谨”。比如他的隐私唯恐人知,你说话时偏在无意中说出他的隐私,基于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道理,他会认为你是有意揭露他的隐私,恨你入骨。所以,揭人隐私是说话的第一忌。
他做的事,别有用心,他对自己的用心,极力掩饰不让人知,如果被你知道了,必然对他非常不利。你如与他向来熟悉,对他的用心知之甚深,他虽不能断定你一定明白,然而终究会对你感到十分疑惑与妒忌。你处于这种困难境地,绝不可对他表明绝不泄密,那你将如何自处呢?你唯一的办法,只有假装耳聋,若无其事。自作聪明是说话的第二忌。
他有阴谋诡计,你却参与其事,代为决策,帮他执行。从好的方面说,你是他的心腹;从不好的方面说,你是他的心腹之患。你虽谨慎地保守秘密,从来不提及这件事,不料另有智者猜中此事,对外宣告,那么你无法逃掉泄密的嫌疑。你只有经常接近他,表示自己绝无二心,同时设法侦察泄露这个秘密的人。为阴谋献策是说话的第三忌。
万一对方对你不太了解,不十分信任,你却极力讨好他,对他说极深切的话,假使他采用你的建议,然而试行的结果并不好,一定疑心你有意捉弄他,使他上当。即使试行结果很好,他对你也未必会增加好感,认为你只是偶然看到,实行又不是你的力量,怎可算你的功劳,所以这个时候还是不说话为好。急于献策是说话的第四忌。
他犯有错误被你知道,你便直言进谏。他本来就已觉得愧疚,唯恐旁人知情。你去揭破,他自然更觉惭愧,由惭愧而愤恨,由愤恨进而与你发生冲突,你不是凭空多了一个冤家?所以,即使告之,也应以婉转为宜。直言进谏是说话的第五忌。
假如你为你的上司出谋划策而使事情大功告成,他则必会深恐好名声被你抢去,内心惴惴不安。你知道了这种情形,就应该到处宣扬,逢人便说,极力表示这是上司的善谋,这是上司的远见,一点也不要透露你曾经出了什么力。与上司争功是说话的第六忌。
我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说话是最关键的。在社交场合中说话:“嘴上一定得留个把门的。”说话之前一定学会“过过脑子”慎重考虑好了再说,不该说的话一定不要乱说。
对市侩小人不能缺少城府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生活中的市侩小人随处可见,他们对权势钱财看得特别重,谁有权有势就巴结逢迎,看到腰缠万贯的人更是趋之若鹜,这种人不问是非曲直,吃吃喝喝就能混在一起。他们以“朋友”的面目出现,追求实利。对于这类小人,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努力识别防备并尽量远离他们。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取得成绩有了荣誉之后,总有人殷勤地表示友好,而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这些人则躲得远远的。有的人对那些于自己有用的“朋友”,就千方百计的加以笼络,对暂时用不上而将来有所求的“朋友”,则敷衍了事、若即若离地维持;对曾经有用、今后不再用的“朋友”,则置之脑后不予理睬;对那些过去有恩于自己、后来陷于困境需要他帮助的朋友,则忘恩负义,甚至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这种势利小人,之所以与你交往,看重的是你的权力、财富、美色,而一旦你失势、破财、人老珠黄,他就会弃你而去。与这种人实无友爱可谈。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不应该与被财富毁了的人来往。”并警告我们不要交酒肉朋友、势利朋友,不要与势利之徒搞在一起,成为所谓的合作者。
对待散布谣言的人应谨言慎行。
在任何社交场合,热衷于散布谣言的人都不会受欢迎。习惯上,大家把这种喜欢搬弄是非、传播谣言的人称为“扩音器”。
人们对这种人,通常有两种态度。一是可以利用他们的嘴巴传播某些事情,在他们尚未知觉时就把他们当做有效的工具。二是担心他们胡说八道、惑乱人心,因而不会在他们面前讲什么知心话,特别是一些很需要保密的心里话。
当某位“朋友”因忌妒你的才华或是其他什么原因要造成你和朋友之间的隔阂,往往是利用“扩音器”来使用反间计。他会做出一副真心为你的样子向你转述不知从哪里听来的朋友对你的诸多不满。你一听定会非常气愤,想起自己平时待他不薄,立刻会做出言语上的反应。你的做法恰恰落入了对方的圈套,因为他可以拿着你气愤时所说的反击语向那个朋友转述。如此一来,你和那个朋友便成为真正的仇敌了,而在中间散播谣言的人则会抱着隔岸观火的态度,看你的笑话。对于这种势利小人,一定要心有戒备。切记防人之心不可无!
在生活中随时都可能遇见市侩小人,明智的做法就是:不要与他们起正面的冲突,能避则避开。因为你根本不值得把太多的精力浪费在一些毫无意义的事上。一旦把握不好自己的行为尺度,得罪了小人,他就会想方设法来算计你,破坏你的正事,分散你的精力,使你不能安心于工作、学习和生活。
“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可谓是待人处世中与小人打交道的至理名言。如果超出原则的底线绝不能忍让
在与人交往时,我们要学会隐忍,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勤劳、质朴、吃苦、耐劳这种精神任何时代都应提倡和发扬。忍对他人来说是尊重,对自我则是一种约束和克制,有忍耐力的人实际上是有修养、有自制力、有知识的人。但是“忍”也要有一个度,我们不能没有原则地忍让。一个人如果不敢坚持原则,以牺牲根本的东西来换取一时的风平浪静,那么这样的人就只能是人们眼中的“窝囊废”,是软弱、无能的代名词,为人们所唾弃。
不敢坚持原则的人主要原因是不敢付出代价,以原则做交易,以牺牲原则来保住自己看重的那一点点其实价值不大的东西。坚持原则虽然有时可能会得罪别人,但却能保住自己的根本利益,在众人眼中树立起一个敢于维护原则的好形象,有利于工作和个人的长久发展。所以,千万不能一味地忍让,不能丢掉忍耐的最后极限。
人是应该看重原则的,虽然有时候出于一些不得已的原因,一些小的、非原则的可以不放在心上,但当根本原则受到侵犯时,就不能再无动于衷、麻木不仁了。
我们知道,量与质是对立统一的,质的变化是由量变引起的,事物的性质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会出现根本性的变化。而一旦超出了这个度,事物的性质便会出现新的特点,正如水在100度之内仍然是**,可一旦烧开便变成了气体一样。在对待忍的问题上,也有一个度。
为了帮助你掌握好忍的度,我们提供了以下几个大概的原则供你参考:
第一,不能忍无止境。
也就是说,你对同一对象的忍,可以一次、两次,但绝不可一再退让。对待这种人,在经过几次忍让之后,看清了其真面目,则不应再忍下去,可以适当地反击对方,给对方一点颜色看看。
第二,当对方的欲望膨胀到一定程度时,必须予以坚决反抗。
有时对方的一些过分之举在你看来是区区小事,不必放在心上的,但对方可能会认为你软弱可欺,因而得寸进尺,触及一个人做人做事的原则底线,这时你就不能一味忍让。否则的话,你就是没有原则之人了,也更加助长了对方的气焰,使其恶性膨胀。因此,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予以坚决反抗。
第三,当恶棍在光天化日之下大行其恶时,不能忍让。
忍无可忍的情况有时也会出现在一些公共场合。有些人认为别人不认识自己,而且以后彼此间很难相遇,因而处于一种相对匿名者的状态中。这种场合往往使人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责任感,也会不同程度地丧失自己的良知,因而发生和做出一些过分的行为。例如,在火车上、在公园里、在公共汽车里等。在这种公共场合,有些老实人常常抱着一种尽量少惹麻烦的心理,对于一些过分的、带有攻击性的行为持“忍”的态度。这种息事宁人的态度,有时不但不能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且还可能助长了对方的气势,使其更加咄咄逼人。因此,对待这种情况下的恶人,必须以硬对硬,以毒攻毒,反正他也不知道你的底细,只要有把握,就可以坚决反击对方。这样一方是咄咄逼人,另一方却又是息事宁人,很容易造成一种有利于某些人不断膨胀其侵犯心理的环境和条件。但是,也恰恰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有些人肆无忌惮地一意孤行,也很容易地把人们逼到一种忍无可忍的地步,进而做出奋起还击的行为。
要保持自己的骨气,把自己的刀剑插入刀鞘,但需要自卫时要毫不犹豫地拔出来。既然你已经躲不过去了,不如趁早解决的好。千万不要再一味地忍让下去了。
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需要把握好“忍”这个度。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不涉及原则的小事上当忍则忍。但一旦触及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甚至超过了原则的底线,我们就一定不能再忍下去,否则不仅助长了某些人的嚣张气焰,更丧失了我们的做人原则,这一点务必希望大家保持高度的警惕。
办不到的事别硬撑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亲友或上司找我们帮忙办某事,这个时候请你一定不要不假思索地满口答应。就算碍于情面也要让自己冷静一下,大脑快速地考虑几分钟,掂量一下自己是否能办得到、办得好。把自己的能力与事情的难易程度以及客观条件是否具备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然后再做决定。
许多事并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到的。有时受各种条件、能力的限制,一些事是很可能完不成的。因此当朋友提出托你办事的要求时,你首先得考虑,这事你是否有能力办成,如果办不成,你就得老老实实地说,我不行。这时,如果拉不下脸来,随便夸下海口或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拒绝都是非常有害的。我们知道,言而有信是做朋友的信条,也是友谊的基础。明明办不成的事却承诺下来,到时候不仅令人失望,还可能耽误朋友的事情。因为如果你办不成,他可能找别人办或另想其他的法子,但你答应了却没有办成,这样做,就会伤了情义。这就是平常所讲的死要面子活受罪。
如果为了一时的情面接受自己根本无法做到或无法做好的事情,一旦失败了,同事、亲友、上司就不会考虑到你当初的热忱,只会以这次失败的结果来评价你。
某教师刚刚师范毕业被分到某中学工作,正赶上市教委要求该校抽调人员对全市的中学实地考察,并写出调查报告。因这位年轻教师还没有安排授课,因此就选中了他。起初,他感觉为难,自己刚刚走出校门,不仅对本市教学情况不熟悉,就是对教育工作本身,又能知道多少呢?本不想参加,无奈校长已经开口,实在不好拒绝,只好勉强服从。
一个半月过去了,别人都按分工交了调查报告,唯有他一个,由于不谙世故,又缺乏经验,对自己分工调查的三个中学连情况都没摸准,更不用说分析了。市教委主任很恼火,责备校长,怎么推荐这么一个人。某教师面子受不了,又是气又是羞愧,最后只好以辞职来解脱自己。
这位教师由于当初不好意思拒绝,最终面子难保,身心都受到了伤害。这对他是个值得吸取的教训。
如果你认为这是上级交给你的事不好拒绝,或者害怕因拒绝会引起上司不高兴而接受下来,那么,此后你的处境就会更艰难。所以,无论做什么,都要量力而行,自己感到难以做到的事,要勇敢地鼓起勇气,很巧妙地告诉上司,这已经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既不让上司觉得你缺少能力,也别让自己硬接下来,若到时完不成更加损害自己在上司心中的地位和价值。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毕竟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做自己的事情时,有时要涉及别人的利益。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必须全盘衡量,把握分寸,协调好各方面的利害关系。
有些事情,不该做时就不能做,一旦做了,可能就违法、违情、违理,使自己或别人遭受名誉、经济或地位的损害。当有人托你办风险很大的事时,你也绝不能贪图一时之利,而不负责任地答应他、纵容他,一定要慎重考虑可能引起的后果。如果有人想整治别人,编造假的事实,求你出面作伪证,或者有人想让你同他一起干违法乱纪的勾当,如果你不想与其同流合污,就应有勇气拒绝这类对自己不利的要求。
另外,有人请你代其完成工作时,如你的同事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往你身上推,此类情况,都应拒绝。因为,形形色色的人们在社会舞台上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既然承担了某种社会责任或契约,就应该践约。
的确,拒绝别人的要求是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有体会。而当别人央求你,你又不得不拒绝的话,更是叫人左右为难,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同时也不希望别人不愉快,因而,也就难以说出拒绝之话了。
不过,当你经过深思熟虑,知道答应对方的要求将会给你或他带来伤害时,那么,就应该拒绝,而不要为了面子问题,做出违心的事来,结果对双方都无好处。
人际交往中,遇到那些办也不是不办也不是的为难之事时,聪明人的做法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推一推、拖一拖,把事儿推掉、“拖黄”。虽然有时也会惹人不高兴,但于己却不会有太大损失。
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当有人找我们办某件事时,如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之外,就要果断地予以拒绝,否则其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
拆掉沟通时的“架子”
现实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在与他人交往时总喜欢摆出一种高高在上、令人难以接近的姿态,与他人保持着相当的情感上的距离,也就是所谓的“架子”。“架子”这东西,最好不要放在心里,更不要把它当成脸谱,尤其是在与人建立友好关系时,因为它最容易使人产生反感情绪,造成不够良好的人际关系。它最能阻碍你与他人之间的成功交往。对于一些人来说,平心而论,他们并不想摆出架子,只是一种心理的惯性使然。如果这种心理惯性已经影响到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那就必须毫不犹豫地把它当成枷锁一样砸烂。
一个调查表明,不愿被接近的人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架子大”;百分之七十的人认为,双方关系不融洽的主要责任在对方,这很能说明一些问题。刚进入一个新的人际场,较为容易引起别人注意,大家会在暗中观察、分析他。例如,他的能力如何,他的思想修养怎样,他的言谈举止是否恰当,他怎样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对自己缺乏自信的人,会因此而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认为别人不尊重自己,于是,当他不知如何调整自己心理距离时,往往就在行为上来一个反抗——表面化的威严,这在别人眼里可能就是架子。另一方面如果过多考虑自己如何如何,忽略了与大家感情上的沟通,都会使人认为你摆架子。给人的印象,以及在人情绪上造成的影响都是很不好的。有自尊心的人会尽量避免与你接触。所以,千万不能忽视这看起来不甚重要的行为,放下架子,不仅是赢得建立关系时的畅通无阻,更重要的是思想感情上的相通和互相信任与尊重。
王某办一个手续,连跑了几个地方,不知为什么,总是解决不了问题。有人说要送礼,他不懂送礼也不愿送礼,只有愤愤然骂上两句,自己苦恼不堪。
朋友了解此事后,指点他去直接找某主任。可他到办公室却扑了个空,追到家里也没人——还被势利的保姆“损”了几句。他顿时火起,却又“好男不跟女斗”,只得裹着满腹懊恼回到家,发誓再也不去找人办事儿了。
朋友知晓后,哈哈大笑,说:“你呀,就这么不济事!在外边办事情哪有这么容易的!我找人办事儿,事实不可谓不详尽,道理不可谓不充分。现在,我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架子了!”
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王某。第二天,他又去找某主任。虽然没带任何礼物,但结果却是出人意料的顺利,主任只照例问了一些问题便为他办了手续,烟都未抽一支。
初涉世事的年轻人,往往“脸皮薄”,放不下“清高”的架子,自然也就不能为社会所接纳,不能与环境相适应,自然也就难以真正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说话办事,放下自己的架子,将使我们更易被他人理解,也更易被他人接受。
杜绝不给别人说话机会的毛病
大多数人,为了让别人同意他自己的观点,都把话说得太多了。尤其是推销员,常犯这种划不来的错误。尽量让对方说话吧,他对自己的事业和他的问题了解得比你多。所以向他提出问题吧,让他告诉你几件事。
当他有许多话急着说出来的时候,即使你试图打断他,他也不会理你的。因此你要耐心地听着,抱着一种开放的心胸。要做到诚恳,让他充分地说出他的看法。
每个人都重视自己,喜欢谈论自己,即使你的好朋友也一样,他们可不愿听你唠唠叨叨地在那儿自吹自擂。
法国一位哲学家曾说过:“如果你想树立敌人,只要处处压过他、超越他就行了。但是,如果你想得到朋友,你就必须让朋友超越你。”
这是什么道理呢?当朋友优于我们、超越我们时,可以给他们一种优越感。但是当我们处在压过他们、凌驾他们之上时,就会使他们产生自卑而导致嫉妒与不悦。
所以让我们谦虚地对待周围的人、事、物。鼓励别人畅谈他们的成就,自己不要喋喋不休地自吹自擂。每个人都有相同的需求,都希望别人重视自己、关心自己,为什么不肯牺牲一点点,让别人得到愉快的感受呢?
所以如果你希望别人的看法与你一致,达到说服的目的,别忘了给他人说话的机会,使之能畅所欲言,让他们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消除强迫别人的“怪癖”
任何人都不喜欢被强迫着去做事或者接受他人的意见,他们都喜欢按自己的心愿去做。同时,喜欢有人来征求我们的意见、愿望和想法。
韦森是一家服装图样设计公司的推销员,他几乎每星期都去找纽约某位著名的设计师,这样已经有3年的时间了。每次这位设计师都不拒绝见韦森,而且还总是把韦森带去的图案仔细看一遍,但就是不买。
经过了150次的失败后,韦森觉得自己必是过于墨守成规。所以他决定每星期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去研究一下人际关系的法则,以帮助自己获得一些新的思想,产生新的热情。
不久,他决定采用一种方法。他拿了几张那些设计师们尚未完成的图样,走进那位买主的办公室。这次,他并没有像往常那样请求买主购买这些图案,而是请求设计师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把它完成。设计师把草图留了下来,让韦森三天后去找他。
三天后,韦森又去他那里,听了建议后,把图样拿回去,按照那位买主的意思画完。这笔交易结果如何?不用说,这位买主完全接受了。
那是9个月以前的事,自从那笔生意完成后,这位买主又订了10张图样,都完全是照着他的意思画的,韦森就这样赚了1600多元的佣金。
韦森过去失败的原因——总是强迫设计师买他认为对方需要的图样。可是现在韦森所做的,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韦森请设计师提出他自己的意见,使设计师觉得那些图样是自己设计的。现在韦森不用要求他买,他自己也会来向韦森买。
长岛有一位汽车经销商,用了同样的方法把一辆旧汽车卖给了一对苏格兰夫妇。过去这位汽车经销商,把汽车一辆又一辆地给那对苏格兰夫妇看,但他们总是认为有问题,不是嫌这辆不合适,就是嫌那辆什么地方有了损坏,再不就是价钱太高。
同事建议别强迫那种意志不定的人买他的汽车,要让他自己来买,也不必建议他买哪一种牌子的汽车。总之,要让顾客觉得这是他自己的意愿。
几天后,有一位顾客想把他的旧汽车换一辆新的,那位汽车商就想到了那个苏格兰人,也许他喜欢这辆旧式的汽车。于是他打了个电话给那个苏格兰人,说是有个问题想请教他。
那位苏格兰人接到他的电话后,马上就来了。汽车商请他帮忙评估一下车子的价格。
那位苏格兰人听到这些话后,满面笑容,终于有人来请教他了。驾着这部车子兜了一圈,回来后他建议商人以300元买进这辆车子。
于是汽车商问他愿不愿意以300元的价格购买这辆车。他当然愿意,因为这是他的意思、他的估价。所以这笔生意立刻就成交了。
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一向是人际沟通当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关键。每个人都有自己既定的立场,也因此而习惯于执著在本身的领域当中,却忘了别人也和自己一样,有着他固执的一面。
改掉优柔寡断的弱点
纵观许多成功人士,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能够果断地处理一切事情,因为成功人士深刻地意识到优柔寡断的个性只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那些遇事总是摇摆不定,犹豫不决的人一定是个性软弱、没有主见的人,他们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事无成。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是一个浅显而深刻的道理。但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做事前要么是犹犹豫豫,无法决断,要么就一定要去和他人商量。这种主意不定、意志不坚的人,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更不会成就一番事业了。
有些人的优柔寡断简直到了没有主观见解的地步,他们不敢决定任何事情,更不敢承担风险。而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事情的结果会怎样——究竟是好是坏,是凶是吉。他们常常对自己的决断产生怀疑,不敢相信他们自己能解决重要的事情。因为犹豫不决,很多人使自己美好的愿望陷于破灭。
有这样一位女士,当她要买一样东西的时候,她一定要把全城所有的商场都跑遍,从一个柜台跑到另一个柜台。
她要买一套保暖的衣帽,不喜欢穿戴得太笨重,又不喜欢过分暖和。她要买一件衣物,既便于夏天,又便于冬天;既适用于高山,又适用于海滨;不仅可用于正规场所,又可用于休闲。心中带着这种不现实的苛求,还能从哪里买到这样的东西呢?万一碰巧她买到了这样一件衣物,她心中还是怀疑所买的东西是否真的不错,是否要带回去询问他人的意见,然后再回店中调换。无论买哪一样东西,她总要调换两三次,最后还是感到不满意,抱怨货物不是这里不好就是那里不好,但就是不认为自己太挑剔。
曾经有一位担任著名公司要职的女士,一直以来她工作很投入、很卖力,成绩突出,因此深受上级的赏识,不断地被提拔并被委以新的重任。上任伊始,她就面临着许多重要的工作,有些是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但她不畏惧,非常努力地工作着。她什么事都亲历亲为,唯恐事情办不好。
即使这样,有些需要即刻作出处理的问题在她案头仍然堆积成山,这倒并不是因为她办事效率低,而是有些问题她拿不定主意,便希望放一段时间,等事态更明朗一些再做决定。
所以,许多需要十万火急解决的问题就飞快地在她的案头沉淀起来,老板和同事看待她的工作时,眼中都有了异色。大家对她的评价,也逐渐由赞扬、欣赏转为了办事拖沓、优柔寡断。她为此受到困扰和痛苦,夜不能寐,烦躁不安,工作效率也开始下降,这种情况更加重了她的担心和恐惧,当面对未决问题时,她更加感到难以自控。
令她觉得心理上不平衡的是,她办事的出发点是想再等等看,观察事情有何变化再做决定,没想到,大家的评价竟是“优柔寡断”。
她承认她从不担心会把事情搞糟,但是,有时候她也会担心没有把事情做得更好。
一旦发觉自己某方面的工作有可能做得不尽如人意,则焦虑不安,犹豫不决,久而久之,“前怕狼后怕虎”的状态出现了,用完了创业初期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事业走下坡路的苗头出现,焦虑症状产生了,各种躯体的症状也随之表现出来,一连串的生理、心理疾病就不免产生了。
这位女士想等事态变得更明朗时才作决策,以避免做出错误的决策,原本有一定道理,但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机会是稍纵即逝的,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就是这个道理,而她在等待与拖延中极有可能白白错过机会。何况,公司的工作有一定流程与安排,她的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的确会产生危机。
行事果断,是在克服优柔寡断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的。人有发达的大脑,行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但过多的事前考虑,往往使人们犹豫不决,陷入优柔寡断的境地。许多人在做一件事时,常常感到这样做也有不妥,那样做也有困难,无休止地纠缠于细节问题,在诸条选择中徘徊犹豫,陷入束手无策和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这就是事前思虑过多的缘故。大事情是需要深思熟虑的,然而生活中真正称得上大事的并不多。况且,任何事情,总不能等待形势完全明朗时才做决定。事前多想固然重要,但“多谋”还要“善断”,要放弃在事前追求“万全之策”的想法。实际上,事前追求百分之百的把握,结果却常常是一个真正有把握的办法也拿不出来。果断的人做任何事情都绝不犹犹豫豫,他们会大刀阔斧地去做,然后再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尼古拉斯在对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之间的铁路线进行初次勘测时意识到,那些对此次任务信心不足的官员,其原因多数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而不是对技术问题的担心。于是他决定快刀斩乱麻,以大刀阔斧的做法来解决这一复杂问题。当部长把铁路路线勘察的地图摆在他的面前,试图解释铁路的铺设方案时,他拿出了一把尺子,在起点和终点之间画了一条直线,然后用不容辩驳的语气斩钉截铁地宣布:“你们必须这样铺设铁路!”于是,路线就这样确定了。
林肯总统在安特塔姆战役刚刚结束后就对国会说:“宣布解放奴隶法的时刻已经到了,不能再拖延下去了。”他认为,公众的情感将会支持这一法令,并且他还对着上帝发誓,自己一定会采纳这一政策。他庄严地宣誓,如果李将军被赶出宾夕法尼亚州的话,他将以解放奴隶来表彰这一胜利。
行事果断的确让人受惠无穷。也许一开始,你做的事情不免有错误,但是你从中得到的经验和益处,足以补偿你因错误而蒙受的损失。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你在关键时刻放开手脚去做,会赢得他人的信任。拿破仑在紧急情况下总是立即抓住自己认为最明智的做法,而牺牲其他所有可能的计划和目标,因为他从不允许其他的计划和目标来不断地扰乱自己的思维和行动。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勇敢决断的力量。换句话说,也就是要立即选择最明智的做法和计划,而放弃其他所有可能的行动方案。
优柔寡断的人遇事总是徘徊在取舍之间,无法定夺,这样不仅白白浪费了许多精力和时间,而且还会坐失良机。人生很多时候,只有及时抓住机遇,大刀阔斧地去做,才能取得成功。优柔寡断的做事方式到头来只能害人害己,一事无成。
谎言使自己的信用打折
真话与假话是相对立的,它会导致与人交往的两个不同结果,可以说获得众人的信任,铸就自己的信誉,必须靠讲真话来赢得。真话假话表面看来是说话方式的选择,实际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而假话纵然能蒙蔽一时,但最终必将真相大白,说假话者只能处于一种窘迫的境地。
说“真”话,即用真挚诚恳的语言去打动对方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这里的“真”不仅仅只是包括“真实”的意思,更重要的还在于要有“真情”。
笃诚和真情是说“真”话时尤需注意的要素,以真实为基础,以真情动人、以真情感人,才能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人是有情感的高级动物,情感是人的心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对他人和外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内心体验。这种内心体验具有情境性和直接性,情感的产生需要外界的刺激。在人际交往之中,饱含真情实感的言语是唤起情感的一种最具神力的武器。运用真情激导的言语策略,可以顺利促使双方产生情感共鸣,关系融洽,形成良好的交际氛围;可以较快地促使双方强化相应的感性认识,形成并巩固某种态度倾向和观念信仰;可以有力地推动人们将某种行为动机付诸实施,并为成功积极奋斗。
而另有些人不管什么情况都以说谎来解决,这种人可说是心态上已经有了病症。但是,不论任何时候,一旦有了骗人的想法,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地继续下去,因为“谎言就像是滚雪球一样,愈滚愈大”。
一些人企图以谎话连篇取得别人的信任,而且大多数人也都以为说谎没什么大不了的。虽然几乎没有人是真正的绝对诚实,但朋友之间切记不可互相欺骗。
我们常听人家说“出家人不打诳语”,由此可以知道说谎是清修得道的障碍。
虽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说过谎话,而且要自诩做到绝不说谎,也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不管怎么说,朋友交往的时候还是要努力由内心做到不说谎。因为朋友相交最重要的前提,还是要抓住对方的心。因此,朋友之间绝对不容许有背信的行为。
当你对某一个人说谎的时候,第三者正在冷眼旁观地看这件事,或许就因此产生了绝望的心情。因此,你虽然只是欺骗了一个人,但感到你不诚实的人却可能包括其他人。你只要有欺骗的行为,人格就会遭到质疑,而且会迅速地散布到你周围的其他朋友。朋友是你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得到的资产,却因为说谎而轻易地毁弃掉,岂不是大错特错了吗?
有些人非常喜欢说大话,也常对别人大吹大擂地宣称某位社会名流是他的好朋友。当别人前来拜托他帮忙拉关系的时候,他又要制造出其他的谎言来自圆其说,结果却是一点忙也帮不上。这种人纵然是费尽心思要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但所能得到的成效却十分有限。
有时你说假话即使并没有直接伤害到他人,却已经破坏了自己的信用。所以尽管生活中谎言不可避免,但有损于自己信誉的谎言还是少说、不说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