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
我们抵御时间的荒芜;
在阅读中,
我们寄托不安的灵魂;
在阅读中,
我们丰富贫瘠的人生。
杨绛先生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凡是大量阅读的人,他们的人生都不会太过平庸。在阅读的过程中,心能够彻底静下来,慢慢感悟那些先哲的思想与心境,而且会反复体悟那些伟人的话语,甚至穿越时空与他们对话。
一个真正懂得阅读的人,他会享受阅读过程中带给自己的乐趣。罗兰·巴特提出“文本的快乐”,即我们阅读的书籍并非一个封闭的文本环境,而是开放性的。在开放的文本环境中,文本的意义在不断地改变、创造。最终,人们应该主动地去建立与书本的对话,而非被动地吸收书中的观点与内容。
一部经典是要反复读上好几遍的。反复阅读的意义在于:第一,在反复的阅读中,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整体联系,明白作者的意图。第二,在反复阅读中,我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心境也得以开阔。人们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到:在这世界上,有一种东西是可以打败时间、空间、物质和死亡的,可以不朽,可以永恒——这就是人类伟大的思想。
上中学后,随着课业压力的增大,已经没有时间大量阅读了。就算是语文课,我们也很难认真地去阅读一些文学经典。我们学会如何去背诵一句诗词,而没有感知到诗篇整体的意义,更不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父亲曾经告诫我不要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题海上,而是要大量地阅读。这件事让我非常困惑与迷茫,直到高中毕业,我始终执迷不悟地陷在做题的怪圈中不能自拔。我深信,对于我这种不怎么聪明的姑娘来说,只有夜以继日地做题才能赶上那些天资聪颖的同学。后来我才明白,那时的自己是多么可笑。在最该大量阅读的年纪,我却选择了大量做题。后来,我渐渐明白了父亲的苦心,也明白了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进入大学后,我开始迷恋上世界文学。在研究生阶段,我也选择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我深刻地明白,当我们局限于某种文明之中的时候,会越来越看不清自己,甚至会迷失。当我们接触到更多的文明后,再反观自身,那些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会豁然开朗。我们在书籍中看到先哲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如何面对**与风暴,如何面对生命的缺失与遗憾。渐渐地,我们的人生也得以丰富,懂得如何去面对生命的贫瘠。
人们总是在谈“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问题。这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经过岁月的沉淀、时间的打磨、书籍的滋养。在这个时代,人的容貌是可以在短期改变的,但是那种存在于骨子里的气韵是需要长期修炼的。很多人有着靓丽的外表,但一说话就完全暴露了自己空洞的灵魂。
“桃花开得最盛的时候,也正是她走向败落的时候。”容颜终究会老去,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丰富的灵魂则会让你优雅地抵御这无情岁月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