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儿子,在爸爸心里,你永远是最棒的(1 / 1)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想法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了,爸爸时常盯着你的小脑袋想:不知道在你小小的脑瓜子里都有着什么样稀奇古怪的想法。而你的想法变多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你开始担忧许多事情,在做的时候你总是会去想:如果犯了错误或者是没做好怎么办,这样的想法其实是不应该有的,因为这是最影响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想法。凡事考虑周全是你的优点,但是想得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不要总是担心事情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而且很多时候只要尽力去做了,结果究竟如何,并不会影响你在别人眼中的印象。爸爸经常对你说:在爸爸心里你永远是最棒的。就是想让你明白,很多时候,态度比结果重要,只要你大胆去做,你就已经走在了许多人的前面,少一些顾虑,多一些勇气,大胆行动吧,儿子。

曾经有一位教育界的学者呼吁:“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都应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他希望每一个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既要看到孩子的缺点,更要善于发现他的优点,学会肯定、赞美与赏识孩子,使孩子在赏识中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聪明能干。对于每一个孩子而言,他们身上难免有不良习惯和弱点,然而对于孩子的种种问题,有不少家长在找不到正确的处理方法时往往会采用批评的方法,结果情况越来越糟。如果适时地采取赞美的方法,以平常心去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自然而然就会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价值,从而树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孩子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称赞和肯定,这样会让孩子认为他是时时刻刻都在受关注的。如果孩子认识到只有他表现得很好,才能得到父母或老师对他的喜爱和赞美,他们就会尽力表现得更好。

其实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天生就渴望成功,渴望被欣赏、被赞扬。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好样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和表扬孩子的优点,而不是不断发掘他的缺点。我们要学会用放大镜去看孩子的优点,用显微镜去看孩子的缺点,对孩子客观、肯定的评价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从而愿意往好的方向发展。

爸爸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叫小波,他平时的学习习惯非常差,经常打架,成绩很令人担忧,经常不做作业、上课不听讲,他的爸爸为此苦恼不已,不知道该怎么样去纠正他的行为。后来,班主任周老师发现小波的表演欲望非常强烈,感情也很丰富、个性很张扬。他平时很喜欢唱歌,下课时旁若无人地自得其乐,有时高兴了还带动班级里的许多同学和他一起唱。周老师让他表演给老师们看,他一点都不害羞,很大方,乐此不疲,还知道在多次的表演中改进表演的方法和内容,周老师觉得这个孩子非常有意思,也有可爱的一面,也有他的优点:他酷爱表演。

于是在一次班会活动课时,周老师特地请他上台表演,他受宠若惊,表演得尽心尽力。其中有个节目,他一个人表演两个角色。神态、语气都模仿得惟妙惟肖。表演结束后,周老师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他。他很开心,那天上课也比平常认真。周老师趁热打铁,下课后马上找他谈心,没有说许多大道理,只是告诉他,他很出色,要是学习认真些,表演的机会会更多。从此,小波明显比以前认真、懂事多了,成绩明显提高,周老师的表扬也不断增多,同学们也越来越喜欢他。后来,他的父亲专程赶到学校,对周老师说:“这孩子这学期比以前进步了好多,回家能自觉做作业,还知道帮大人做家务呢。”

现实生活中,那些成绩差的学生之所以差,是因为我们没发现他们的优点,没激发他们的潜能。做爸爸的更要避免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宽容一点,耐心找出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热情地赞扬,这给孩子带来的鼓励是无法估量的。有时候,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如果也能善于在孩子的错误中发现优点,用赏识的态度去教育孩子纠正错误,比严肃的批评和打骂更有作用。

对于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既没有批评更没有打骂,而是换了一个角度,用充满赏识的心态,从错误中发现学生诚实守信、尊敬师长、为人正直、敢于承认错误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扬。陶行知用赏识唤醒学生的良知,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接受教育,从而在心灵深处产生改正错误、完善自己的愿望。如果你的孩子犯了错,不妨试一试,从错误中发现孩子的优点,这样的教育方法更易于被孩子接受,并发自内心地愿意改善,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1.一句赞美比一句训斥可能强百倍。

不管起点如何,儿子的每一次进步都值得我们开口表扬一下,希望每一位爸爸都努力去做“育苗大师”,赞美孩子的每次进步,孩子就会越来越走向成功。

2.给儿子营造充满向上动力的成长环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每个人都需要赞美。善意的、及时的赞美实际上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资,是一种驱使人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孩子长期生活在和谐、温暖、信任、赞美的氛围中,就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就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研究新问题,不断地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