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绕在大树身上的青藤永远不能成为大树,人也像青藤一样,天生的惰性会让他习惯于去攀附身边能够依靠的一切。但是,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什么是真正能靠得住的,身处一个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世界,惟一的生存之道就是依靠自己的真本事。
1.你的“卖点”在哪里?
一种商品能够在市场上不可代替,是因为这种商品有它独特的卖点。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也是一种商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人正在由各类学校和公司批量生产。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能够胜出而不可代替的人都必须拥有自己的卖点——行销学上称为“独特的销售卖点”。学历不是卖点,你有别人也有;基本技能不是卖点,外语、电脑人人都在学;经验也不是卖点,21世纪变化实在太快了,你所谓的经验很快会被创新的方法所代替。商品是靠卖点来争夺全球、扩张市场的,人也一样,那些缺少卖点的人只能当替补队员了。
你是你自己的品牌经理。你得为自己找个独特的卖点。学历、技能、经验,虽然听起来都不错,可这些显然还不够独特。老板们会认为这是每个求职者必备的敲门砖,没什么大不了。再者,职场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把这“老三样”当作“卖点”在卖,你又有十足的把握竞争得过他们吗?
其实,职场中可以成为卖点的东西有很多。只是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些也可以卖,而且还能卖高价。比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领导、人际合作、沟通表达、效率管理……一个人总得有几手绝活,在学历、技能、经验都不相上下的时候,这些就成了你能胜出的独特卖点。
花点时间,好好找找你的卖点在哪里。如果你没有,请你赶快拿出读文凭、考证书的热情,帮自己获得竞争优势。
今天在职场中推销自己比以往更困难了,原因很简单:不是因为环境变了,而是自己该变了。我们应该找准自己的卖点,这样,你才有竞争优势。
竞争激烈的确是个事实,可很多公司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而不得不让职位空置的事实在提醒今天的求职者: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你必须告诉自己,你究竟卖的是什么?
做自己的“品牌经理”吧,打造自己的卖点,你才能成为不可缺少的那个人,才能在竞争的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2.以实力说话
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中,倚天剑、屠龙刀是两件无人敢与之争锋的武器,即使是武功平庸之辈,一旦能将其中任何一件拿在手中,都会让人不敢轻觑。即使有人垂涎不已,也必须耐心等待机会。
看来,手里有“硬货”,才会有坚实立足的资本,这在任何时候都是人们所必须承认的。在今天的现实中,几乎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都想在工作中得到重视。但是,要想得到肯定和重视并不是无条件的,关键是看你有没有能拿得出手的“硬货”,也就是说,你得有让别人重视你的资本和理由。
曾经有一个人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愤愤地对朋友说:“我的老板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在他那里我得不到重视。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
“你对于那家公司完全清楚了吗?对于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搞通了吗?”他的朋友反问。
“没有!”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建议你好好地把他们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连怎么排除影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辞职不干。”他的朋友建议,“你把他们的公司当成免费学习的地方,什么东西都通了之后,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那人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从此便默记偷学,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研究写商业文书的方法。
一年之后,那位朋友偶然遇到他,说:“你现在大概多半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
“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了!”
“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着说,“当初你的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却又不努力学习;尔后你痛下苦功,担当重任,当然会令他对你刮目相看。只知抱怨老板,却不反省自己的能力,这是人们常犯的毛病啊!”
让别人重视你的最好做法,就是用实力来撑起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让自己举足轻重。
在不久前曾被广泛报道赞誉的劳动模范许振超,曾是青岛港一名普通的桥吊司机。他凭借苦学、苦练、苦钻,练就了一身绝活儿,成为数万人的港口里响当当的技术“大拿”,进而成为闻名全国的英雄人物。
许振超的“无声响操作”使偌大的集装箱放入铁做的船上或车中,居然做到了铁碰铁,不出响声,这是许振超的一门“绝活”。其实他所以创造了这种操作方法,是因为它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集装箱、船舶的磨损,尤其是降低桥吊吊具的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实践证明,它是最科学也是最合理的。
有一年,青岛港老港区承运了一批经青岛港卸船,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的化工剧毒危险品,这个货种特别怕碰撞,稍有碰撞就可能引发恶性事故。当时,铁道部有关领导和船东、货主都赶到了码头。为确保安全,码头、铁路专线都派了武警和消防员。泰然自若的许振超和他的队友们,在关键时刻把“绝活”亮出来了,只用了一个半小时,40个集装箱被悄然无声地从船上卸下,又一声不响地装上火车。面对这轻松如“行云流水”般的作业,紧张了许久的船主、货主们迸发出了欢呼。
许振超是位创新的探索者,他的认识很朴素:我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有一手“硬货”。这些“硬货”可以使我成为一名能工巧匠,这是时代和港口所需要的。就是凭借着这样的一种信念,许振超手里的“硬货”愈来愈多,这也使得他能不断地成功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不少人下岗,其中不乏中专、大专学历者,而许振超以一个初中生的学历,硬是靠关键时刻能打硬仗的绝活儿成为了一个大型企业的员工楷模。
所以,要想真正在人生战场上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地猎取成功,就必须想方设法让自己拥有让你说话掷地有声的实力,只有拥有了这种实力,才能获得别人的充分重视和肯定。
3.你忽视细节,细节就会背弃你
在当前流行的网络游戏中,每一个新加入的玩家所选择的人物在刚一开始时,都无一例外地是“光着屁股”,两手空空,一无所有。在“残酷”的竞技场中,他必须一点一滴、脚踏实地地为自己打造装备,从无到有、从粗劣到精锐,直到使自己的盔甲、宝剑以及各种法宝都是顶尖的,全身上下都熠熠生辉,叱咤“江湖”,令人敬畏。
游戏程序的编写者显然是遵从了现实的规律。虽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都在期待一个能让自己发迹的机会。但倘若不能够循序渐进地让自己的装备越来越精锐,力量越来越强大,那只会使自己永远处于“光屁股”状态,不可能让自己手执最锋锐的“长矛”,所向无敌。
曾任美国总统的亨利·威尔逊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当他还在摇篮里牙牙学语的时候,贫穷就已经向他露出了狰狞的面孔。威尔逊10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在外面当了11年的学徒工,每年只能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
在经过11年的艰辛工作之后,他终于得到了1头牛和6只绵羊作为报酬。他把它们换成了84美元。他知道钱来得艰难,所以绝不浪费,他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1个美元,每花一美分都是经过精心算计的。
在他21岁之前,他已经设法读了1000本好书——这对一个农场里的孩子,这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啊!在离开农场之后,他徒步到100英里之外的马萨诸塞州的内蒂克去学习皮匠手艺。他风尘仆仆地经过了波士顿,在那里他可以看见邦克希尔纪念碑和其他历史名胜。整个旅行他只花费了1美元6美分。
在度过了21岁生日后的第一个月,他就带着一队人马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在那里采伐圆木。威尔逊每天都是在天际的第一抹曙光出现之前起床,然后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星星出来为止。在一个月夜以继日的辛劳努力之后,他获得了6个美元的报酬。
在这样的穷途困境中,威尔逊痛下决心,不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深刻地理解闲暇时光的价值。他像抓住黄金一样紧紧地抓住了零星的时间,不让一分一秒无所作为地从指缝间白白流走。
12年之后,他在政界脱颖而出,进入了国会,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无独有偶,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在19岁以前,还从来没有进过中学。但他非常勤奋,通过不懈的努力,使自己从一个小混混成为一个文学巨匠。
杰克·伦敦的童年生活充满了贫困与艰难,他整天像发了疯一样跟着一群恶棍在旧金山海湾附近游**。说起学校,他不屑一顾,并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偷盗等勾当上。不过有一天,他漫不经心地走进一家公共图书馆内开始读起名著《鲁滨逊漂流记》时,他看得如痴如醉,并受到了深深的感动。在看这本书时饥肠辘辘的他,竟然舍不得中途停下来回家吃饭。
第二天,他又跑到图书馆去看别的图书,另一个新的世界展现在他的面前——一个如同《天方夜谭》中巴格达一样奇异美妙的世界。从这以后,一种需要读书的强烈情绪便不可抑制地左右了他。
于是,就在他19岁时,他进入了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德中学。他不分昼夜地用功,从来就没有好好地睡过一觉。天道酬勤,他也因此有了显著的进步,他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把4年的课程念完了,通过考试后,他进入了加州大学。
他渴望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在这一雄心的驱使下,他一遍又一遍地读《金银岛》、《基督山恩仇记》、《双城记》等书,同时拼命地写作。他每天写5000字,这也就是说,他甚至可以用20天的时间完成一部长篇小说。他有时会一口气给编辑们寄出30篇小说,但它们统统被退了回来。
后来,他写了一篇名为《海岸外的飓风》的小说,这篇小说获得了《旧金山呼声》杂志所举办的征文比赛头奖,但他只得到了20美元的稿费。5年后的1903年,他有6部长篇以及125篇短篇小说问世。他成了美国文艺界最为知名的人物之一。
威尔逊和杰克·伦敦的从弱到强,显然是一种“空手夺剑”的套路,从而让自己拥有了赖以发威的有力武器,并且越来越精锐。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而且也并不像武林高手过招时那样直接。但这种实实在在的过程,也许更能让我们看清楚其每一个具体的细节。
4.培养一技之长
如果我们把这个现实社会也看成一个“江湖”,那么,要想从中猎取成功,显然也要有一种特殊的“兵器”在手才行。
人们常说“一招鲜,吃遍天”。这话想必永远不会过时。无论你是上九流之人还是下九流之辈,只要你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有所专长,得其精髓,那么你肯定就能在此行业有所建树。
《庄子》一书中,有两个技艺超群的人。一个是厨房伙计,一个是匠人,厨房伙计即那位著名的庖丁,匠人即那位楚国郢人的朋友,叫匠石。二人的共同之处,就是独精一门技艺,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先看庖丁,他为梁惠王宰牛。他那把刀似有神助刷刷刷几下,一个庞然大物,便肉是肉、骨是骨、皮是皮地解剖得清清爽爽。他解牛时,手触、肩依、脚踏、进刀,就像是和着音乐的节拍在表演。更奇的是,庖丁的刀已用了19年,所宰的牛已经几千头,而那刀仍像刚在磨石上磨过一样锋利。
再看匠石,他的技艺也十分了得。郢人把白灰抹在鼻尖上,让匠石削掉。那白灰薄如蝉翼,匠石挥斧生风,削灰而不伤郢人的鼻子。
古人讲,凡是掌握了一门技艺,无论是做什么的,都可以成名。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自立。过去老人总对年轻人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一技在身。”这是最平凡最实在的人生道理。
在这方面,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在很早以前,有个国王游兴大发,带着女儿乘船出海游玩。突然天色骤变,狂风怒吼,海浪冲天,一下子把他们的船刮到了老远的地方——一个陌生的国家。他和女儿上岸后,就向见到的人述说他们的身份及不幸的遭遇,可没有人相信他们的话,加上他们又没带一文钱,最后,竟落得没人理的地步。为了生存,国王只好去找活干,别人问他有什么技艺,他说什么都不会。没办法,最后他只好给人家放羊,成了牧羊老人。
过了几年,当地国王的王子出外打猎,碰巧遇上了牧羊老人美丽俊秀的女儿,他被眼前这个姑娘迷住了,发誓要娶她为妻。他回家后,便和国王、王后说了这事。国王、王后都不同意,认为一个王子娶一个牧羊女做妻子,简直是辱没自己的门第。可王子执意如此,国王、王后只好委派一个大臣去找牧羊老人提亲。
没想到,牧羊老人一点儿也不感到吃惊,反倒问:“王子有什么一技之长吗?”
大臣感到非常意外地说:“牧羊老人,你的女儿是嫁给王子,王子会什么一技之长啊!再说他要一技之长干什么用?普通人学点技艺,是为了养家糊口,他是国王的继承人,有的是疆土和财宝,他要一技之长干什么?”
牧羊老人却说:“他没有一技之长,我不会把女儿嫁给他的。”
大臣只好回去如实禀报。国王又派了一个大臣来游说,牧羊老人照旧这样回答。
为了娶到牧羊老人的女儿,王子决定去学一门技艺。他喜欢制作陶器,于是就开始学习制陶术,最后,王子掌握了这门技术,制作出最精美的陶器。他带着自己制作的陶罐去见牧羊老人。
牧羊老人问:“这个陶罐你能卖多少钱?”
王子说:“两个小银币吧!”
牧羊老人说:“今天两个,明天就是四个。很不错。我如果有一技之长,就不会放牧了。”他答应了王子的求亲,并向王子述说了自己因没有一技之长而遭遇的种种不幸。
这个故事中的牧羊国王,当海上一阵狂风把他和女儿从自己国家的地盘刮到从未听闻的陌生国家的领土之后,当他拼命地向别人解释自己是某某国国王的时候,当别人耻笑他,以为他是一个有狂想症的疯子的时候,当他发现自己的兜里没有一文钱的时候,当他为了生存寻找活路的时候,他突然发现,没有人对他的过去感兴趣,没有人对他的国王地位感兴趣,所有能够帮助他的人,其实,都只对一个问题感兴趣,那就是“你有什么本事,你有一技之长吗?”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中说:“是技皆可成名天下,惟无技之人最苦;片技即足自立天下,惟多会之人最劳。”这段话和前面的故事所体现的思想是一致的。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立足,就可以实现自我价值。
春秋战国时的公孙龙就很看中人的一技之长。他曾对他的弟子说:“没有特长的人,我一概不收他们做弟子。”一天,一个身穿粗布衣服、腰系麻绳的人来见公孙龙,想拜公孙龙为师。公孙龙问:“你有什么本事?”来人说:“我的嗓门很高。”公孙龙问他的弟子们:“你们当中有谁比他的嗓门高吗?”弟子们回答:“没有。”于是公孙龙收他做了弟子。几天后,公孙龙一行要去游说燕国,来到黄河边上,而渡船却在对岸。这时,公孙龙要那个嗓门大的新弟子呼唤船家,那弟子只喊了一声,渡船就划了过来。倘若公孙龙没有这么一个嗓门大的弟子,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把渡船等来呢!
看来,即使一个人在现有条件下衣食无忧,也要试着想一想,自己是否拥有一件特殊的技能,是否有让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能有用的秘密武器?这个问题,也许在平时显得很突兀,但当你有一天不再是“国王”,可能就必须要用另一种方式去寻求你的人生价值了。
5.让自己不可替代
一个人没文化,可以补,没技术,可以学。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如果安于原来的“水平”,不去提升自己的价值的话,就必然会出现生存危机。
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关键是不要给自己设限。这种“限”不仅是指你觉得你能做到的高度,同时还有你做的宽度。在提升自己价值的过程中,你不必在意老板有没有注意到,也不必计较你多做的事情会不会得到报酬。如果你能达到这种境界,你最终的价值必然决定了你不可替代的“身份”。
一位老板曾聘用一女孩做助手,替他拆阅、分类整理信件。有一天,这位老板向女孩口述了一句格言:“你惟一的限制就是你自己脑海中所设立的那个限制。”
这句格言在女孩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从那天起她开始在晚饭后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不计报酬地干一些并非自己分内的工作——如替老板给客户回信等等。
她认真研究成功人士的语言风格,努力使这些回信和自己老板回复得一样好,甚至更好。她一直坚持这样做,毫不在意老板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一天,老板的秘书因故辞职,在挑选合适人选时,老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这个女孩。
在没有得到这个职位之前已经身在其位了,这正是女孩获得提升最重要的原因。当下班的铃声响起之后,她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没有任何报酬承诺的情况下,依然刻苦训练,最终使自己有资格接受更高的职位。
故事并没有结束。这位年轻女孩能力如此优秀,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其他公司纷纷提供更好的职位邀请她加盟。为了挽留她,老板多次提高她的薪水,与最初当一名普通速记员时相比,她的薪水已经高出了4倍。这一系列幸运的事情发生在女孩身上没什么奇怪的,因为女孩能不断提升自我价值,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6.想生存,就要“学”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才,别人比你更有能力、更成功,只是因为别人比你更爱学习,更会学习。
但现实中由于应试教育,大家对学习有了反感。许多人大学一毕业,就高兴得把那些书都扔了。这就等于在离开学校后,学习就画上了一个句号,表明学习结束了,我再也不学习了。其实离开学校时,人应该是一个问号,因为学校的学习只是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和学会学习的方法,真正的学习是从学校毕业后才开始的。
一个人停止了学习,也就意味着停止了成长,停止了进步。意味着自动地丢弃了那种最厉害的兵器。我们只听说过成功者喜欢学习的,没听说过不喜欢学习的人能成功。
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就是一个喜欢学习的典范。他少年时因战乱没有完成学业,这成了他最大的遗憾。因此他决定做生意赚够100万后,就重新回学校念书。但当他赚到100万后,由于已经拥有了一个企业,要对员工负责,所以没办法回学校念书了,他就只好利用业余时间自修,这养成了他每天晚上都要看书的习惯。他说为了避免晚上看书入迷忘了时间,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每次看书时,他都要设定闹钟。
正是这种热爱学习的态度,使李嘉诚成为了别人眼中的超人。他在经营塑料工厂时,订阅了很多世界著名的塑料工业杂志,从中了解世界市场和新产品新技术。一次他在杂志中发现美国研制出一种新的制造塑料产品的机器,但价钱要2万美金,他买不起,他就决定自行研制。
他勤奋地学习有关知识,36个小时不眠不休,最后成功地制作出了同样性能的机器,但成本却只有美国机器的十分之一。这部机器制造出来的塑料产品为工厂赚了不少钱,从此李嘉诚工厂的资产以每年至少10倍的速度增加。这就是热爱学习为李嘉诚带来的好处。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是一个热爱学习的榜样。大学期间别人热衷于谈恋爱,他却热衷于电脑软件和看关于财经的书籍。他认为看书比谈恋爱更好玩。
比尔·盖茨喜欢学习,学习使他拥有了丰富的知识,使他不仅在软件方面有其独特的贡献,而且在企业管理上也创出了一套适合现代企业的方法。这就是期权制,让主要员工获得公司股票的期权。不是说微软创造了上百个亿万富翁吗?现代很多大型企业都采用了微软的管理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尔·盖茨在管理方式上的贡献比他在软件方面的贡献更重要。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是通过学习才开始走向成功的。终生学习,就意味着终生书不离手才会终生进步。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原地踏步的。人的知识不进步,就会后退,知识就像机器也会折旧,特别是像电脑方面的知识,数年不进步,就会面临被淘汰。一个人要成长得更快,就一定要喜欢学习,善于学习。
毛泽东就是一个读书迷。他在临去世前的几个小时,由于眼睛已经看不见了,还要秘书为他念他所喜欢的书。
犹太人说:没有知识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商人。毛泽东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决于你的知识才智在何种层次上。知识能改变命运,这是永恒的真理。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如果把我们身外的世界看成是一座山林,而我们以樵夫的身份进山“砍柴”,肯定要带一把尽可能锋利的柴刀,否则,带着一把钝刀上山,即使拼命干到天黑,可能也不会从山上背下几根好柴。如果我们手中是一把钝刀,或者在连续的使用下已不够锋利,那么就应该尽快地把它磨砺一番才对。
澳大利亚有一位著名的银行家名叫马歇尔·布朗,他在进入澳大利亚著名的新南威尔士银行工作时,只有高中学历,因此,也只好当一名小职员。两年之后,他一再要求人事部把他调到这家银行在英国的分行去。在伦敦新南威尔士银行的办事处工作三年后,马歇尔·布朗又回到澳大利亚。
在对个人的前途做了长时间的慎重的考虑之后,他决定再次上学。他认为,如果他要在银行业的梯子上登上更高位置,就必须要有更高的学历和更高的领导水平。
但是,白天繁忙地工作,晚上艰苦地学习,这并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可他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他一定要达到目的。于是,马歇尔·布朗咬紧牙关,不怕辛苦,一个星期有三次利用晚上的时间到北悉尼理工学院攻读会计学。经过5年的努力,他终于毕业,取得了会计师的资格。但是,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他继续读了两年夜校,攻读秘书和商业行政课程,并终于取得了毕业文凭,领取了毕业证书。有了这些学历之后,马歇尔·布朗的领导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具备了在事业上拾级而上的条件。没有多久,他就担任了新南威尔士银行悉尼分行经理的这一重要职务。
1974年,马歇尔·布朗被选中调到香港,在香港设立澳亚国民银行的办事处,经营香港、中国大陆和韩国的金融业务。
1978年,香港的商业银行业务有了比过去几年更大的发展机会,澳亚国民银行和日本的三菱信托银行公司在香港设立了一个联合企业,马歇尔·布朗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成了这家联合企业的主持人。经过不断地学习,马歇尔·布朗逐步完善自身领导素质,后来,他又荣幸地成为新南威尔士银行香港分行的经理董事。
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杜拉克曾指出:“现代人必须不断学习。这不仅应是每个有上进心的人主观的求知愿望,而且也是客观实际的要求。”
学习会不会耽误正在进行的工作?恰恰相反,“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只会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能。当你把手中的钝刀变成利刃之后,也许对这一点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然而人类的通病是,当得到一些成绩的时候,或者事业稍有成就了,就容易耽于安逸,安于现状,固步自封,不想再去费力磨刀,甚至干脆一撒手躺在一堆并不怎么多的柴禾上休息去了。长此以往,不进反退,终将有山穷水尽的时候。
因此,时常由内心生出警惕,激发求新的欲念,唤起求知进取的精神,磨快刀,砍多柴,这才是面对时代潮流应有的态度。
当年,杨澜从一个学生成为《正大综艺》的节目主持人,把一个有着良好家教和较高文化素养的青春少女的形象和富有女性细腻情感的职业妇女的形象统一在一起,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既高雅又本色,既轻松又令人回味的主持风格。
但在完成了《正大综艺》20期制作之后,杨澜跨越太平洋去了美国,攻读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传媒硕士学位。
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因为杨澜已经取得了成功,已经成为著名节目主持人,她完全可以在她的地位上享受她已经获得的荣誉。但是,越是有功底的人越能体会到功底和学识的重要,越能产生在功底和学识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渴望。所以杨澜离开了众人羡慕的主持人位置,去美国读书,又成了一名学生。
当杨澜再一次出现在媒体上时,她的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她的境界提升了,她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又上了一个台阶。
成功没有止境,个人的自我磨砺和提高也应当是没有止境的。因为这个社会的发展永不停息。
有些人浅尝辄止,满足于一时的成功。他们虽然值得庆贺,但不值得人敬佩。只有那些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的人才值得我们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