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也要有度(1 / 1)

中国人天性热情,提倡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待人热情固然很好,但如果没了分寸,那就过犹不及了。

与中国人的热络不同,外国人大都强调个性独立,所以不要把中国式的善意的关心施之于外国人,否则就会出力不讨好。

例如:你问外国朋友“吃饭没有”?他会曲解为你嘲讽他连饭都没得吃。你同他打招呼:“上哪儿去?”他会怪你多管闲事。你见他天冷时穿得太少了,便建议他:“该多穿几件衣服了。”你显然是好意,他却会认为你粗暴地干涉了他的个人自由。有一位英国女士在中国呆了三年,汉语说得不错。有一位中国朋友,热情邀请她去自家做客,却之不恭,英国女士也就答应了。进了门后,中国朋友又是拿水果,又是倒茶的,并让自己的母亲陪客人聊天,她就进厨房炒菜去了。老太太也很热情,亲热地拉着手问:“姑娘,你多大了?”英国女士愣了一下,勉强回答说自己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老太太掐指一算,继续问:“那你三十多了吧?结婚了吗?”这位女士面带不悦地回答“没有”!老太太一拍巴掌:“那哪行啊?再不结婚就太晚了,赶紧找一个。咦?你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啊!”英国女士再也坐不住了,她站起来胀红了脸说:“我的身体很健康,结不结婚我也有选择的自由。对不起,我还有事先走了,麻烦您转告您女儿吧!”说完就走了。老太太目瞪口呆地坐在那里:“这外国人脸怎么这么急呢!”

生活中,很多外国人都对中国人的热情大呼“吃不消”,他们认为过份的热情侵犯到了他们的隐私。所以如果和外国人交往的话,不妨谈谈天气美食,太过热络的关心就不必要了。

中国人讲究待人接物既要诚恳热情,又应当合乎彼此的身份和关系,符合礼仪规范。如果一味只顾热情友好,而不顾“礼”的适度,就是所谓“热情越位”。“热情越位”与不够热情同样有害。“热情越位”会被人视为失礼和没有教养的表现。

例如,与初交或交情不深的异性谈话,不应询问其婚姻状况,或是大谈特谈对方比自己的伴侣“强多了”。要是刚认识一位年近30还未成家的女士,马上就问人家为什么还不结婚,甚至毛遂自荐要为对方当“红娘”,显然欠妥。

与业务伙伴谈判或是聚餐时,一位异性突然起身往外走,很可能是想去“方便”一下。有时对方可能还会给自己找个借口,比如说“出去打个电话”之类。此刻有教养的人是不会问对方“此行何去”的,更不会要求陪对方去“打电话”。

刚上班不久的小王请师傅来家做客,小王与师傅交谈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师傅再三推辞,但抵不住小王全家热情的、甚至有些强硬的挽留,只好同意共进午餐。小王对师傅说:“来,洗洗手,摘下帽子,咱俩喝点酒。”小王发现师傅没有摘掉帽子,便热情地说:“屋里有暖气,不冷,不用戴帽子,快摘了!”师傅连声说:“好,好,先喝酒、先喝酒。”小王着急了:“喝酒更热,出了汗到外面该着凉了!”见师傅不加理会,小王便站了起来说:“我帮你摘!”没容师傅反应,小王已经把那顶工人帽摘下来,霎时,全家都愣住了,原来师傅头上光光的,没有一根头发。小王拿帽的手停在空中,但只一秒钟,迅速地又把帽子戴到了师傅头上,一切都发生的那样快,小王和师傅都尴尬得不知所措。

热情过度使人感觉失礼、冒失,没有教养,动机和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比如在宴会上相互敬酒表示友好,但如果过分热情,硬让不会喝酒的人喝酒甚至过量喝酒,就会失言失态,从而破坏宴会的气氛,也使客人的身心受到伤害。

小张曾到一位朋友家做客,朋友很热情,准备了丰盛的菜肴。他很感激主人的好客,可是其中一道菜是他平生最不喜欢吃的,而主人却一定要他品尝其手艺如何,说这是她最拿手的。不吃吧,主人的盛情难却,且菜已进了自己的盘中,吃吧,的确又难以下咽。最后为不使主人失望,硬着头皮把它吞下。饭吃完,主人又提议去卡拉OK歌厅玩,到了歌厅,主人热情地为小张等点了他自认为会唱的歌,弄得大家拿着麦克风,不是跟不上节拍,就是唱走调了,最后玩得热闹,但感觉并不舒服。

有人天性热情好客,把慢待朋友视为不够朋友。按说这种人的真诚应最能获得朋友的好感,可事实却恰恰相反。凡受过这种人热情款待过的朋友,或多或少都会被他的热情灼得不甚好受。人与人之间都有个交际距离,热情也应维持在一个限度内。待人过于热情的人,实际上是在过于强硬地拉近双方的距离。这样做引起对方的不悦就是难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