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为什么古人会认为没有儿子等同于“绝后”?(1 / 1)

《初刻拍案惊奇》有一章《占家财狠婿妒侄,延亲脉孝女藏儿》,写的是乐善好施的刘员外选择继承人的故事。

刘员外赚了很多钱,在地区性富豪榜榜上有名,却没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名叫引姐,为人很不错。但刘员外选女婿的时候看走了眼,女婿张郎刻薄寡恩,贪财卑鄙。一开始表现出来的恭敬模样,还选择了倒插门,其实就是因为觊觎他的家产,所以才倾力表演。

刘员外后来知道张郎又贪又狠,偌大的家业不想全给他,就想着把家财分一分,主要传给亲手养大,又对他很孝顺的侄子。他还纳了一个叫小梅的小妾,经过一番努力,让小梅怀了孩子。

小梅怀孕之事,让张郎心急如焚。他毕竟是个算计人,搬弄是非的能力很强,成功挑唆了丈母娘李氏和侄子的关系,将侄子赶出了家门。接下来就要想办法整小梅,让她失踪。没想到张郎还没怎么发力,小梅就真的失踪了。

如此,引姐便成了富豪唯一的继承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和现在不同的是,在古时,说是引姐继承,实际就是张郎继承。古代女人“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婚从夫。往后张郎霸了家产,一定不会承认自己原先是个倒插门的女婿,他若要再去吃喝嫖赌、为非作歹、休妻娶新,也根本由不得引姐。

为了麻痹张郎,刘员外故意表现得和侄子关系很差。在街上遇见侄子追着打,也不去找失踪了的小梅。这让张郎非常得意,自以为得计,料定家产已属于自己,巴不得岳父、岳母赶紧死,对他们完全没有好气。

刘员外非常心痛,想着那么多钱最终会给这种货色,还不如直接散给穷人。这天,他决定拿出一部分钱来资助无家可归的贫民,计划一户给1000文。如果是孤儿,就给500文。

这可把张郎给心疼坏了,岳父竟拿他的钱施舍别人,他能不窝火吗?

散财时,他们遇到了两个乞丐。其中一个有个儿子,另一个没儿子。没儿子的乞丐想,如果孤儿能再领500文,为啥不让伙伴的儿子假装不认识他爹呢?于是他就把主意告诉了伙伴,两人一个出计,一个行谋,说好事后分钱。两个大人,一个小孩,一共领了2500文钱。

可事后,多领了500文的有儿子的那个乞丐不认账了,两人就打了起来。有儿子的指着出主意的“千绝户,万绝户”地骂:“我有儿子,我自己的钱,关你这绝户的什么事?”

刘员外见状,让张郎快把人拉开。刘员外搞清楚情况,想起自己也没儿子,也是个任人吃的绝户,竟号啕大哭起来。

故事最终的结局是好的,但是,在这个故事中,人们都默认女儿不是传承人,默认女婿张郎就是个“吃绝户”的。

这还算好,张员外是城里人,城里的宗族组织较为松散。如果是乡村地区,邻里多是五服以内的近亲,就由不得他如此分配了。通常,男人如果撇下孤女寡母离世,从丧礼开始,他的家产就已经被周边的人算计完了。

一些沾不着边的族人,总是怂恿母女将丧礼大操大办,好使富人变穷,他们心里头能好受点。但近亲又不这么想,他们不仅要保住资产,还要将保住的资产划到自己的名下。这些资产又不能强占,便想办法虚报账目,主持丧礼,将丧主家的钱讹光。事后,家产通常也会被宗亲开会分去。无赖多得,讲理的少得,唯有母女无可奈何。

这是“宗男留守,宗女外嫁”的制度导致的。生产力发展到这个阶段,男性是田间的主要劳动力,占据着主要资源。而“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人们已经意识到同宗同姓的婚姻会产生很大的问题。因此,他们必须保证夫妻不同宗,方法就是将女儿嫁到别的村庄去,与外村异姓人组成家庭。

当一户人家有女无儿,就会出现孤立无援的状态。因为他们生的女儿终究会离开家,嫁到别村。家里头又没有子嗣,人一走就全空了,因此才被称作“绝户”。

我们现在的观念认为,女儿和儿子,一样都是继承人。但在古代,不仅嫁出去的女儿等于泼出去的水,高昂的彩礼实质上也有把女人买断的性质。女性嫁到别村生出的孩子,也跟别的姓氏。女人本身也是别人家的人,就连残酷的族诛,通常也不会牵连到已经嫁出去的女人。

因为是外姓,外孙、外孙女就不能参与宗族资源的分配。没有儿子的绝户的资产,便首先由近门宗亲觊觎。很少有人顾及没有发声能力的寡母的情绪,形成了“吃绝户”的恶习。

《聊斋志异》中有一则《段氏》,主人公段瑞环是个富翁,40岁了还没儿子。妻子连氏又悍妒,不许他纳妾,家里的女婢都让她给卖了。段瑞环越来越老,到60多岁,想过继一个侄子。本来这事儿连氏不反对,因为如果不过继个男孩,老段死后,她是守不住家财的。奇怪的是其他侄子坚决反对,总之是立谁都不行,立其中一个,别的侄子就从中作梗。

与此同时,诸侄又绝不肯吃一点亏。做侄子的当然会想,你都没后,留那么多钱有啥用?于是“朝夕乞贷”,以借钱、贷款、求帮忙的名义“借”段瑞环的钱财。段瑞环又不傻,不想给钱,侄子们就不停地骂他,败坏他的名誉,持续骚扰他,直至把段瑞环弄服气,答应“借”钱给他们。

连氏虽然强悍,可也治不了那群人,恨得她破口大骂,说60岁照样能有后,遂同意段瑞环买妾。然而,两个小妾还是没能给老段留个后。后来老段中风在床,侄子们非常高兴,认为吃绝户的时机已经到来,都跑来牵牛勒马,哄抢家产。

等段瑞环蹬腿死了,这帮侄子聚在灵前,并不哭丧,反而开会讨论如何分配死者家产。连氏制止不了,只求他们能给自己留个住的地方。但他们连这点要求也不同意,还说她自己没本事生儿子你才是段家的罪人,实际上他们巴不得她生不出来。至于她是去破庙住,还是去要饭,抑或是回娘家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他们才不管。

正在连氏绝望之时,突然出现了一个人,上来就给连氏磕头。来者是个青年,非说自己就是段瑞环的儿子,一问之下,还真是。

原来,连氏之所以发卖婢女,正是因为老段和婢女有私。那婢女后来大着肚子嫁了人,结婚五个月后生了儿子。那边的人也不傻,知道孩子不是自家的,不认他。他听母亲说起才知道,自己原来是段瑞环的儿子。

突然蹿出来一个儿子,让诸侄相顾失色,倒是连氏喜出望外。

古时和现在的不同,正在于此。放在现在的环境下,要是冒出这么个别人生的孩子,肯定弄得鸡飞狗跳,怎样都不会有母子名分。但是古时不一样,连氏是这家的主母,她没有孩子,那么家庭内一切妾、婢的孩子,都要认她为母亲。

既然有了儿子,儿子就是继承人,那自家的家产,关较疏远的侄子什么事呢?侄子们退却了,可后来又开始造谣,说那小子根本不是段瑞环的种,要驱逐他。但是,小段因为妻子家族的帮助,得以与段瑞环的那帮侄子抗衡,成功地保住了家产,也保护了连氏。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古时的“绝户”不单单是指没有子嗣那么简单。没有子嗣,只是绝户的表征。与之相应的,是家庭劳动力的缺失,无人养老,以及既有资产被哄抢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

如今,宗族社会在绝大多数地方已然瓦解。即便是宗族聚集的乡村,人与人之间也没有原先那样的强关联了。与此同时,《继承法》的实施,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使得儿女都可以成为继承人。虽然社会上依然有不少争财产的情况,总归不如古时那样疯狂,是有法可依的。

“绝户”已经成为历史,也不再是人们对恶人的诅咒,这一改变的发生基于较为完善的养老制度和公允的遗产分配制度。只有在这样的保障下,人们才没有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