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容易看出,收藏的“水”是很深的。要把收藏列入家庭理财规划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就必须讲求以下策略:
重实力,轻名气
知名度高低确实是衡量藏品价值的因素之一,但是如果你陷入了“知名度陷阱”,就会适得其反。归根到底,藏品的价值还是要取决于它本身的价值。凡是靠媒体炒作、上层接见、继承名号,或江郎才尽、自吹自擂得到的知名度,水份太大,总有一天会晒干。
重个体,轻群体
收藏是分门别类的。在同类藏品中,要重视每件作品的自身价值,不要被大类所迷惑。
以收藏书画为例,决不要以为凡是“书法家”、“画家”的作品都有收藏价值,不是的。归根到底,艺术创作是个体劳动,任何标签都不能代表作品的质量。更何况,据说现在这样自称的人在我国至少有30万,这还不包括别人给封的,滥竽充数的太多。只有重视画作质量才不至于迷失眼睛。这就像你找对象一样,重要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重质量,轻数量
“重质量、轻数量”与上面所提的“重个体、轻群体”有相似之处,但这里强调的是宁缺勿滥,不捡艺术垃圾。
因为大凡藏品,都会受到悉心保护的,损坏率极低。只要真正有质量,将来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升值;相反,如果质量不行,同样会遭到时间的无情淘汰。请相信:“真金不怕火炼”。
重长线,轻短利
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放长线钓大鱼”。收藏的特点是要假以时日,所以一定要有长远眼光。最好的办法是:专门挑选那些因为研究的人不多,所以知名度不高、却有真正价值的藏品。
这样,既降低了收藏成本,又具备了将来藏品大幅度升值的基础(因为有质量)。一旦价值被市场发现,就会获利颇丰。相反,如果用高价去追求名家作品,虽然将来也可能增值,却可能盈利不多。
重功力,轻地域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方的地域文化、审美观念、交通条件、活动空间各不相同,所以表现在收藏上,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
尤其是农民理财中的收藏投资,更会由于农村相对偏僻、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特点大不相同,在收藏类别上显示出明显的地域特征来。好好利用这一点,同样会对收藏投资有帮助。
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件同样功力的藏品在不同地区的价格相差十分悬殊,而这就为收藏投资盈利创造了好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