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收藏投资怎样获利(1 / 1)

除了藏品的自然升值外,收藏的获利主要来自藏品买卖的价差收益。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这种藏品不通过交易,其最终获利就无法体现出来,至多不过是“账上富贵”罢了。

一般认为,除非你有非常强大的经济实力;否则,要想从收藏中获得丰厚的回报,就必须处理好短线投资和长期收藏之间的关系,通过短线投资来培育长期收藏,这就是业界所说的“以藏养藏”、“以空间换时间”。如果只藏不卖,最终获利不会太高。

总体来看,收藏投资的获利渠道有以下几种:

古玩千分利

收藏行业中有句俗话叫:“粮油一分利,百货十分利,珠宝百分利,古玩千分利。”意思是说,收藏中发生“一本万利”的神话故事并不奇怪。例如,一幅三尺见方的山水画卖到500万元人民币、一件半米高的青铜器卖到900万元人民币,等等。

但应注意的是,要想创造这样的神话,你必须具有好眼力、真功夫,能够辨别真假、觅得宝货,然后假以时日、等待价值发现。

利用收藏热趁热打铁

收藏也有**低潮之别,而目前我国正在掀起一股收藏热潮,这时候的藏品买卖差价收益也会放大许多倍。

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居民的投资渠道狭窄,除了股票、房产、储蓄、保险这几个基本领域外,在解决了房子和车子之后,收藏是最易于驾驭的投资方式。正因如此,才掀起了历史上的第四次收藏热潮。

市场强劲、交投活跃,就为收藏投资获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拍卖方式容易推高成交价

不容否认,拍卖方式容易推高藏品价格,提高卖方获利水平。

拍卖时的拍卖价涉及到以下一系列概念:估价,也叫参考价;底价,也叫保留价,即具有法律效力的最低成交价,一般是对外保密的;起拍价,也叫起叫价,与底价无关;落槌价,是指竞价结束时的确认价格;成交价,是指买方应该支付的价格,即在落槌价基础上再加佣金和其他费用。

从实践中看,藏品拍卖的最终成交价落在预先估价范围内的比例只占19.2%,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和估价无关。

了解了这一点,你就不必对拍卖估价的高低关注过多,不必因此有什么心理压力。归根到底,拍卖方式下的最终成交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卖买双方都可能从中获益匪浅。

捡漏有可能一本万利

收藏界一直有“捡漏”一说,意思是说用很便宜的价格或完全没有成本就拥有很有价值的藏品,可是对方却居然一点不知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怪事呢?关键就是对方不懂它的投资价值。

捡漏是所有收藏者梦寐以求的,可也有许多人不相信会发生这样的事,但这又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虽然这样的案例并不多。

问题的关键是,你必须首先要读懂它。如果做到了这一点,甚至可以说,收藏投资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捡漏过程,这种乐趣是无法想象的。不用说,一旦遇到这种捡漏机会,会大大提高投资回报,完全可能一本万利。而这种事情,在普通商品交易中几乎不可能发生。

例如,扬州收藏家杭从明听朋友说邻居家中有不少字画,便专程前往吉林通化。他以37万元买回了钱维城的《山水画页》,经专家鉴定是出自故宫的国宝,市场价至少在1500万至2000万元。[1]

1 王昌磊:《收藏也有“捡漏”事》,载《乌鲁木齐晚报》,2012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