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于培养投资理念,远离投机(1 / 1)

在投资中,我们把自己看成是公司分析师,而不是市场分析师,也不是宏观经济分析师,甚至也不是证券分析师……最终,我们的经济命运将取决于我们所拥有的公司的经济命运,无论我们的所有权是部分的还是全部的。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长期持股的理由是有助于培养投资而不是投机理念。

他始终坚持长期投资,远离短线炒作。巴菲特的成功也并不是通过在股市上高抛低吸、快进快出实现的。所以,如果有投资者幻想通过快进快出、短线炒作,每年赚个50%甚至更多,那一定不会“痛并快乐着”,而只能导致“累并痛苦着”。

巴菲特一直强调,观察股票的投资业绩要有相当长的时间跨度,一般要有5年,至少也要有3年。或许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路遥知马力”。

他在伯克希尔公司196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一直以来我都敬告各位,三年的时间是衡量投资业绩的一个最低的时限。而大众对于投资业绩的衡量时限,却往往是按年度、季度、月度甚至更短。”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资金管理者就会更加注重短期获利,以便能在短期内取得优异的成绩换取高额的报酬。而越是这样,就越带动股市的短期波动,带动更多专业投资者认为自己有必要迎合这种短期追涨杀跌的趋势。

巴菲特说,他确信自己不擅长这种行为,不会去猜测股市波动,如明年的股指会到600点、900点还是1200点,并觉得这种猜测毫无意义。他说,当年他已经37岁了,过去就因为这种态度遭到过别人的轻蔑,认为只有老人才会否定一切新事物。可是他今后依然会这样做,不会去从事一种自己无法“明白其内在逻辑”的投资方法,以免遭致永久性资金损失。

据说当时美国有位基金经理久仰巴菲特大名,专门去拜访他。可是他在和巴菲特详细交谈后失望地说,巴菲特只不过是个“业余”投资者。意思是说,巴菲特的主要精力并没有集中在股市上,而是在股市外。

平心而论,这位基金经理说巴菲特是业余投资者,是很可笑的;可是他说巴菲特的主要精力没有放在股市上、而在股市外,却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的问题是,巴菲特的“业余”水平已经到达一个无人能及的地步,这才是需要好好总结和学习的。

巴菲特的投资行为,确实和我们所说的股市散户不同,他是通过收购满意的上市公司的股权,来变相进行实业投资的。股权投资,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买原始股。

例如,他就是通过控股多家保险公司从而拥有充足的现金,然后运用他的投资天才,把这些巨额现金转为巨额收益,从而创造了一连串的巴菲特神话。为什么这么说呢?从数量上看,巴菲特的总投资中有70%是私有公司,只有30%是公众公司。

股权投资和股票投资虽然都有个“股”字,但获取收益的方式大不一样。股权投资看中的一定是企业高速成长所带来的获利,所以,必定会是长期投资;而股票投资看重的是由于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不平衡,高抛低吸所形成的差额。两者的区别在于:股权投资的增量资金是进入该企业的,投资者作为股东需要长期关注该企业、并且为提高企业价值提供服务;而股票投资的增量资金并不进入该企业,最终形成的是一种零和游戏——有人赚,就必定会有人亏;增量资金不断涌入造成牛市时大家都有得赚,而一旦市场资金净流出时就大家都会亏。

显而易见,股权投资才是真正的致富之道。美国纽约大学Asset mix的资产组合报告表明,美国1%的富豪阶层中有47%的资产配置在股权上,19%的富裕阶层有24%的资产配置在股权上,60%的中产阶级这个比例却只有9%。如下图所示(图中英文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译为:资产组合,家庭财富的组成按资产计算分为最富有的1%、接下来的19%以及中间的60%,自住房,养老金账户,企业股权及其他不动产,流动资产及其他,金融证券):

在许多发达国家,股权投资是中产阶级走向富裕阶层的唯一途径。当然,股权投资的收益高,风险也大。换句话说就是,中产阶级可能会通过股权投资进入富裕阶层,同时也可能会因为股权投资退回到赤贫。[1]

后者的例子是,就在2015年伯克希尔公司投资收益比上年增加4倍或至少8.05亿美元相比,美国另一位亿万富豪、被称为“华尔街之狼”的卡尔·伊坎却因为重仓能源股,投资亏损比上年扩大3倍至8.86亿美元,旗下有多只股票跌幅超过50%。[2]

至于投资和投机这两个经济概念,虽然很不容易分辨,却又迥然不同。这主要可以看两点:一是投资行为看重长期的稳定回报,而投机行为着眼于短期内技术性套利的多少;二是投资行为追求双赢的发展路径,而投机行为只能增加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13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如果大家关注的是资产未来可能被接手的价格,那么这就是投机。投机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我知道我不能总会投机正确,我也怀疑那些声称自己可以持续投机成功的人。置硬币时第一轮有一半人会赢;但是这些人如果继续不断地玩下去,就不会有赢家。另外,一项资产近来持续升值也绝不是一种买入的理由……最后的赢家是把精力用在球场上的人,而不是紧盯着计分板的人。”

巴菲特说,那些总喜欢听信别人宏观评论或预测股市的人,不但是在浪费时间,甚至很危险,因为它会模糊大家对真正重要的事实的看法。每当他听到电视评论员流利地分析着股市下一步会怎么走时,就会想到美国职业棒球明星米奇·曼托所说的这句话:“你不坐到直播间里去,都不知道原来棒球比赛会这么简单。”

巴菲特始终坚持长期投资而不是投机,可以从下面这个案例中看出来。

2005年5月24日,伯克希尔公司所属中美能源公司宣布,将以94亿美元的代价,从苏格兰电力公司手中收购美国西北部最大的电力供应商太平洋公司。这项决策是伯克希尔公司1998年收购通用再保险公司后的最大一项投资,为此,中美能源公司要掏出51亿美元的现金,其余的43亿美元是作为净负债和优先股处理的。然后,苏格兰电力公司要向股东派发45亿美元的红利。

这一举措引起社会上种种议论,许多人惊呼巴菲特开始“投机”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国际油价在一路飙升,2005年4月美国的能源价格上涨4.5%,为24个月以来的最大月涨幅。所以,这项决策给人的感觉是,巴菲特在能源危机一触即发之际想趁机跟风炒作,这难道还不算是投机吗?!

但这确实不是投机。理由是,伯克希尔公司是在通过投资、经营能源基础性产业,增加能源供给;而不是趁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波动的机会,反复进出以获取巨额利润。也就是说,它是通过对基本面而不是消息面的分析来寻找投资机会的,当然就不能算是投机而只能是投资了。

这一做法也非常符合巴菲特一贯的长期投资原则:在确认没有任何投资风险的前提下才进行投资;如果投资对象存在着投资风险,他会因此一票否决这项投资决策。

认清这一点,非常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巴菲特的长期投资理念,而不是只从表面上看待长期持股。

看看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投资者在“长期投资”;只不过,他们的这种“长期”不是主观意愿,而是出于一种被动,准确地说应该叫“长期被套”——当初购买股票就是非常盲目的,后来一直无法解套,甚至股指已经上涨了几千个点,股价还在那里耷拉着脑袋,投资者于是只好苦笑自己“沦落为长期投资者”了。否则,他还能怎么样呢?

【课后点评】

真正的长期投资是根据基本面而不是消息面决策的,寄希望与所投资的公司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从内在价值稳定而快速的增长中分享发展成果。长期投资是一种主动性行为,与无奈的“长期被套”完全是两回事。

[1]《别再跟着巴菲特学炒股了,因为他根本就不炒股》,今日头条网,2016年3月5日。

[2]祝裕、黄修眉:《“华尔街之狼”去年败给“股神”巴菲特,今年重金布局汽车零部件企业》,载《每日经济新闻》,2016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