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鸡斗鸡,饶你三记;不吹牛皮,阿要试试!”小时候,村上的小伙伴,就是唱着这样的童谣,在寒冷的冬季里,挑起斗鸡大战的。
这里说的斗鸡,并不是公鸡之间的争斗,而是民间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身体竞技。主要比力量,比耐力,比技巧。因为“两兵”交战状如公鸡争斗,故得名。其斗法只要架起一脚,呈三角状,然后互相角力,谁双脚落地谁就落败。
我那时候虽然个子小,但却十分喜欢斗鸡游戏,因为小有小的好处,架上左脚(我是左撇子)往上一翘,或许就能把对手掀个底朝天,这一招叫做“海底捞月”。遇到人高马大的对手,人家一招“泰山压顶”,往往会让人措手不及,无招架之力。但也不是没有对策,一般都是采用釜底抽薪的办法:突然往后一缩,让对方失去平衡而倒地,就能以柔克刚,出奇制胜。
我的小学生活是在农村小学度过的。说是小学,其实只是个破落的庵堂。全校学生不过百余人,只有两个复式班,四个年级。但小学校却情趣浓浓。学校厕所旁有一片空地,那是孩子们的乐园。在那里孩子们可以打陀螺,抛铁箍,跳橡皮筋,扔沙包。一到冬天,男孩子们都喜爱的运动就是斗鸡,因为这不需要像扔沙包那样先分好组,可以说干就干,说散就散。铃声一响,拍拍屁股上的灰尘就可以飞进教室。游戏结束,全身发热。斗鸡大战往往是两个年级开战,两军交战勇者胜。虽然一、二年级人小,但并不惧怕那些大家伙,因为一、二年级中也有不少留级生(那时候留级现象很普遍)。他们十分顽强,不到坚持不住,决不收兵。
斗鸡好处多多,一是可以练习脚劲,练耐力;二是可以增强腿部力量,加强爆发力;三是可以练技巧,练智慧。其实任何体育竞技活动,都是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品质的好项目。那时的孩子“野”性十足,但十分健康,哪像现在的孩子弱不禁风。
盛行一时的斗鸡风,随着年龄的长大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渐渐淡去。然而,在斗鸡中练就的顽强意志,一直在激励着我们这一辈人勤奋工作,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