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抛梁(1 / 1)

拾尺集 严行方 688 字 3个月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人们的生活条件开始改善。农民们开始造房起屋,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好愿望,一排排楼房在农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造房起屋是人生一件大事,要花费一家人很多的心血,待到上梁结顶,在农村是一件大喜事,由此也沿袭下来了房屋上梁时“抛梁”以及办喜酒的习俗。所谓抛梁,就是到新房基本落成,屋顶要上正梁盖瓦片的时候,选个黄道吉日,热热闹闹举行个的仪式,由匠人师傅把东家准备好的各种糖果点心、硬币从屋顶上抛洒下来,供村民特别是小孩们抢拾品尝。用这种古老又原始的方式,一同分享新屋落成的喜庆和快乐。主人家宁愿平时节衣缩食,抛梁那天的点心糖果都会事前准备得丰富充足,在上梁前都要请上一些帮工,里里外外忙乎个好几天,足以显出农村人的热情和厚道。是啊,乡下人喜欢闹猛,似乎抢抛梁的人来得越多,主人家就显得越讨吉利越有脸面。

抛梁的日子,又成为孩子们一个企盼的节日。因为不仅场面热闹,而且能亨口福,全村的小孩聚在一起,还能相互间比试,看谁的“战果”辉煌。农村的孩子,历来喜欢比斗。芝麻粒般的小事,都要拿来比一比。

文革是村上孩子当中抢抛梁的一大高手。他人虽瘦小但头脑灵活,善于察颜观色,见机行事,动作也快捷灵敏,出手不凡。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忒灵活,匠人师傅总要戏弄他一番,故意拿一些糖果馒头砸他,这正中了他的下怀,让他盆满钵满;要是匠人师傅故意不抛给他,他会钻到匠人师傅自己的小孩、亲戚的身边,伺机下手,捷足先登,也能把口袋装个满满当当。反正他抢你没商量。他还会抢占有利地形,二层的楼面、房屋的开阔地是他的首选,人多的地方他一般不会光顾。有一次,他钻到一个无人光顾的小天井里,把落在小天井里的糖果点心尽收袋中,把村上的孩子们羡慕了好几天。

我小时候也是抢抛梁积极分子,但我妹妹老是跟着我,女孩子怕炮仗鞭炮,在我的身后一惊一乍,因为要照顾她,拖累了我不少“大显身手”的机会。但也有好处,“战果”辉煌的时候,妹妹的衣兜就成了“中转站”,我又可以轻装上阵了,投入抢抛梁的“战斗”。我的拿手绝活是“空中接月”,特别是接“馒头”、“松糕”、“团子”、“苹果”、“桔子”之类,一出手一个准,不像有些小伙伴,抢到的是些面目全非的“战利品”。

待到主人家抛梁那天,孩子们都会起个大早。天蒙蒙亮,月亮挂在树梢还没隐去,主人家忙着张罗的时候,孩子们已三五成群、叽叽喳喳地围在新房四周了。看着主人家和匠人师傅忙忙碌碌、穿梭来往的身影,仰望着屋顶正梁上贴着的大红对联,小孩子们都安静期盼着抛梁“大典”的早点开始。随着匠人们全部登上屋顶,一位匠人师傅高声喊起“抛梁先抛东,全靠毛泽东”的祝福,第一声清脆的爆竹顿时打破了宁静的清晨,爆竹声、鞭炮声从四面八方响起,在烟雾缭绕中,点心糖果像雨点一般从屋顶抛撒下来,大人小孩立即加入了抢抛梁的大军,主人一家在旁边乐呵呵的看着这热闹非凡的场面。匠人们美好的祝福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以及孩子们的欢叫声,组成了一曲农村幸福生活的赞歌。

仪式结束,大人孩子还可以品尝到主人家准备的热气腾腾的小圆子,端个小碗,找个安静的角落,蹲着站着,一口气吃个精光。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伴着一声声轻快的欢声笑语,孩子们怀揣着抢抛梁的“战果”,飞奔进村巷阡陌,欢乐祥和的喜气溢满了整个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