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桑椹红(1 / 1)

拾尺集 严行方 709 字 3个月前

在江南农村,端午吃过粽子和咸蛋,孩子们便开始盼望桑椹早日成熟,因为漫树遍野的桑椹是孩子们最钟爱的初夏果实。由于当时农村物质条件的匮乏,孩子们舌尖上的“零食”大多是在大自然中寻觅。虽然农村一年四季田边林间的野果野味并不少,譬如野杨梅、芦苇根、毛毛针、野人参等等,但最具吸引力的,还是那一串串挂满枝头、乌黑饱满又汁甜味美的桑椹。就连鲁迅先生,也在《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中提到过“紫红的桑椹”。

桑椹又叫桑果、桑籽,状如红枣大小,密密麻麻地长在桑树上,形状椭圆,色泽红艳,柔软多汁,是江南农村自生自长的天然野果,据说富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以前乡下家家养蚕,生产队里又有集体养蚕室,桑叶的需求量很大,桑杆又可以用来编篓筐、搭瓜架、做柴火,因此乡村的空地里、高坡上、小河边都种满了桑树,大片大片的桑树林遍布巷间田陌。一到桑椹成熟季节,孩子们风行般的穿梭在桑树林里,割猪草、玩游戏、采桑椹,桑树林便成了孩子们向往留恋、乐此不彼的欢乐天堂。

孩子们采桑椹,喜欢约上同伴,三三两两结伙前往,十分热闹。早晨露水多,一般都选择在中午或黄昏时分。小伙伴们唱着“桑叶桑叶,蚕宝宝吃;桑籽桑籽,好宝宝吃”的童谣,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雀跃着蹦跳着飞进葱郁浓密的桑树林里,飞到河边一棵棵高大茂盛的野桑树上,迎着一阵阵初夏的凉风,尽情摇动桑树长长的枝条,来不及洗擦,就把一颗颗玛瑙般的桑椹轻快地塞进嘴里,美美地品尝这大自然恩赐的佳肴。桑椹那红红的汁水,甜透了孩子们快乐的心,映红了孩子们稚嫩的脸。等吃得满嘴汁水,肚子胀饱,再把桑椹塞进口袋中、篮子里,甚至干脆装入书包。男孩子不讲究,采了桑椹,习惯往口袋里塞,衣袋裤袋都能塞得鼓鼓囊囊,因为桑椹的汁水,身上的衣服也成了色彩鲜艳的“迷彩服”,孩子们还调皮地把汁水涂在自己或对方脸颊上,互相追逐打闹,伴随着邻家女孩发现斑蝥、甚至遇到小蛇后一惊一乍的尖叫声,以及桑树林里鸟儿的鸣叫声,欢歌笑语溢满了整个桑林,飞向了长满绿油油庄稼的田野。这真是:“江南六月桑椹红,孩童穿行桑林中。枝条摇得童年欢,果色染尽夏意浓。”

采桑椹一般都是到桑树林里,成片成片的桑树林中仿佛也有取之不尽的果子。但那时候河边还长了不少野桑树,又粗又壮,树上果实累累,一般的人是不敢爬上去的,生怕掉入河中。但还是有些胆大的男孩子,冒着掉下河的风险,滋溜溜的爬到河边高高的树上,尽情独享河边桑树的诱人果实,饱了累了,就仰躺在河边的桑树上,吹拂着夏日的凉风,闭目养神,一副怡然自得、逍遥自在的样子,让那些胆小的男孩和邻家女孩一个个羡慕嫉妒恨。天色渐晚,踏着金色的夕阳,孩子们满载而归,把采摘的桑椹带回家让家人、邻居品尝,还分一些给村上的孤寡老人,那寸寸孝心和片片爱意,一时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美谈。这郁郁葱葱的桑树林,滋养了一方水土,也给孩子们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印记。

如今,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在乡下已很难觅到桑树的踪影,即使有,也很难看到那串串紫红的桑果,只能偶尔在超市一睹它的芳容,儿时随处可摘的天然野果,如今已成了价格昂贵的稀有珍品。又是一年桑椹红,回想起这采桑椹的甜蜜,一直让我们这些曾经无数次品尝过乡间野果的昔日农村人回味无穷,那满手指和满嘴的乌紫和桑椹的甜蜜总存在儿时的记忆中,这一抹抹桑椹红,永远是那么诱人和鲜艳。“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的景色如此诗意盎然,逝去的童年多么幸福甜蜜,叫我如何不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