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大属龙,是桃溪河边百家村邹家的四姑娘。邹家有六个子女,除了最末的六儿读过几年书外,其余皆目不识丁。龙大不识字,但人长得讨喜,手脚伶俐,七八岁时被清白马村 1开明地主马老二的老婆看中,认了寄女领了回家,做了她的私人生活助理——贴身丫头。
寄娘是个吃斋念佛的人,她把龙大当成亲女儿一样,教她做人的道理,做姑娘的规矩,走到哪里都把龙大带在身边。龙大在寄娘身边受到了良好的家教,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她在马家一天天地长大了。
龙大到了出嫁的年龄,寄娘便想为她许一个好人家,可是,这许人的风声刚一传出,黄家便派人去了龙大的亲娘家——邹家,要求龙大和黄家的儿子连根完婚。原来,龙大和黄家的儿子在摇篮里就已经攀下了娃娃亲。
龙大的亲娘,邹家大娘不同意这门婚事,她要悔婚。
邹家大娘悔婚是有道理的,因为黄家那位和龙大定亲的儿子已经死了。黄家原本有一双很标致的儿女,可是老天不派他家有后,这一双儿女不到十岁,竟一一溺水而亡。百家是个以佃户为主的移民村,姓氏庞杂,所以称为“百家”。黄家也是从外地逃荒来此的移民,身边并无族人,为继香火,就到二十里外离墨山后背,归径桥的马家领了一个儿子。马家儿子和黄家儿子同样的年纪,二十岁时立嗣到了黄家,改名叫黄连根。
黄连根不及黄家亲儿子标致,长得甚至还有些丑,邹家大娘不喜欢。再说此时的龙大,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经过马地主家严格的家教,早已有了些许淑女范儿,黄连根是配不上龙大的。
可是黄家老爹却不这么想。龙大这样的姑娘,长得颇为登样 2,受过良好的家教,在村上打着灯笼也难找,别说先前有一纸婚书,即便没有婚书,黄老爹也巴望着讨龙大做儿媳妇呢。
黄老爹是个粗通文墨,有些社会阅历的明白人,家里有几亩薄薄的田产,在百家村上也算是好人家,在和邹家大娘横竖商量不通后,黄老爹便按照时风,和邹家打起了不进法院的官司——吃讲茶。
吃讲茶是旧时吴地流行的一种解决矛盾的方式,和现在的庭外调解差不多,都是甲乙双方请来双方都服气的中人,在茶室里坐定,一边喝着茶,一边你摆你的事实,讲你的道理,我摆我的事实,讲我的道理,谁的理由充足,论据完整,结果就采用谁的论点。吃讲茶虽然没有法官,但是中人的作用就相当于法官,一旦输赢既定,那是决不可反悔的。
黄家和邹家就在张渚镇上的茶馆里,请来了两家都认可的有名望的老大人,吃起了讲茶。照例说这个讲茶邹家大娘是不会输的,可是邹家大娘低估了黄老爹的精明,这次吃讲茶,与其说是摆事实讲道理,不如说是拍卖龙大,筹码是“决心”二字。
黄老爹是拼了一身性命来力争龙大的,肚子里面全都是“决心”。邹家大娘也算得村上不长须眉的女强人,肚子里也装满了“决心”,可见识到底输黄老爹一筹,在关键时刻走了一着臭棋。黄老爹决心再多,但理不在他这边,眼看就要输了,这时,邹家大娘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竟信口开河地说,实在要娶龙大,也是可以的,那你就在三天之内,拿九十九块银洋钱做彩礼。她想以退为进,捞着便宜再卖个乖,将黄老爹一下军。
九十九块银洋钱,这在当时简直是个天文数字。一般人家三五十块银洋钱就可以热热闹闹地大办一场婚事了。邹家大娘满以为自己这么一个血盆大口,足以把黄老爹吓死,哪晓得黄老爹被她脆生生地一激,倒成骑虎。虽九十九这个数目着实将黄老爹吓得腿肚子转了筋,但输得起理却输不起脸啊,给了你路你不走,今后这张老脸还怎么见人呢?
黄老爹看到邹家大娘那胜利在望的神气,心里盘算再三,“决心”占了上风,最后一咬牙答应了。
邹家大娘料不到黄老爹会应承下来,自己故作姿态退后的一小步,竟让黄老爹前进了一大步,成功翻盘,一张老脸顿时涨成猪肝色,可是说出去的话就如泼在地的水,收不回来了。龙大虽万般不愿,但还是嫁给了黄连根。
龙大不是别人,就是我的外祖母。
1 清白马村,即江苏省宜兴市鲸塘乡清白村。据传,清白村原本叫马家村,因马家村的青年才俊马文才被好事者无辜牵入梁祝故事,为表清白,马家村人无奈之下,把村名改为“清白村”。
2 登样,吴地方言,长相端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