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时代立场(1 / 1)

拾尺集 严行方 652 字 3个月前

这个题目,看起来非常无聊而且无趣。我愿意重新讨论诗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取向,其中最为关键的基础也是关乎诗人存在的时代方向和立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且需反复探讨的话题。

昨天,在中国散文家协会群中,贴出了诗人沈浩波的一首诗《玛丽的爱情》(见本文附录),让我原本不愿再提起的话题又死灰复燃,仔细查阅后方知,这首诗已经引发了《南方周末》一场题为“女白领 请拒绝‘玛丽式’爱情”的大讨论,并被某些热心人士转播到腾讯微博,点击率数百万,令人诧异。

《玛丽的爱情》全诗不过300字,写出了以金钱作为价值评判体系的当下社会一种畸形的社会形态,且在经济发达地区较为突出。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受尊重程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玛丽之所以有这样的所谓爱情,究其根源,除了当下物质至上主义风尚的影响以外,几千年封建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和改革开放至今10%的男性富裕阶层掌握了70%的社会资源,由此加剧了中国社会男权至上思想的蔓延,乃至无论在工商界还是政界,情人一度成为部分成功男人的标签,人们已经见怪不怪,这个违背现代社会文明进步规律,伤害女性健康人格成长的社会现象还深深地影响了80后、90后两代人的意识形态,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悲哀。中国社会已经到了重塑国民信仰的关键时期。

一首《玛丽的爱情》,寥寥300字,却道出了现代社会职场男权的完胜和职场女白领面对感情的无奈,作为女性,让我产生了无可抑制的心酸,也引发了我对当下中国女性生存境况的思考,我们不禁要问:当下中国女性应如何重塑适合当下社会生存法则的绿色生态?当然,自立、自尊、自爱、自强依旧是妇女普世的价值观和精神理想。

《玛丽的爱情》一诗读后,我们也不能回避爱情的话题,爱情是什么?谈及当下社会女性的爱情观,在择偶中,将爱和情落到实处的女性少之甚少,这是物质至上风尚盛行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公民福利保障体系匮乏的一大动因。笔者曾写过一篇《爱情是什么》的短文,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爱情的真谛在于无求。爱一个人并不是要从对方身上得到什么利益,你爱一个人,愿意对他好,因为你觉得很快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批评这是个无情的时代,因为每个人在付出感情的同时,就像在做生意一样……”爱情的天平在相爱双方的心中,如果诗中的玛丽和老板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恋爱,尚可减弱道德谴责的砝码。而读完全诗令人心酸的是:爱与被爱都与爱情相去甚远,令人同情。这样的社会问题也并非一首300字的小诗可以表达明白,反倒让读者对积极进步蓬勃发展的中国主流社会精英产生了误解,对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工商界成功人士有了误读,有以偏概全之嫌,毕竟诗中诠释的“玛丽的爱情”是中国社会边缘化矛盾,更何况,“玛丽的爱情”也并非爱情,只是一场打着爱情幌子的“情感杂耍”而已,这种诗歌只能热闹一时,作者也只能成为一个“短命”的浮躁一时的诗人。建议诗人沈浩波多读一读虽死犹生的诗人海子,多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了解成功的工商界人士这个真实的群体,不要幼稚地再用区区300字的诗歌,来表现如此错综复杂的边缘社会现象,把握好诗人在当今时代的主流立场和方向,给工商界精英人士一个正确的诠释,我这篇文章的主旨也不言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