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不是投机,甚至也不是投资。许多大学生一听这话就犯迷糊了,一定会问:那是什么?答案是:创业的本质是要寻找行业机会加自身优势。也就是说,无论你抱着一种投机或投资心态去创业,对你的成功都不会有什么大的帮助;唯有你把寻找行业机会和自身优势结合起来,这时候无论你把创业看作是投机还是投资,不成功都难。
明确了这一点就知道,在目前眼花缭乱的创业机会中,或者你根本找不到有什么好的创业机会的时候,就知道怎样去选择创业机会,或者寻找值得你投入的创业机会了。
也就是说,你要问一问自己:你有没有找到这样的行业机会,你的自身优势是什么,两者有机结合的时候有没有到?从这个角度看,创业当老板不是你自找的,而是有天意的,是自然而然的。一旦这个机会来临,你的创业就容易成功;机遇没到,成功又从何谈起呢?
就好比打麻将。会打麻将的人都知道,麻将中每一张牌的分量、作用、地位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高低贵贱之别,并不是说“九条”的地位就一定比“一条”重要。即使是“一条”“九饼”等边张牌,也是缺一不可,否则你就是一副“相公牌”了,根本没有“和”的可能。每张牌之间的区别,只在于它摸到你手中的时机,不能早也不能晚。
例如,同样的一张“三万”,你过早摸到手不见得是好事,如果你一旦把它打出去,很可能就铳给了别人,输了;相反,如果晚一圈摸到手也没用,很可能别人已经和牌了,这时候这张牌的姗姗来迟作用再大,对你来说也不再起作用;最好的当然是就在你恰好已经听张、需要“三万”时,这张牌横空出世,为你奠定江山。这一进一出,来去要相差好几倍。凭什么?就是凭“三万”这张牌的出现时机(如期而至)和你的自身优势(这时候你已经听牌),否则即使它来了也不起任何作用。
这里容易看出,对于有志于创业的人来说,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具体到你个人来说,你可能会成为某一行中的状元,但决不会成为每一行中的状元,否则也就不会有“男怕入错行”一说了:在这个时机投入这个行业,你可能会成功,投入其他行业只会招致失败;可是在另一时机你投入这个行业,就只能招致失败,而选择另一行业则容易取得成功。看起来这中间有点杂乱无章,好像无规律可循,但实际上这就是行业机会和自身优势的结合在发挥作用。
这就是俗话所说的“选择大于努力”。听起来有点像“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翻版。“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初看起来好像有点“那个”,但实际上正好说明了“借力而行”的智慧。
所以当创业者在和别人探讨“干什么好”时,首先要从行业机会和自身优势结合点上去考虑,这样才不会做无用功。具体到不同的创业者来说,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在他们眼里的行业机会是各不相同的。选对了这种行业机会,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最得巧,最容易取得成功。就像你要把一颗铁钉钉在墙上,找对了容易进入的地方,当然就是举手之劳,甚至不用敲打,轻轻地用手按一按就能钉入;否则,任凭你怎么敲打,它宁死不屈,你就会前功尽弃。道理是一样的。
具体到某个大学生来说,如果刚刚毕业就全然进入一个非常陌生的行业,虽然不能说他不可能成功,但这种情况下要取得成功,难度会大许多;相反,最终失败的概率却非常高。
那么,自身优势在哪里呢?这个问题最重要。这里的自身优势,指的不是你学什么专业,也不是你的家庭背景,而是要看你个人什么东西可以驾驭得了、而又有市场,其他方面也合适?决不能看到别人做什么赚钱了、成功了,就依葫芦画瓢。
《小马过河》的故事小学二年级就已经学过。说是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有一天老马叫小马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结果路上遇到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它不知道河水深浅,就问一旁的老牛,老牛说河水很浅,刚没过小腿,可以趟过去;而树上的小松鼠则告诉它说,水很深,会被淹死的。这就使得小马感到非常为难了,不知道应该听谁的,所以便跑回去问妈妈老马。
过去的书上说,老马要小马不要光听别人怎么说,而是要它亲自去试一试,河水是深是浅,试一试就知道了。这样说并无不妥,因为小马要把麦子驮到河对面去,否则就无法完成任务。这篇课文强调的是“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但这里有个问题,这种性命攸关的危险动作,最好还是不要通过“实践”去尝试,因为这是一种绝对冒险行为。如果小马走到河中趟不过去又无法回头,淹死在河中,马妈妈要痛苦一辈子。
所以,现在的教科书上出现了另外一则“思考题”,说,如果你是一匹聪明的小马,这时候该怎么做呢,至少要想出两种方案来?参考答案是,凡是符合逻辑的想法都算对,例如可以看看附近有没有小桥和渡船,从桥上和船上渡过去。容易看出,这更符合事实。
现实生活中,如果前面有一条小河,河水齐大人的腰深,是没有哪位父母会让孩子单独去试一试河水深浅的。没有父母会傻到这样做,当然孩子也不敢这样做。既然如此,这匹老马要求小马“亲自去试一试河水深浅”,就是脱离现实的,也是不该提倡的。
具体到创业当老板来看也是这样。千万不要鼓励创业者对自己没有把握、没有信心的项目去盲目地试。看起来你是让他去“实践出真知”,实质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这种创业投资不但要耗费大量的人财物和精力,一旦投资失败就可能血本无归,甚至还会在他的心理造成阴影,影响以后的创业成功(如果他以后仍然准备自主创业的话)。
正确的办法是什么呢?还是上面这句话,就是要把行业机会和自身优势结合起来,一定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如果找不到,那就不创业也罢,毕竟没有谁规定自主创业是你唯一的生路,别无选择。
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既没有多少资金,也没有多少经验积累,所以,从现有的行业大类中去进行细分,看这些细分了的传统行业中有没有通过适当创新就能开辟的新领域,并且这个领域又是你了解、能够驾驭得了的;如果有,这里就有创业机会,就是你的优势所在。
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历不多,接触到的更多是传统行业而不是高科技。传统行业有个特点,那就是创新度不够,大家大同小异,谁也不敢盲目创新;所以,如果你能把这些传统行业适当加以创新,很容易超越原有企业。这种创新当然有风险,但你不怕,因为你在这方面本来就什么都没有。只要创新成本控制在你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就值得去试。成功了,就给你提供了一个突破方向;失败了,也不会伤筋动骨,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再决定是继续搞下去还是改弦易辙就行。因为这种尝试本来就建立在你有一定把握基础之上的,所以成功率往往较高,失败的可能性反而很小。
可现在有许多大学生不是这样,他们的创业往往喜欢标新立异,追求高科技含量,追求各种连他们自己也搞不清的新概念。不用说,在一个完全陌生而又崭新的领域搞创新,不是投机也是冒险。在大企业,每年都要进行新产品开发,但投入这方面的资金是有一定比例、数额控制的,而且比例很小。为什么?就是因为这种创新的风险太大。限制在一定比例内,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影响企业正常运转。可是你现在作为大学生,一开始就把所有资金全部压在这上面,不是冒险、赌博又是什么!
案例
姜子牙学创业的启示
姜子牙(俗称姜太公)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颇有谋略的人物,该是满腹学问了吧?可是据《封神演义》第15回记载,姜子牙在72岁那年结了婚,婚后听从妻子劝告,也去“创业”做生意了。
不过,他一共做了4回生意,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的。究其原因,书中把它归于“运蹇时乖”,其实并非如此,真正的原因是满腹学问的姜子牙小看了自主创业。下面我们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看他4次经商的经过究竟是怎么失败的,这对今天的创业者仍然不无现实意义。
第一回做生意,姜子牙自持会编笊篱,正好他家后园又有竹子,所以他选择了从事编织业。自己编了一担笊篱,挑到朝歌城去卖。结果半天下来一个也没卖出去,正好肚子又饿了,所以只好又挑回家来。一来一往,白跑了70里路。
笊篱本是常用物品,姜子牙自产自销应该具有较多优势。这次他没有卖出去,实在是他不会做生意,不懂得怎样招徕顾客。如果他懂得并使用几招推销手段,生意不至于如此糟糕,至少不会一个也没卖掉。
第二回做生意,他听从朋友宋异人的建议,挑了一担面粉到朝歌城去卖,四个城门走遍了,也没碰到一个买主。后来好不容易等到一个买主,偏又被一匹惊马踢翻了箩筐,面粉泼撒在地上,被风刮得精光,最后只做了一文钱生意。
由此可见,姜子牙卖面粉并不懂得怎样选择适当的地点,不懂得去“粮油交易市场”,而是到处游走,疲于奔命。要不是他箩筐歇在马路中间,至少也不会被惊马踢翻、无端端造成损失吧?
第三回做生意,姜子牙又听从宋异人的意见,在朝歌城南门开了家酒饭店,可是只开张了一天。虽然这里地段很好,但由于正值盛夏,那时候又没有冰箱保鲜,一场倾盆大雨就把猪羊肉馔都闷蒸臭了、馊了、酸了,自然又是损失惨重。
由此可见,姜子牙开饭店也不懂得因时制宜。夏天饭菜容易馊,本应勤做快卖才是,可他却“多宰猪羊”,犯了不合天时的错误。
第四回做生意,姜子牙在宋异人的资助下,做起了贩卖牛马猪羊的营生。不巧的是,那天他赶着牛马猪羊进城时,正逢久旱求雨,皇帝贴出告示“禁止屠宰牲口”。由于信息不通,他违反了当时的“政策”,所以被罚得很惨,注定又要蚀本了。
不难想象,姜子牙做生意好像没什么主见,总是喜欢听从朋友的建议。每次做什么,都是宋异人怎么说他就怎么做。既不读报,又不了解市场行情,全都是自作主张,“书呆子”一个。
姜子牙做生意的创业经历,至少告诉我们有四忌:忌不会推销、忌不因地制宜、忌不合时宜、忌信息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