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者的最大特点是“没钱”。因为他们还是学生,没有收入来源,虽然有些家庭会支持一部分创业资金,但这只是杯水车薪。
尤其是在我国,创业的成功率是与投资大小正相关的。也就是说,投资额越大,创业成功的可能性相对较高;投资额越小,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也相对较低。这是整个社会环境决定的,而这种创业环境自然对大学生创业非常不利。
例如在香港,去过香港的人会发现,那里到处是小店铺,尤其是只有三四十平方米的便利店很多。按理说,香港是国际大都市,应该到处都是豪华的大商场才是,可现实为什么恰恰相反呢?有人说,香港的地皮贵,大超市占地面积多,所以经营成本也高、很难立足。
这种观点看起来有理,其实似是而非,说明你不懂企业。哪怕是地皮再贵的地方,决定营业面积和经营业态的也都是坪效,不会是其他。
所谓坪效,是计算店铺经营效益的指标,具体地是指每坪面积可以产出多少营业额。这里的坪,原本是日本的一种计量单位,在日本、台湾、香港、韩国比较流行,1坪相当于3.3058平方米。在我国,如果你改用每平方米营业面积能产出多少营业额来计算也行,道理是一样的。
坪效的着眼点是效,所以能看到,无论哪家商店,什么样的位置安排什么样的商品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坪效最高的地方通常是一楼入口处,所以这里放置的一定是利润率最高的商品,如化妆品等。
这里所谈的坪效,是纯粹从商品经营角度而言的。可是香港没有大超市,根本原因还不在这里,而在于政府的政策。
据经济学家郎咸平进行的研究对比:在中国内地如果开一家小店,需要缴纳的税费与家乐福、沃尔玛这样的大超市完全一样,一共有15种,其中包括5%的营业税、17%的增值税;可是在香港,如果你开办一家小超市、小商店,这些税费是全免的。这时候的这些小超市只要缴纳两种税:一是千分之一的注册资本金;二是利润税,就是赚了钱以后要缴给政府17%,如果不赚钱,当然也就什么都不用缴了。
请注意,这里的15种税费和2种税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面的国内大陆开小店的这15种税费,不管你赚钱不赚钱都得缴,逃也逃不掉。可是后面香港小超市的这两种税,你不赚钱基本上就不用缴;你赚钱了才要缴,而且比例才只有17%。[1]
所以,我国国内有“沃尔玛一公里死亡圈”的说法。意思是说,如果某个地方开了一家沃尔玛超市,那么在它周围一公里范围内,其他的零售小商品都不要想活下来,必将遭到毁灭性打击。表面上看,好像这是一种“大鱼吃小鱼”的自由竞争,而实际上,问题的本质在于一视同仁的税收政策,没有很好地保护这些“小鱼”,从而造成了“鱼种”的生物性灾难,这对大学生创业非常不利。
这样两种完全不同的税收政策,导致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你在内地可以看到,越是小店的税收费用越高。即使一些莫名其妙、你连听也没听说过的苛捐杂税,你也不敢不缴。谁来收你都得缴,一个也得罪不起。相反,那些具有规模优势的大超市,财务管理健全,另有一大批会计顾问、税收顾问帮助他们合法避税,所以他们的实际税赋比税法规定的税赋要低;更没有哪个街道、居委会敢用一张张白条去向他们收取什么乱七八糟的费用。所以你能看到,越是大超市的日子越滋润。
这种不公平竞争的结果是什么呢?小店铺因为斗不过大商场,所以小店里的价格往往比大超市更高。当你走进某个小店买东西时,老板往往会苦涩而又无奈地提醒你说,这东西在××(大超市)要卖多少钱,以示自己这里的价格不高。这种“不高”,也就意味着它不赚钱。所以能看到,即使是开在小区门口的小店生意也不好。除非居民急用,煤气灶上烧着东西,需要急忙出去买上一袋酱油、一包食盐什么的;凡是不急用的东西,一概会首先想到去超市买。而这一袋酱油、一包食盐又能给小店创造几毛钱的利润呢?小店老板的日子多难受可想而知。
可是在香港却不是这样。由于香港小超市的税收负担非常低,所以东西可以卖得很便宜;大超市在价格方面根本无法与它竞争,这样就把顾客全都赶到小超市去了。小超市是谁开的?当然就是小老板们了。
这种情况在邻国越南也是如此。没去过越南的中国人,总以为越南人非常穷,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越南是“国穷民富”,越南首都河内有一半以上人口从事零售业,到处都是小商铺,老板们过着悠闲的生活。为什么?因为越南人开店不需要什么费用,税率非常低,所以商品的价格也很便宜。越南人出行主要靠摩托车,一次办证终身使用,根本不需要年检什么的,所以也不存在什么年检费用;越南的高速公路上基本没有收费站。不像我们这里,如果骑个摩托车,市区根本进不去(“禁摩”了);用三轮车拉个货也不行(同样被禁止通行),费用就上去了。
越南的税收主要是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其中个人所得税的比重不到3%;而在个人所得税中,又只有不到3%的人符合纳税条件。有报道说,越南30万名公务员中只有总理一个人达到个人所得税征税标准!
所以能看到,国内普通百姓就连奶粉、时装、iphone、ipad也会想方设法去香港买,珠江三角洲的消费者去香港购物就更是寻常事了。国内不少旅行社还专门在圣诞、春节前夕开辟赴港购物团,为什么?无非就是香港的商品价格低而已,并且要相差不少。
根据国家商务部的调查,我国内地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等五类商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价格,比香港要高出45%左右,比美国高出51%,比法国高出72%。[2]也就是说,国内买一件这样的商品在国外可以买到两件甚至两件还不止。正因如此,国内一些消费者纷纷去国外购物,每年这方面的规模估计高达几百亿美元。
想想也是,如果买2万多元的商品,去香港买足足可以比国内便宜1万元,足够一家三口在港澳旅游一趟的费用了,何乐不为呢?只是这就苦了国内的商家,本来这些购买力是应该由他们来完成的。
所以对比之下能发现,香港的低税收政策才是真正的放水养鱼。在政府财政有盈余的前提下,始终坚持让利于民、藏富于民,共享经济繁荣。2010年的资料表明,香港富裕人口的增长率高达33.3%,连续两年位于全球之首,就是主要得益于这种低税收政策。
所以说,财富是会滚大堆的,你越有钱就越容易赚钱,越缺钱就越赚不到钱,创业并不是你想像的这么容易。
案例
一次次徘徊在十字街头
每一位创业者都有自己的梦想,虽然他们的梦想各不相同,当然也不需要相同。在很大的层面上说,他们是为梦想而活,为梦想而拼搏;虽然这种支撑着他们的梦想,最终并不一定会让他们梦想成真。
这些创业者最喜欢听的一首歌是《我的未来不是梦》,歌中唱道:“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着追求、追求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柔?你是不是像我,曾经茫然失措、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头?……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跟着希望在动……”
丹江口市的一位大学生创业者就在网上发帖,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自己的这种心情和创业迷惘。
他说,作为一名“80后”,创业是这一代人没办法的办法,为了生计、为了父母,也为了自己的幸福。可是要知道,为了这“三为”,涉及的方方面面实在太多了,并不是我们这些大学生们能胜任的。
他说,自己大学毕业后创业已经两年多了,从当初的150元起步到现在,面对的困难和挫折多得实在数不清。每天开着汽车下乡或到其他周围县市,一路上听着励志歌曲尤其是那首《我的未来不是梦》时,自己真的觉得是一只小小鸟,到处地跑,到处地飞。虽然事业一无所成,但创业的**依然没变(否则,也就不会坚持到现在了)。
他说,没有背景、没有充足资金、没有实力的创业,就像是独自一人在孤军奋战,就像是一场一个人的战争。一旦失败,会败得很彻底;可是他不能失败,也不敢失败。否则,败得很惨就再也没勇气站起来继续孤军奋战了,只能面对着眼前的创业风险勇往直前。
他说,不要小看这“风险”两字,对于创业者来说,这就像上战场一样,意味着随时可能面对着的“死亡”。就拿今天来说,他又来到一个镇上,夜里一直睡不着。已经有好几个月了,都是这样,生活的压力实在太大。而当天晚上的睡不着,则源于在该镇洽谈业务时受到一点小小的“打击”——为了见一个领导,他在该镇宾馆的停车场里,足足在车里呆了一天;后来终于见到该领导了,领导说了句“过几天再过来”就再也没有第二句话。有什么办法呢?虽然自己一肚子怨言,当面却不但不能发作,而且还要强装笑脸。
他说,在网上发表这些创业经历并没有其他意思,只是觉得自己的压力太大了,写出来后会感觉放松许多。就是这样。[3]
1 陆勇强、杨振红:《香港为何无大超市》,载《杂文月刊·原创版》,2012年第5期。
2 陈华:《商务部:内地奢侈品比香港贵45%,比美国贵51%》,东方网,2011年3月23日。
3 http://bbs.hbdjk.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7724,2011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