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小型企业(下同),严格地说是指小微企业,即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合称,这是2011年才出现的新名词。从数量看,我国现有小微企业4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7.3%。
根据2017年12月28日国家统计局颁发的《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规定,小型工业企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是指同时满足以下两项条件的企业:一是从业人员20人以上(300人以下),二是年销售收入3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年销售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创办小型工业的最大理由,就是从总体上看预期回报率较高。研究表明,股市中散户连续三年赚钱的比例只有3%,而创办小型工厂连续三年赚钱的概率至少可达20%。而像上面赵松青这样因为选对投资项目,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笨办法,三年赚百万”,这样的小型工业投资项目绝非少见。
投资小型工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定位、规模、选址三要素,即选什么项目好、开在哪里、怎么开。这其中的每一项都不但会直接影响到你的投资回报,更可能决定它今后的生死存亡。但归根到底,项目选择是最重要的,除此以外就是商业模式和团队建设。
项目选择
小型工业投资选什么项目好?以下思路可供参考:
一是短缺缺口。
短缺是经济谋利的第一动因,哪里有短缺,就说明那里的市场需求旺盛,从那里打开缺口、形成产业就容易获取利润。由于开办工厂必然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问题,所以在研究短缺缺口时,就必须考察这种短缺形成的原因、过程和时间跨度,以便从长计议。
二是时间缺口。
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许多人最缺的并不是钱,而是时间。各种先进交通工具如这几年全国各地大力建造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地铁等,在方便乘客快速到达目的地的同时,实际上追求的就是时间的节省。从这个角度出发,快餐食品能够节省用餐时间、智能机器人能够节省劳动和家务时间、健康食品和保健品能够延长人的寿命时间等等,就永远充满投资机会。
三是价格与成本缺口。
同样的产品,价格卖得越高,利润当然就越好;同样的价格,进货成本越低,利润率当然也就越高,这是一条简单的真理。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无论你生产的产品能比别人卖出更好的价格,还是虽然价格不能比别人卖得更高、可是生产成本和费用却能更低等等,其中就都蕴藏着无限的商机。退一步说,如果实在做不到这两点,能够用价格更低的替代物加以替代,其中同样会蕴含着无限商机,为你创造投资项目。
四是方便性缺口。
时代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促使有越来越多的人会追求方便、实在,而只要你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能够满足顾客这方面的需求,就会有立足之地。
五是通用性需求缺口。
消费者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日杂品,品种多、花色多、规格不一,其中必定有一些是生产厂家较少、市场需求紧缺的产品。善于通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缺口(有时候你不用调查就能从日常生活中感悟得到),看能否通过生产满足这一市场缺口;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当能就能从中获利了。
六是价值发现缺口。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已经公开的用途,但还有它尚未被挖掘出来的潜在用途。你所要关心的重点不是这种大家都已经知道的用途,因为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了,很可能这方面的市场就已经基本饱和甚至供大于求了;你更应该关心的是它的潜在用途。如果你能比别人更早发现某种商品的价值性缺口,就能在其中发现潜伏着的巨大商机。
七是中间性缺口。
社会经济领域的生产和消费是一环套一环的,而在这一环扣一环之间就可能存在着某种缺口甚至断裂,从中很容易找到投资良机。
八是战略性缺口。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国家战略计划,这些战略性和政策性计划各有特点,必然会给投资者由此带来战略性缺口商机。
九是回归性缺口。
许多生活用品尤其是时尚商品在沉寂一段时间后,会掀起一股复古风。好好把握这种规律和消费趋势,就可能从中找到投资良机。
对照上述特点,许多人总抱怨找不到什么好的投资项目;但其实,只要从市场需求的产生和满足方式在时间、地点、成本、数量、对象上的不平衡状态中去去考察,就很容易发现投资机会,而且简直可以说机会遍地都是。
商业模式
投资小型工业的收益从哪里来?表面上看是通过生产、加工、销售实现利润,而实质上更应该关心的是它的盈利模式,即通过什么方式来赚钱。只有这样,才会有助于确立投资方向、制定生产经营计划、更好地提高投资回报率。
小型工业的盈利模式有很多,这里主要介绍最合适、最简单、最方便跟进的六种模式:
一是鱼印鱼模式。
鱼印鱼模式的实质在于弱者依附于强者生存,并且想方设法把竞争对手转化为合作伙伴。这种方法不但有效,而且很聪明。
这种模式来源于海洋中的生物竞争。海洋中的鲨鱼十分凶狠,可是却有一种鱼印鱼能够与鲨鱼友好相处。鲨鱼不但不会吃掉它,而且还非常喜欢它,会反过来为它供食。说到这里也许你就明白了,所谓鱼印鱼模式就是要学习鱼印鱼的生存方式——依附于鲨鱼,鲨鱼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鲨鱼有吃的也少不了它的那一份。吃饱喝足了,给鲨鱼身上驱驱寄生虫(权当是提供按摩、服务),所以鲨鱼就不但不会反感它,相反还十分感激它。因为有鲨鱼的保护,所以它的处境十分安全。
具体到小型工业投资来说,如果你能为大企业提供配套、贴牌、代理服务,就能很好地借助于大企业的营销渠道获得高回报率。
二是专业化模式。
专业化模式就是只搞一门,把这门做好、做深、做透、做精,然后就等着“一招鲜,吃遍天”,这样的赚钱方式既简单又不容易。
说简单,是因为你只要专心致志地懂这一门就行,可以集中人财物力攻关,组织形式和管理都相对简单。一旦打开市场,后期几乎不需要更多的投入,利润率可达百分之六七十。哪怕是最小的产品,都容易把你造就成亿万富翁。说不容易,是指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年代,如果你想静下心来专精一门,并把它做到全国、全球前五名是很不容易的。
三是利润乘数模式。
利润乘数模式就是借助于一种被市场广泛认同的形象和概念进行包装。这种做法有点像跟风,不同的是,它不是另起炉灶模仿着创造另一品牌,而是完全借用某种成熟的产品或形象,所以没有产品研发和开发成本,上市速度快。当然,它是要支付专利使用费的。
利润乘数模式的利润来源十分广泛,既可以是一种卡通形象,也可以是一个动听的故事,还可以是一种有价值的信息或技巧。而让它产生利润的方式,就是不断重复地去叙述、复制、使用,并赋予它们种种不同的外部形象,如各种授权使用的米老鼠形象等。
四是独创产品模式。
独创产品模式是指你生产的这种产品具有与众不同的生产工艺、配方、原料、核心技术,并且又有长期市场需求,所以值得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经营。由于这种模式具有独占性,所以注定它的利润回报率相当高。
这方面最典型的是用祖传秘方制作的中医药产品和保健品,由于有这种祖传秘方和独创技术,所以可以确保你的知识产权不被侵犯。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这种先天条件,但你可以通过购买专利和技术来获得,从中开发新品。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独创产品一旦走向市场就要大力推广,争取在别人的仿冒产品出来之前就先赚个盆满钵满。
五是策略跟进模式。
策略跟进模式的对象必然是强者,即行业中的龙头老大,所以它和盲目跟风有很大的不同。不但要对自己所跟进的目标对象进行研究,还要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对未来作出判断。
例如,创业过程中有许多拿不定的主意,这时候你跟着成功者的脚步走,一方面就便于观察,另一方面也会降低投资成本和风险,把别人的成败都一清二楚地看在眼里。等到你积累起了相当的资金和经验后,再采取侧面迂回办法,在竞争对手还没来得及涉足的新的市场进行开拓,超越对方。由于你的这种先跟进后超越策略蓄谋已久,而对方毫无防范,所以很容易取得成功。
除此以外还有一点对小企业非常实惠的是,在大部分跟进中,市场开拓费用很少,所以利润率反而会更高。
六是战略领先模式。
与上面几种甘居人后策略不同的是,这种战略领先模式是你一开始就先人一步,或者虽然一开始会暂居人后,但很快就通过战略领先策略来领跑市场,把同行远远甩在后头,实现真正的高枕无忧。
例如,主业领先、技术领先、人才领先等等,都会在提高知名度的同时赢得一大批“追星族”,最终拉大与跟进者的距离。
团队建设
虽说是创办一家小型工厂,可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还是很多的,单靠一个人断然解决不了问题,必须组建一支团队。而谈到组建团队,就势必要涉及到许多人。不用说,做人的工作是最难的,却又是企业发展所必需的。
小型工厂也是企业。企业的“企”字上面是个“人”,下面是个“止”。意思是说,如果你不善于用“人”,这家企业就会停“止”不前。
团队的素质和质量决定将来你这家企业的工作效率、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这就好比一台电脑一样,哪怕是再好的硬件也需要有好的软件来支撑,否则这电脑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组建团队强调的是“适宜”而不是“优秀”,或者说“适宜”比“优秀”更重要。像仓库保管员、保安等岗位,招聘大学生就远远不如让认真负责的普通员工担任更合适,敬业是最重要的,工资成本也低。
一个团队不止一个人,所以要用精神力量、文化氛围把大家凝聚在一起。这里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古语中所说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相互猜忌很伤人,更不可能让大家跟你走得很远。二是这里讲的精神力量、文化氛围,与你的合作伙伴和员工的文凭高低没有必然联系,更重要的是素质,即相互之间知道怎么配合、怎么尊重整个团队的发展。三是团队建设一定要用制度来管理人,这一点特别重要。尤其是在小型工业中,合作伙伴和员工中多数是“自己人”,不是亲戚朋友和同学,就是邻居和熟人,如果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就很难管得起来。
小型工业的制度管理要强调有效和实用,至于多和少相对来说不太重要。制度管理的实质,管的不是人,而是人的心。如果订立的制度很多,可是到时候执行不了,不是相互矛盾就是朝令夕改,这种制度就不但是多余的,而且是有害的;当然,没有制度也不行,一方面是执法无据,另一方面也会给人以管理混乱的感觉,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
这方面你可以参考一下蒙牛集团前总裁牛根生的座右铭:“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这里的“德”,既包括领导者个人的德,也包括你创办的这家企业的德,后者是需要企业制度来维护、企业文化来弘扬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维护企业制度的威慑性、必然性、即时性、公平性、有效性,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