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提洛同盟与雅典霸权(1 / 1)

古代希腊 晏绍祥 2793 字 2个月前

一、提洛同盟对波斯的战争

普拉提亚和米卡列战役后,波斯人基本被从希腊大陆清除,小亚细亚的部分希腊人发动起义并宣告加入希腊人同盟。斯巴达认为,它的任务已经完成,把主力撤回希腊本土。但在克桑提波斯统帅下的雅典舰队及暴动的小亚细亚希腊人仍留在赫勒斯滂地区,围攻克尔松奈斯地区的重要城市塞斯托斯。对雅典人来说,进攻克尔松奈斯具有特殊的意义。早在公元前7世纪,雅典已出兵争夺克尔松奈斯对面的西盖翁;公元前6世纪中,雅典人又控制了克尔松奈斯,但波斯对伊奥尼亚人起义的镇压,让雅典失去了对它的统治权。克尔松奈斯肥沃的土地固然令雅典人眼热,但它的战略地位同样重要,它扼赫勒斯滂出口,是希腊人往来黑海的必由之路,又是波斯欧、亚领土间最重要的联系通道。因而雅典与部分希腊士兵虽对围困的迁延不决啧有烦言,雅典的将军们却毫无撤兵之意。最后波斯人粮尽弃城而逃,雅典人胜利攻占该城。

与此同时,雅典人开始修筑城墙。在地米斯托克利的领导下,雅典人一回国就开始了建筑城墙的工作。尽管斯巴达人对此心存疑虑,但在地米斯托克利的帮助下,雅典人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城墙的修建。通过修建城墙,雅典城的防卫大大加强,初步具备了与斯巴达抗衡的实力。

斯巴达内部,关于是否继续征战波斯的问题可能存在分歧。公元前478年春天,斯巴达人派波桑尼亚斯统帅希腊舰队远征塞浦路斯,接着出兵赫勒斯滂,进围黑海海峡出口处的咽喉要地拜占庭。但波桑尼亚斯妄自尊大,对盟国指手画脚,雅典人乘机煽动盟国去斯巴达告状。斯巴达内部大约正是不主张战争者得势,下令召回波桑尼亚斯,并控告他勾结波斯,另派多尔西斯代替。多尔西斯仅有很少的士兵,同样不受同盟者欢迎。斯巴达人见状,干脆不再派遣统帅,放弃了对战争的领导权。修昔底德给出了两个理由:他们担心自己的公民在海外可能被腐蚀,而且不愿承担战争的费用;认为雅典人胜任战争的领导权。前一个理由,暴露了斯巴达制度在执掌霸权时固有的弊端,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后一个理由或许也是正确的,因为多数斯巴达人当时对雅典可能抱有好感。基于此,斯巴达人干脆退回伯罗奔尼撒,放手让雅典人领导对波斯的战争。

在斯巴达人逐步退出对波斯战争的过程中,雅典人当仁不让地接过了对波斯战争的领导权。早在公元前479年,当雅典人率领伊奥尼亚人围攻塞斯托斯时,他们已取得了对小亚细亚希腊人的领导权。当斯巴达人放弃领导权的时候,雅典人成了天然的领导者。公元前478—前477年,为共同抗击波斯,雅典与爱琴海中各岛及小亚细亚的希腊人城邦一起组建了海上同盟,因同盟金库设在提洛岛,近代史家称其为“提洛同盟”。它的建立,意味着雅典已从希腊的一个普通城邦转为一个领导着大批同盟者的霸主。提洛同盟建立的详情,今天已不得而知。很可能是雅典首先与萨摩斯、开俄斯等大邦建立同盟关系,随后其他各邦纷纷与雅典签订类似的盟约。这些工作完成后,雅典遣使到各邦要求其派代表出席在提洛岛举行的同盟大会。作为爱琴海中和小亚细亚希腊人以及雅典人共同的宗教中心,提洛岛作为同盟本部所在地能为所有加盟者接受。同盟的领袖当然是雅典人,同盟的财务官和军队统帅都由雅典人充任。关于同盟的组织情况,修昔底德说:

于是雅典人规定各同盟国在准备对付波斯的战争中所应缴纳的各种捐助,确定哪些国家是给付金钱的,哪些国家是贡献船舰的——其目的是劫掠波斯国王的领土,以报复他们过去所受的损失。在这时候,雅典人首次指定了希腊财务官。他们接受盟邦交纳的贡款,第一次的贡献是460塔兰特。同盟金库设在提洛岛上,同盟大会也在岛上的圣地中举行。最初雅典人领导的同盟者都是独立的国家,他们在雅典人和同盟者共同参加的大会上做出决议。[1]

这段记载说明:提洛同盟最初的组织与斯巴达人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相似。雅典人虽享有领导权,但涉及全同盟的行动必须得到同盟大会的批准,执行它的决议。同盟大会中可能是一国一票,大国并不能享有特殊的权力。雅典作为盟主,从一开始就具有很大影响,同盟财务官和军事统帅都由雅典人担任说明了它地位的特殊。但与伯罗奔尼撒同盟不同,提洛同盟是海上国家的同盟,水师是它最主要的军事力量。不少盟邦因国贫人少,不足以应付组建水师所需要的庞大开支,因此宁愿交纳贡款,由雅典人或其他同盟者代服军役,从而使同盟常常拥有大笔现金。这些钱的使用大概都需得到同盟大会的批准。同盟建立初年,由于经常组织反波斯的军事行动,贡金很可能极少盈余。

同盟建立之际,雅典人显然想使其成为永久性的同盟,与盟邦盟誓时将铁块投入海底,意思是除非铁块浮起,盟誓将永远有效。后来当某些城邦试图脱离同盟时,雅典毫不留情地予以镇压,从同盟的章程来说,并无不妥。

提洛同盟建立后,继续进行反波斯战争。约公元前476年,雅典与同盟军在雅典天才将军奇蒙指挥之下围攻色雷斯地区的重要城市埃昂。它位于斯特吕蒙河口,是波斯控制色雷斯最重要的据点,也是重要的屯粮地。尽管驻该城的波斯总督尽力守御,但终因粮尽援绝,无法挽救其失败的命运。事后雅典人企图沿斯特吕蒙河而上,在一个名叫九路的地方建立殖民地,以进一步控制色雷斯的木材和矿山,但被当地居民击败。

约公元前468年,提洛同盟军队在奇蒙指挥之下,再次与波斯大军决战。奇蒙率同盟军队在小亚细亚南部连续出击,将大批沿海城市纳入提洛同盟之内。波斯决心反击,在小亚细亚南部的欧吕麦东河口聚集了大批军队。奇蒙闻知,率同盟军队战舰约200艘,抢在波斯援兵到来之前,消灭了波斯舰队,随后在岸上登陆,全歼了波斯在当地的陆军,紧接着又打败了来援的波斯舰队,缴获大量战利品。此役给波斯以沉重打击,雅典及其同盟者几乎完全控制了爱琴海,掌握海上主动权。为庆祝这次大胜,雅典人给德尔斐奉献了一个青铜棕榈叶,在雅典城从事了扩建城墙的工作。

欧吕麦东战役大体解除了波斯对希腊的威胁,雅典作为反波斯领袖的声威也达到了顶点。此后雅典把注意力转向控制盟国。同时,波斯威胁的消除使部分盟国感到雅典的领导不再必要。双方的矛盾,让雅典与盟国之间的摩擦日益增多。公元前465年,爱琴海北部的大岛塔索斯因大陆上的矿山与雅典发生争执,进而掀起暴动。雅典立刻派出军队镇压。塔索斯转而向斯巴达求援。斯巴达人本已对雅典势力的扩张感到不满,许诺进攻阿提卡。但正当斯巴达人准备入侵阿提卡之时,大地震发生,公民死伤惨重,美塞尼亚和拉科尼亚的黑劳士乘机起义。后来起义者坚守伊托姆山,给斯巴达造成极大困扰。为镇压黑劳士起义,斯巴达人不得不改弦更张,放弃了入侵阿提卡的打算。雅典人加紧围困塔索斯,迫其于3年后投降。雅典人命令塔索斯拆除城墙,交出舰队,支付赔款,将塔索斯由提供舰队的盟邦改为交纳贡金。至于那争议的焦点——大陆上的矿山,自然也成了雅典人的囊中之物。

塔索斯的暴动在希腊引起了一连串反应。首先,它加快了斯巴达政策的转变。作为希波战争中的盟友,雅典与斯巴达之间不是没有矛盾。当雅典人夺取对战争的指挥权时,一些斯巴达人就主张与雅典刀兵相见,夺回领导权。虽然这一建议未被变成现实,但它对雅典夺取领导权一事始终耿耿于怀。故当塔索斯向斯巴达求援时,斯巴达的某些掌权人物就秘密许诺支持。其次,在雅典,公元前5世纪70年代执政的一直是奇蒙、卡利亚斯等人,他们是亲斯巴达派的代表人物。但在镇压塔索斯暴动过程中,奇蒙企图在色雷斯殖民遭遇失败,影响了他在雅典的声誉。事后他又力主援助斯巴达镇压黑劳士,结果寸功未建,反被斯巴达人打发回国,使雅典人感到莫大侮辱,也使奇蒙等人推行的亲斯巴达政策声誉扫地,因此奇蒙归国不久就被流放。埃菲阿尔特、伯里克利等主张进一步变革雅典政治制度,对斯巴达采取更具攻击性政策的人物成为雅典最有影响的政治家。埃菲阿尔特改革剥夺了战神山议事会的权力,把雅典与阿哥斯、色萨利结为同盟,走上与斯巴达公开对抗的道路。至于雅典的盟邦,塔索斯的暴动及其失败向它们展示的未来,让雅典作为反波斯领袖的地位已黯然失色,取而代之的是暴君形象,因此塔索斯之战在雅典的盟邦中引起了很大的**。不少城邦大约就在此时丧失了提供船舰的平等地位而被降为交纳贡金的成员。[2]

二、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

与此同时,雅典与伯罗奔尼撒同盟的矛盾公开爆发。伯罗奔尼撒同盟的重要城邦麦加拉因与科林斯发生边界纠纷而倒向雅典。雅典派兵进驻麦加拉,并协助麦加拉修建起一条几乎横贯科林斯地峡北端的城墙。雅典势力的扩张引起了科林斯和另一近邻埃吉那的疑虑,他们在斯巴达默许之下,联合一些伯罗奔尼撒同盟的盟友向雅典开战。雅典方面虽已有200艘战舰开往埃及,但并不示弱。雅典主动展开攻势,出兵埃吉那,围困埃吉那城。科林斯人以为有机可乘,集中一支大军攻入麦加拉。雅典人表现出巨大的勇气和决心,把年龄最大和尚不足服役年龄的公民集合起来,在米农尼德指挥之下进入麦加拉,成功击败科林斯。12天后科林斯人卷土重来,但再度被击败。埃吉那则在经历两年的围困后,宣布投降,变成向雅典缴纳贡金的盟邦。约公元前457年,雅典人为加强防御,开始建筑从雅典城到其港口法列隆和皮莱欧斯的长城,以应付可能来自伯罗奔尼撒的入侵。

同样在公元前457年,斯巴达对雅典咄咄逼人的攻势终于采取行动。它借口多利亚人传说中的故乡多利斯遭佛奇斯人攻击,出动1万多名重装步兵经科林斯湾进入中希腊的比奥提亚,强迫佛奇斯人议和,退还所占领的土地。但在完成这一任务后,斯巴达人的归路却成了问题,因为科林斯湾中有雅典舰队,麦加拉有雅典军队驻守,斯巴达人无论选择哪条路都不够安全。于是斯巴达人留在比奥提亚,等待雅典人采取行动。斯巴达人这样做的另一个理由是:雅典的极端寡头分子们正与斯巴达人接触,希望借伯罗奔尼撒军队的帮助,推翻民主政治,从而从根本上改变雅典政策。

雅典人洞悉斯巴达的企图,主动出击。在阿哥斯及部分盟国的帮助之下,出动1.4万名军队与斯巴达对抗。双方在塔拉格拉遭遇,斯巴达人获胜。两个月之后,雅典再度向比奥提亚发起攻击,在恩诺菲塔大败比奥提亚军队,进而控制了整个比奥提亚地区。塔拉格拉的城墙被拆毁,一些城邦则交出人质。不过雅典人对比奥提亚的控制仅是政治上的,各邦并未向雅典交纳贡金。

恩诺菲塔的胜利鼓舞了雅典人的士气。约公元前456年,雅典一支庞大的舰队环航伯罗奔尼撒,斯巴达本土遭到直接攻击。在科林斯湾,雅典人在西库翁、阿凯亚等地登陆,取得了骄人的战绩,科林斯湾北部的诺帕克都也已处在雅典人的控制之下,科林斯等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国家处于全面守势。

公元前456—前455年是雅典对外政策成功的顶峰,一方面,它牢牢掌握着对提洛同盟的领导权,在埃及进行着对波斯的战争。另一方面,它成功地在希腊大陆扩张势力,埃吉那被征服,比奥提亚落入雅典的控制之下,麦加拉成了它的盟国;科林斯、西库翁等伯罗奔尼撒同盟的重要成员多次被雅典打败,势力遭到不同程度的削弱;斯巴达所在的拉科尼亚也未能幸免雅典的攻击。雅典人有理由相信,他们的前景一片光明。

但从公元前455年起,形势逐渐发生了变化。在此之前,波斯已派人携带金钱到斯巴达,企图说服其出兵阿提卡,可是没有成功。于是波斯组织大军杀入埃及,打败了埃及起义者,雅典及其盟国的舰队在公元前454年被消灭。在援助埃及的250艘战舰中,仅有极少数人经库列涅逃回希腊。埃及之败所丧失的大量人力物力,无疑大大加深了盟国对雅典的敌视。公元前454年至前453年许多盟邦拒纳贡金,与此不无关系。

在希腊大陆上,雅典人虽仍采取攻势,伯里克利仍能环航伯罗奔尼撒,雅典还派人进入色萨利,但战果已远不如过去辉煌。雅典人也终于意识到两线作战的困难,于公元前451年与斯巴达及其盟国订立了5年的休战条约。以便腾出手来全力攻击波斯。公元前450年前后,奇蒙再度指挥提洛同盟大军远征塞浦路斯,后因奇蒙病死于军中,解围而归,但在途经塞浦路斯的撒拉米斯时,希腊舰队大败波斯水师。此后双方均无意再战,于公元前449年签订《卡利亚斯和约》,波斯承认小亚细亚希腊各邦的独立,并承诺不再派舰队进入爱琴海。希波战争至此以希腊的胜利告终。

另一方面,《卡利亚斯和约》的签订也使雅典陷入尴尬境地,因为雅典组建提洛同盟的目的是报复波斯。现在波斯既已被打败,同盟理当解散。可是雅典根本无意如此,它通过派出顾问,在盟国安置军事移民,控制盟国司法,推广雅典货币等手段,进一步加强了对盟国的控制,在盟邦之中,普通公民,尤其是那些较为贫穷的公民,在某种程度上也欢迎雅典的统治,因为雅典在盟邦鼓励民主政治的政策对贫穷公民相对有利。这些条件使雅典得以顺利渡过《卡利亚斯和约》签订后的危机阶段,并将提洛同盟最终转变为雅典帝国。

不过,雅典并未能保住它在希腊大陆上赢得的势力范围。大约在《卡利亚斯和约》签订后不久,比奥提亚的一些寡头分子打回国内,夺取了政权。雅典出兵干涉,在科罗奈亚被击败。比奥提亚各邦遂摆脱雅典的控制而独立,重归斯巴达阵营。公元前 446年,优卑亚各邦暴动,雅典派兵镇压,但斯巴达统帅的伯罗奔尼撒大军同时攻入阿提卡,迫使伯里克利急忙引兵而归。此时斯巴达人大约还不愿与雅典公开冲突,也可能是统兵的国王不愿开战,因此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大军在埃琉西斯稍作停留之后撤兵而归。伯里克利领兵重返优卑亚,镇压了暴动,巩固了雅典的统治。同年,雅典与伯罗奔尼撒同盟签订了为期30年的休战和约。和约规定雅典退出麦加拉以及在伯罗奔尼撒占领的所有地区,继续保持对提洛同盟的控制权;未加入任何一方的独立国家,可自由加入任何一方。至此,雅典人通过与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战争,终于迫使斯巴达正式承认了雅典对其海上同盟的领导权,雅典对其同盟的统治得以合法化。对雅典来说,这是一个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