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我这样的大胆假说之后,反对者往往都会拿出“盲人不怕蛇”这一古老俗话来反驳,现在我们应该认真追溯一下这句俗话的渊源了。诚然,视力正常的人也会怕蛇,而且现代科学还不能说明其恐惧的原始机制,但我们不打算探讨这个问题,而只问怕还是不怕,并冷静地聆听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些什么。至少可以说,“盲人之所以不怕蛇,是因为他们什么都不知道”这种想法过于简单,正如上述,盲人一直都具有关于蛇的珍贵知识,将来我们说不定还能发现盲人之所以不怕蛇的真正原因。
关于盲人不怕蛇的原因,目前我们已经了解以下几点:首先,诸如琵琶桥、琵琶渊等地名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当人们用“盲人乐师抱住琵琶跳水而死”之类的传说来解释这些地名时,往往会谈及大蛇的执念或**,即在人们的想象中,盲人具有一种不为人知的优点,能吸引水神[1]。其次,勇士处治恶蛇的故事中,时而会出现与其角色不相配的盲人帮手。如在九州肥前黑发(位于佐贺县武雄市)就有著名的梅野盲人乐师[2]的故事,他曾经从源为朝那借用一把短刀,在峡谷刺杀了天堂岩的大蛇,据此功德,领主特别允许他随身携带刀剑。按理来说,除非有什么特殊的理由,人们一般是不会请盲人帮忙的,可见盲人具有一定的神力。
在西国的盲僧们,大多生活在寺庙,并一代代地世袭职务。当父母的,当然希望自家的孩子继承家业,宁可孩子变成瞎子,总比收养别人家的瞎孩子更好一些吧。我根据这种心理基础,想象出一个人们主动弄瞎眼睛以讨好神祇的时代。如果要失去的不是眼睛,而是耳朵,那么对生活的影响会小些,应该更受欢迎了。过去在信仰最为旺盛的时代,有不少人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以使自己死后能够被奉为神,长久受到祭祀。直到人们开始牵挂现世,不愿丧命之后,人们才原则上同意无限期地放养祭牲,诸如八幡宫的放生会。即使是哪位盲人乐师为了信仰,或者为了生活,经过深思熟虑亲自割去耳朵,这就不足以为奇了。当然,即使他不这样做,切耳团一的故事也是完全能够成立的。
然而,盲人乐师再具有惊人的机智和叙述技巧,只要听众没有相信他们的心理基础,那么,他也不过是无用的骗子而已。我们似乎遗忘了从遥远时代的古人那里所继承的情感,正因如此,后人选定祭牲时,偏偏就选择耳朵有割伤的野鹿;舞动狮子头,又会看到两个狮子头打架,一方耳朵被咬断。在岩石上刻画野鹿像,就不得不把耳朵刻得大如团扇,每次见到盲人时,都不禁为水土神的威德与凶暴一喜一忧。世上总有一些人能够无意识地、敏锐地领悟到这样一个道理,他们叙述种种歌词,又创造出种种传说习俗,以此引导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上一个时代未必全部都被今天所淹没,比如,除了本文所提及的例子之外,还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现代生活中存在一些有关耳朵或眼睛的小知识,普通百姓对此深信不疑,也经常挂在嘴边,而连这样小小的常识里面,却也蕴含了日本固有信仰的片断,这些仍然是帮助我们回到上一个时代的“被遗失的锁链”之一。
(昭和二年十一月《中央公论》)
[1] 水神,原文为“闇龗”,是主司雨水、灌溉的神。也许此神通过“闇”字与盲人发生了联系。
[2] 佐贺县武雄市的黑发山有源为朝处治大蛇的传说,其中梅野村的盲僧立下了很大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