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の思想家》序[1](1 / 1)

1983年11月3日至1984年5月2日,我应国际交流基金会的邀请,到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讲学和研究,其间,也曾到过京都和神户。本书中的《中国近代经学的特点》,就是根据岛田虔次教授的建议,在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和文学部中国哲学史研究室讲述的。

本书第一部分收录拙文十篇,其中有旅日期间的讲稿五篇,即《中国近代经学的特点》《戊戌变法与康有为》《辛亥革命与章太炎》《中国近代史研究近况》《资料的鉴别和整理》,其余则是东京大学近藤邦康教授从我过去发表的论文中选录出来的。

20世纪40年代,我专攻中国经学史。新中国成立后,转治中国近代史。由于自己对经学史的资料比较熟悉,于是由今文经学研究康有为,由古文经学研究章太炎,企图从这两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入手,探讨中国传统经学和社会政治思想的关系。近藤邦康教授了解我的治学经历,所以在东京所讲,也主要在这些方面。

我认为,中国是长期的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但作为中国封建文化主体的经学传统地位没有变,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在社会上也有着深刻影响。因此,研究中国近代史,对传统经学进行剖析,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就今文经学来说,讲“微言大义”,讲“通经致用”,本来和政治的关系比较密切。当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封建社会开始解体的时候,龚自珍深感“乱亦竟不远矣”(《乙丙之际箸议》第九),提出了“更法”论,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利用今文“三统”“三世”以言因革损益。等到中法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严重,康有为改造今文经学,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冲**了封建传统,灌注了“西学”内容,显示了新的时代特点。

就古文经学来说,清初顾炎武“复兴”汉学,是为了保存民族意识,读书与抗清结合,著述与致用一致。此后,这一学派继承了他的文字音韵之学,而回避或阉割其实践内容。只是到了清代末叶,章太炎又举起古文大旗,宣传“排满”,以古文反今文,以革命反改良,使从属于资产阶级的反清运动,也涂上了一层传统色彩。

另一方面,因循守旧的封建势力既利用经学锢蔽思想,标榜“西学应世事”的洋务官僚,也要“以中学固其根柢”,一切折中于“圣经”(张之洞《劝学篇·内篇五·宗经》)。他们对康有为、章太炎的借用经学,昌言“改良”或“革命”,又是抵御唯恐不力。

照此说来,无论正面或反面,传统经学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都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为此,我想写一本《中国近代经学》。感谢日本朋友,给我一个相当安定的环境和良好的图书条件,使我在讲学之余,写出了全书的三分之二。我将在这本书中,比较系统地阐述我的看法,并以此就正于国内外的学术界同人。

本书第一部分收录的拙文,只是我已经发表过的论文中一小部分,现在看来,其中也有不够妥帖之处。为了保持历史原貌,除个别错别字进行订正外,其余也不另做改动。

本书第二部分,是近藤邦康教授所撰。其中论文有的早经拜读,有的也在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的月会上亲自听到他的报告。近藤教授造诣很深,还有独到的见解。我们在中国,在日本,也经常商讨,相互切磋,尽管也有不同的看法,但学术上总是会有不同见解的。如今汇合成书,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在东京期间,我还在辛亥革命研究会、中国研究所、近代中国研究会,以及学士会馆讲过上述问题。无论在东京还是在京都、神户,都得到日本朋友的殷勤接待,进行了有益的交流。会外的接触更多,酒余茶后,畅谈学术,真使我难以忘怀!对图书档案资料的搜集、戊戌辛亥遗址的访求,更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东京的佐伯有一、古岛和雄、市古宙三、卫藤渖吉、野泽丰、久保田文次、小岛淑男、小岛晋治、户川芳郎、木山英雄、高田淳、丸山松幸、野村浩一、山根幸夫、中村义、藤井升三、田岛俊雄、久保田博子、滨下武志、毛里和子、并木赖寿、原岛春雄、仁木ふみ子、阿川修三、泷泽诚、中原ますゑ诸位教授和先生、女士,京都的岛田虔次、日原利国、小野信尔、彭泽周、坂出祥伸、狭间直树、河田悌一、小野和子、森时彦、森纪子诸位教授和先生、女士,奈良的北山康夫教授、大阪的片山智行教授、神户的山口一郎教授、陈德仁先生、陈来幸女士,都给予我很多帮助。还有冈山大学的石田米子助教授、岩手大学的深泽秀男教授、山口大学的大冢博久教授、高野山大学的庄司庄一教授更远道参加,真使我由衷感谢。东京大学的近藤邦康教授更是随时照顾,悉心协助,坂元弘子女士帮我通译,在此一并致谢!此外,还有许多先生、女士随时陪同阅览、访问,恕我不一一列名了。

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对促使中日文化交流,起些砖瓦之用。如果日本朋友能够进一步提出意见,那就感激不尽了。

汤志钧

1984年4月29日于东京大学

インタ??トシヨトルロソシ C栋四一〇室

[1] 《中国近代の思想家》日文版,已于1985年10月31日由日本岩波书店印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