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对《民报》封禁前后的一段文字纠纷,并没有介然于心。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家,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又能不忘革命党人的劳迹,即使是过去和他争论过的光复会员。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和蔡元培议及“内阁之设备及组织用人之道”时,认为章太炎等“则不过偶于友谊小嫌,决不能与反对民国者作比例”[21]。陶成章不幸被刺,孙中山又特致唁,“为我革命前途痛悼”,并嘱浙江都督府查陶成章生平行谊。他在《致陈炯明及中国同盟会电》中说:“光复会则有徐锡麟之杀恩铭,熊成基之袭安庆。近者攻上海,复浙江,下金陵,则光复会新旧部人,皆与有力,其功表见于天下。两会欣戴宗国,同仇建虏,非祗良友,有如弟昆,纵前兹一二首领政见稍殊,初无关于全体。今兹民国新立,建虏未平,正宜协力同心,以达共同之目的,岂有猜贰而生阋墙。”[22]胸襟坦然,光明磊落,他没有对前嫌“猜贰”。可知孙中山对章、陶的争议,作为“友谊小嫌”“政见稍殊”,是作为内部争论,没有说他们“背离同盟”。
这些,正是孙中山的政治家风度,而章太炎则书生气重,只是“有学问的革命家”。尽管如此,章太炎后来追述往事,还是不胜缱绻,说是“同盟之好,未之敢忘。昔在对阳,相知最夙,秦力山所以诏我者,其敢弃捐”[23]。
当然,章太炎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不能和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相比拟,孙中山领导了这场革命,而章太炎的作用主要只在宣传反清方面。他的政论文章,对鼓舞民气,提高觉悟是起过作用的。他自己说:“以前的革命,俗称强盗结义;现在的革命,俗称秀才造反。”[24]“秀才”,就要制造舆论,宣传鼓动,章太炎在辛亥时期的主要贡献在此,而且他以革命反对改良,以古文反对今文,也每为一般人所不能代替。
因此,我认为,过去有人站在同盟会的立场上对光复会的劳迹加以漠视,固然是不对的;过分强调同盟会和光复会的矛盾,甚至贬抑光复会,也不妥帖。至于“四人帮”,有意抬高章太炎,贬低孙中山,那是别有用心,颠倒历史,不属于学术讨论的范围了。
[1] 《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第三期。
[2] 朱希祖:《本师章太炎先生口授少年事迹笔记》,《制言》第二十五期。
[3] 章太炎:《民国光复》,李希泌笔记,见汤志钧:《章太炎政论选集》第840页,中华书局1977年版,下简称为《政论集》。
[4] 章太炎:《致汪康年书》二,光绪二十五年正月初七日,见拙撰:《章太炎年谱长编》第79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
[5] 章太炎:《游西京记》,《亚东时报》第十七册,光绪二十五年十月十八日出版。
[6] 朱希祖:《本师章太炎先生口授少年事迹笔记》,见《制言》第二十五期。
[7] 冯自由:《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上集第十四章《壬寅支那亡国纪念会》。又见《革命逸史》二集第36页。
[8] 章太炎:《致汪康年书》五,《政论集》第92页。
[9] 《中国旬报》第十九期,1900年8月9日,即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十五日出版。曾署“□□先生阁下”,“□□”即孙中山,见拙撰:《章太炎的割辫和〈解辫发〉》,见本书卷一。
[10] 章太炎:《致吴君遂书》,光绪二十八年二月初八日,《政论集》第162-163页。
[11] 朱希祖:《本师章太炎先生口授少年事迹笔记》,《制言》第二十五期。
[12] 《太炎先生自定年谱》“光绪二十八年,三十五岁”。
[13] 冯自由:《华侨开国革命史》三“日本之部”八《横滨支那亡国纪念会》。
[14] 章太炎,《伪民报检举状》。
[15] 黄侃:《太炎先生行事记》。
[16] 吴玉章:《辛亥革命》第92页。
[17] 陶成章:《致福哥书》1910年11月15日,手迹。
[18] 冯自由:《华侨开国革命史》第95页。
[19] 章太炎:《复孙中山书》1912年1月,《大中华》二卷十二期。
[20] 章太炎:《致临时大总统书》1912年1月28日,《政论集》第557页。
[21] 孙中山:《复蔡元培书》,《孙中山全集》第2卷18页,中华书局1982年版。
[22] 孙中山:《复蔡元培书》,《孙中山全集》,第46-47页。
[23] 章太炎:《复孙中山书》1912年1月,《大中华》二卷十二期。
[24] 章太炎:《民报一周年纪念会演说辞》,《政论集》第3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