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由赞助维新到投身革命,是受到孙中山的影响的。
章太炎是在甲午战争以后走出书斋,赞助“救亡图存”的维新运动的。1898年变法失败以后,他还和康有为、梁启超等“尊清者游”,对改良主义者表示同情。章太炎开始听到孙中山的名字,是1897年春在上海担任《时务报》编辑时,“因阅西报,知伦敦使馆有逮捕孙逸仙事,因问梁启超:‘孙逸仙何如人?’梁云:‘此人蓄志倾覆满洲政府。’”章听后,“心甚壮之”[2]。又说:“是时上海报载广东人孙文于英国伦敦为中国公使捕获,英相为之担保释放。余因询于梁氏。梁曰:‘孙氏主张革命,陈胜、吴广流也。’余曰:‘果主张革命,则不必论其人才之优劣也。’”[3]但当时对孙中山还是了解不深,即使在政变发生,避居台湾时,还错误地认为孙中山不能与时务报馆经理汪康年并称,他在写给汪康年的信中说:“东人言及公名,肃然起敬,而谬者或以逸仙并称,则妄矣。”[4]
1899年6月10日,章太炎由台湾基隆出发。14日,“步上神户”。17日,“发大津趋名古屋”[5]。在日本与孙中山相晤,受其启发,自称:“自台湾渡日本,时梁启超设《清议报》于横滨,余于梁座中始得见孙中山,由梁介绍也。越二三月,余回上海。”[6]冯自由记:“己亥夏间,钱恂任留日学生监督,梁启超时办《清议报》,均有书约章赴日,章应其请,先后寄寓横滨《清议报》及东京钱寓、梁寓,由梁介绍,始识孙中山于横滨旅次,相互讨论排满方略,极为相得。”[7]
章太炎在日本初晤孙中山,影响很大。7月17日(六月初十日)《致汪康年书》中谈到初晤时感受:“兴公(指孙中山)亦在横滨,自署中山樵,尝一见之,聆其议论,谓不瓜分不足以恢复,斯言即浴血之意,可谓卓识。惜其人闪烁不恒,非有实际,盖不能为张角、王仙芝者也。”[8]虽尚有微词,仍誉为“卓识”,可见他这次和孙中山初晤,留下了印象。
1900年,义和团运动掀起,八国联军入侵,章太炎在上海参加唐才常发起的“国会”(又名“中国议会”),当场表示“不当一面排满,一面勤王”,而宣言脱社,割辫与绝,并写《解辫发说》以明志,从此,他和改良派决绝,矢志革命。值得注意的是,章太炎在参加“国会”后,写了《请严拒满蒙人入国会状》和《解辫发说》,寄交兴中会主办的《中国旬报》,还附上写给孙中山的信[9],首称:“去岁流离,于□□君座中,得望风采。先生,天人也。”“数年以来,闻先生名,乃知海外自有夷吾,廓清华夏,非斯莫属。去岁幸一识面,稠入广众中,不暇深谈宗旨,甚怅怅也。”□□应为“卓如”,即梁启超。信中誉孙中山为“天人”,感到“廓清华夏,非斯莫属”。下面提到,如今“言保皇者十约八九”,是“背弃同族,愿为奴隶”,自己言“复汉”,“逢彼之怒”,于是愤而割辫,撰文明志,请为刊布。
“割辫”,表示章太炎“不臣满洲之志”,是他对变法图强、政治改良的决绝;是他“愤激蹈厉”,以明“誓以犁庭扫穴为事”的表白。他把文章寄交《中国旬报》,附函孙中山,说明章太炎的倾向革命,是受到了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启发的。所以《中国旬报》刊登“来书”和所附两文后,附识说明:
章君炳麟,余杭人也,蕴结孤愤,发为罪言,霹雳半天,壮者失色。长枪大戟,一往无前。有清以来,士气之壮,文字之痛,当推此次为第一。隶此野蛮政府之下,迫而思及前明,耿耿寸心,当已屡碎矣。君以此稿封寄前来,求登诸报。世之深于世味者,读此文,当有短其过激否耶?本馆哀君之苦衷,用应其请,刊而揭之,俾此文之是非,得天下读者之公断,此则本馆之私意已。本馆志。
此后,章太炎树起反清的旗帜,开始向改良派展开斗争。1901年,在东京的《国民报》发表《正仇满论》,尖锐批评梁启超:“梁子所悲痛者,革命耳;所悲痛于革命,而思以宪法易之者,为其圣明之主耳。”
1902年2月(正月),章太炎再次被追捕,流亡日本,初住横滨,后入东京。起初感到梁启超“专以昌明文化自任,中山则急欲发难”,“中山欲以革命之名招之,必不可致”,从而因其“交嫌”,欲为“调和”[10]。接着,偕秦力山往谒孙中山,自称:“时中山之名已盛,其寓处在横滨,余辈常自东京至横滨,中山亦常由横滨至东京,互相往来,革命之机渐熟。”[11]“逸仙导余入中和堂,奏军乐,延义从百余人会饮,酬酢极欢。自是始定交”[12]。在孙中山的启发下,他们共同商讨“开国的典章制度”和中国的土地赋税以至建都问题,《訄书》重印本的《相宅》和《定版籍》中,就记录了他俩当时的讨论情况。章太炎还在孙中山的赞助下,准备在东京举行“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反对清朝统治。当在东京为日本军警阻止,改在横滨补行纪念式时,章太炎宣读纪念辞,孙中山担任主席,“倡言各敬章先生一杯,凡七十余杯殆尽”[13]。这年,章、孙定交,关系很大。
1903年6月,章太炎因宣传革命,被监禁于上海西牢。他在狱中,参预筹组光复会。三年后出狱,孙中山特派同盟会代表至沪迎章赴日。他在日本加入同盟会,主编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从《民报》第七号起(1906年9月5日出版),到二十四号(1908年10月10日出版,中间另增《天讨》一册),他一直守住《民报》阵地,中间虽一度以脑病辞职,仍挥笔不辍,时有论议。
照此说来,从章太炎和孙中山相识到“定交”,以至后来参加同盟会主持的《民报》,章太炎是受到孙中山的启迪和扶掖的,他当时之所以影响大、功绩显,应该说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