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料
1.北京市档案馆藏:北平市政府档案全宗J1。
2.北京市档案馆藏:北平市社会局档案全宗J2。
3.北京市档案馆藏:北平市财政局档案全宗J9。
4.北京市档案馆藏:石景山钢铁厂档案全宗J61。
5.北京市档案馆藏:北平市商会档案全宗J71。
6.北京市档案馆藏:冀北电力公司档案全宗J84。
7.《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中华书局2008年版。
8.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
9.总理衙门清档:《海防档》,台湾艺文印书馆1957年影印本。
10.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11.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12.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13.陈真、姚洛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
14.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三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版。
15.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
16.宓汝成编:《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中华书局1963年版。
1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第五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18.《中华民国商业档案资料汇编》,第一卷,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年版。
1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沈家五编:《张謇农商总长任期经济资料选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0.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编:《国家图书馆藏京张路工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影印版。
21.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主编、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史料组编:《中国民族火柴工业》,中华书局1963年版。
22.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中华书局1980年版。
23.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二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24.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编著:《北京工业史料》,北京出版社1960年版。
25.邹鲁:《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国立中山大学出版部1935年版。
26.王季点、薛正清:《调查北京工厂报告》,首都图书馆地方文献部藏,民国十三年(1924年)版。
27.池泽汇、娄学熙、陈问咸编:《北平市工商业概况》,北平市社会局民国21年(1932年)版。
28.林子英:《实业革命史》,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
29.吴贯因:《中国经济史眼》,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版。
30.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金城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1.《北京金融史料·银行篇(三)·中国农工银行史料》,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自刊,1993年版。
32.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一卷“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21.7—1927.7)”,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
33.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中共北京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北京市档案局编:《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组织史资料(1921—1987)》,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北京的黎明》,北京出版社1988年版。
35.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革命史回忆录》第一辑,北京出版社1991年版。
36.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五四运动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37.中国革命博物馆编:《北方地区工人运动资料选编(1921—1923)》,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
38.邓中夏:《中国职工运动简史(1919—1926)》,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39.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综合卷)》,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90年版。
40.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历史档案馆:《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工业卷)》,中国物资出版社1996年版。
4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42.詹同济编译:《詹天佑日记书信文章选》,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年版。
43.詹同济编:《詹天佑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版。
44.刘揆一著,饶怀民编:《刘揆一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5.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编:《倪志福钻头及其刃磨方法》,北京出版社1960年版。
46.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设部城乡规划司编:《城市规划资料集》第8分册《城市历史保护与城市更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47.张松编:《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与国内法规选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8.《中国煤炭志》编纂委员会:《中国煤炭志·北京卷》,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49.北京市地方志编辑委员会:《北京志·综合经济管理卷·金融志》,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50.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志·电力工业志》,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
51.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志·市政卷·公共交通志》,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
52.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志·建筑卷·建筑志》,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
53.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志·市政卷·供水志、供热志、燃气志》,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
《商务官报》《政府公报》《银行周报》《中央银行月报》《中大季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工人日报》《中国食品安全报》《北京周报》《京华时报》《科技日报》《环球市场信息导报》《首都建设报》《北京青年报》《北京商报》《昌平报》《中国房地产报》。
二、论著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97年单行本。
3.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97年单行本。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9.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三年级、研究班:《门头沟煤矿史稿》,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10.彭明:《五四运动在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
11.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12.果鸿孝:《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3.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4.中国近代煤矿史编写组:《中国近代煤矿史》,煤炭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
15.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16.陆仰渊、方庆秋:《民国社会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
17.曹子西主编:《北京通史》,中国书店出版社1994版。
18.方彪:《北京简史》,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版。
19.史明正:《走向近代化的北京城:城市建设与社会变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0.王章辉、孙娴主编:《工业社会的勃兴》,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1.张仲礼主编:《东南沿海城市与中国近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2.周一兴主编:《当代北京简史》,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版。
23.夏衍:《包身工》,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24.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5.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6.经盛鸿:《詹天佑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7.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柴分会编:《中国火柴工业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28.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9.关续文:《老北京冶铁史话》,香港银河出版社2004年版。
30.张复合:《北京近代建筑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1.王玉丰:《揭开昨日工业的面纱:工业遗址的保存与再造》,科学工艺博物馆2004年版。
32.王世仁:《文化遗产保护知行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
33.刘永祥:《金城银行——中国近代民营银行的个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4.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与工业遗产保护》,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35.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编:《上海培育发展创意产业的探索与实践》,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36.左琰:《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7.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编:《北京近代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38.张复合:《图说北京近代建筑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9.徐雪梅:《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社区建设研究:以辽宁为个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40.王建国等:《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41.白青锋等:《锈迹:寻访中国工业遗产》,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年版。
42.王德刚、田芸:《工业旅游开发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3.建筑文化考察组、潍坊市规划局编:《山东坊子近代建筑与工业遗产》,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4.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5.曹子西主编:《北京史志文化备要》,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
46.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年鉴2007》,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
47.单霁翔:《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48.聂武钢、孟佳:《工业遗产与法律保护》,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
49.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编:《上海工业遗产新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0.刘伯英、冯钟平:《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51.于大江主编:《工业旅游方略:青岛工业旅游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52.刘伯英:《中国工业建筑遗产调查与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3.周谷城:《中国社会史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54.岳宏:《工业遗产保护初探:从世界到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5.李惠民:《近代石家庄城市化研究(1901—1949)》,中华书局2010年版。
56.李炯华:《工业旅游理论与实践》,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
57.北京卷编辑部:《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年版。
58.郭琦、朱京海:《工业遗存概论》,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版。
59.王西京、陈洋、金鑫:《西安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
60.张京成、王国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61.左琰、安延清:《上海弄堂工厂的死与生》,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版。
62.韩福文、刘春兰:《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
63.舒韶雄等:《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64.王明友、李淼淼:《中国工业旅游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年版。
65.张京成:《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创意经济时代”的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66.骆高远:《寻访我国“国保”级工业文化遗产》,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67.彭小华:《品读武汉工业遗产》,武汉出版社2013年版。
68.田燕:《文化线路下的汉冶萍工业遗产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69.单霁翔:《用提案呵护文化遗产》,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70.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71.许东风:《重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振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年版。
72.宋颖:《上海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73.王慧:《中国农村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74.刘金林、聂亚珍、陆文娟:《资源枯竭城市工业遗产研究——以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研究为中心的地方文化学科体系的构建》,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版。
75.王晶:《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研究——新型文化遗产资源的整体创造》,文物出版社2014年版。
76.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大力发展工业遗产旅游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77.李和平、肖竞:《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78.韦峰:《在历史中重构: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理论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
79.[美]本·巴鲁克:《美国企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译本。
80.[德]汉斯·豪斯威尔:《近代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81.[意]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第2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82.[美]道格拉斯·C·诺思、罗伯特·保尔·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学苑出版社1988年版。
83.[英]戴伦·J.斯蒂芬、W.博伊德:《遗产旅游》,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84.[美]艾米莉·洪尼格:《姐妹们与陌生人——上海棉纱厂女工,1919—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85.[美]Dallen J.Timothy:《文化遗产与旅游》,中国旅游出版社2014年版。
86.Patrick Dambron.Patrimoine Industriel & Developpement Local.Paris:Editions Jean Delaville,2004.
三、论文集和论文
1.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物研究所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无锡市文化遗产局:《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文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3.刘伯英:《中国工业建筑遗产调查与研究:2008年中国工业建筑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朱文一、刘伯英:《中国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2010年中国首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朱文一、刘伯英:《中国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二):2011年中国第二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6.张晓科、陈晨:《新型城镇化道路下的工业遗产保护模式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年中国城市规划会议论文集》2013年版。
7.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编:《文物建筑》第7辑,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8.俞孔坚、庞伟:《理解设计:中山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载《建筑学报》2002年第8期。
9.王东:《北京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与文化古都保护》,载《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10.李辉、周武忠:《我国工业遗产地保护与利用研究述评》,载《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S1期。
11.张伶伶、夏柏树:《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发展策略》,载《工业建筑》2005年第3期。
12.邵健健:《超越传统历史层面的思考——关于上海苏州河沿岸产业类遗产“有机更新”的探讨》,载《工业建筑》2005年第4期。
13.李林、魏卫:《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研究述评》,载《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14.沈实现、韩炳越:《旧工业建筑的自我更新——798工厂的改造》,载《工业建筑》,2005年第8期。
15.何俊涛、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外一则)——原东德Lausitz褐煤矿与西德RWE褐煤矿的差距》,载《现代城市研究》,2006年第1期。
16.许新年、王东:《建国初期“增产节约运动”的由来》,载《党史纵横》2006年第3期。
17.王慧芬:《论江苏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载《东南文化》2006年第4期。
18.单霁翔:《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载《中国文化遗产》2006年第4期。
19.王雯淼:《城市中的工业遗产记忆》,载《建筑创作》2006年第8期。
20.刘伯英、李匡:《首钢工业区工业遗产资源保护与再利用研究》,载《建筑创作》2006年第9期。
21.邢怀滨、冉鸿燕、张德军:《工业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初探》,载《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22.刘伯英、李匡:《北京焦化厂工业遗产资源保护与再利用城市设计》,载《北京规划建设》2007年第2期。
23.尤宝铭:《西北地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载《中国博物馆》2007年第3期。
24.阙维民:《国际工业遗产的保护与管理》,载《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4期。
25.盖文启、蒋振威:《北京市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布局问题探讨》,载《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26.李晓春:《论制造业在北京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载《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27.任睿:《北京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双井老工业区转型研究》,载《华中建筑》2007年第6期。
28.李建华、王嘉:《无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探索》,载《城市规划》2007年第7期。
29.王肖宇、陈伯超、张艳锋:《沈阳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载《工业建筑》2007年第9期。
30.孙烈:《全国首届工业遗产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载《中国科技史杂志》2008年第3期。
31.杨卫泽:《工业百年与无锡工业遗产保护》,载《中国名城》2008年第3期。
32.温宗勇、侯兆年、黄威等:《不该忘却的城市记忆(上)——〈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全记录》,载《北京规划建设》2008年第3期。
33.李楠:《不该忘却的城市记忆(中)——〈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全记录》,载《北京规划建设》2008年第4期。
34.刘春成、白旭飞、侯汉坡:《浅析北京工业空间布局演变路径》,载《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35.阙维民:《世界遗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工业遗产》,载《经济地理》2008年第6期。
36.李和平、张毅:《与城市发展共融——重庆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探索》,载《重庆建筑》2008年第10期。
37.刘伯英、李匡:《北京工业遗产评价办法初探》,载《建筑学报》2008年第12期。
38.郝珺、孙朝阳:《工业遗产地的多重价值及保护》,载《工业建筑》2008年第12期。
39.孙朝阳:《浅谈工业遗产地的文化情境》,载《山西建筑》2008年第30期。
40.陈军:《北京工业发展30年:搬迁、调整、更新》,载《北京规划建设》2009年第1期。
41.刘伯英:《关注工业遗产更要关注工业资源》,载《北京规划建设》2009年第1期。
42.栾景亮、贾昳仑:《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断提升城乡规划水平——北京焦化厂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方案征集》,载《北京规划建设》2009年第1期。
43.宣祥鎏:《工业遗产保护是历史名城保护的新拓展》,载《北京规划建设》2009年第1期。
44.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北京市焦化厂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方案综合》,载《北京规划建设》2009年第1期。
45.侯凤武、张立昆、苏英亮等:《国内工业遗产更新改造理念再析》,载《工业建筑》2010年第6期。
46.刘伯英、李匡:《北京工业建筑遗产现状与特点研究》,载《北京规划建设》2011年第1期。
47.刘伯英:《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综述》,载《建筑学报》2012年第1期。
48.刘伯英、李匡:《首钢工业遗产保护规划与改造设计》,载《建筑学报》2012年第1期。
49.李和平、郑圣峰、张毅:《重庆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与保护利用梯度研究》,载《建筑学报》2012年第1期。
50.张艳、柴彦威:《北京现代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文化内涵挖掘——基于城市单位大院的思考》,载《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第2期。
51.刘伯英、夏天、薜运达等:《“中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之困境与出路”主题沙龙》,载《城市建筑》2012年第3期。
52.季宏、王琼:《天津近代工业遗产建筑的风格与特征》,载《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6期。
53.刘爱丽:《天津工业遗产现状研究》,载《社科纵横》2013年第8期。
54.吴强、褚艳洁:《上海玻璃厂遗址保护及利用的评鉴与分析》,载《工业建筑》2013年第12期。
55.刘抚英:《欧洲工业遗产之路初探》,载《华中建筑》2013年第12期。
56.王铁铭:《中国工业遗产研究现状述评》,载《城市建筑》2013年第22期。
57.张春茂、万川特、王维:《首钢工业遗产改造中的绿色转化》,载《工业建筑》2014第S1期。
58.张青、郄红伟、周婧博:《天津市工业遗产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载《科技和产业》2014年第1期。
59.青木信夫、闫觅、徐苏斌等:《天津工业遗产群的构成与特征分析》,载《建筑学报》2014年第2期。
60.田燕、张赐、王铮:《武昌沿江地区工业遗产再生实践研究》,载《工业建筑》2014年第2期。
61.王小斌:《北京798工业遗产街区立体农场的创意设计》,载《工业建筑》2014年第2期。
62.李志英:《增产节约运动的来龙去脉及其双面相》,载《晋阳学刊》2017年第2期。
63.吕建昌:《从绿野村庄到洛厄尔:美国的工业博物馆与工业遗产保护》,载《东南文化》2014年第2期。
64.齐一聪:《工业遗产再生的设计方法与管理模式探析》,载《工业建筑》2014年第4期。
65.邓巍、胡海艳:《基于文化空间整合的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研究》,载《工业建筑》2014年第4期。
66.张犁:《工业遗产对城市再生的影响——英国利兹市城市再生的特点与启示》,载《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67.夏健、王勇、杨晟:《基于城市特色的苏州工业遗产认定》,载《工业建筑》2014年第6期。
68.殷健、张晓云、范婷婷等:《经济平衡视角下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沈阳红梅味精厂“抢救式”规划实践》,载《工业建筑》2014年第9期。
69.青木信夫、徐苏斌、张蕾等:《英国工业遗产的评价认定标准》,载《工业建筑》2014年第9期。
70.李勤、孟海:《国外工业遗产保护和更新的借鉴》,载《工业建筑》2014年第10期。
71.刘玲玲、蒋伟荣、魏士宝:《工业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旧工业区景观改造——以西安大华纱厂为例》,载《建筑与文化》2014年第11期。
72.季宏、王琼:《我国近代工业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探析——以福建马尾船政与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为例》,载《建筑学报》2015年第1期。
73.李焜:《2014中国第五届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西北片区会议综述》,载《建筑与文化》2015年第1期。
74.赵一青、许楗:《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国内研究现状综述》,载《山西建筑》2015年第3期。
75.张卫、叶青:《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长沙工业遗产评价体系研究》,载《工业建筑》2015年第5期。
76.赵林、宋蒙蒙:《济南老火车站保护改造中人文精神的体现》,载《工业建筑》2015年第5期。
77.方一兵、姚大志:《论冶金工业遗产的技术史价值》,载《工业建筑》2015年第5期。
78.朱强:《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北京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79.寇怀云:《工业遗产技术价值保护研究》,复旦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80.季宏:《天津近代自主型工业遗产研究》,天津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