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战火初燃(1 / 1)

8世纪,处于普鲁士、奥匈帝国和俄国包围中的波兰,先后三次被瓜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波兰人民才在英法等国的支持下,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然而,由于它所处位置,决定了其必然是决心西扩的希特勒必须拿下的目标。一)波兰,扩张的“走廊”一战后,18世纪末被俄、普、奥瓜分灭国的波兰,在英、法等战胜国的支持下,获得了复国的机会。依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波兰不仅拥有独立的自主权,而且还从德国手中获得了从维斯瓦河(Vistula)通向波罗的海的通道,即所谓的“波兰走廊”同时走廊尽头的但泽成了国际联盟保护下的一个非军事化自由市。为了保卫本国的边境,波兰政府与东面的苏联于1921年签订了《里加条约》与西面的纳粹德国于1934年签订了为期十年的互不侵犯条约。然而,所谓的波德互不侵犯,其实只是德国的缓兵之计,对波兰的占领一直都是希特勒心中的既定方针。从地理位置上看,“波兰走廊”隔开了德国和东普鲁士,再加上但泽生活着100多万日耳曼人,故而德国一直认为但泽是德国的领土。单是为了但泽,为了连通东普鲁士和德国本土,德国也必然会对波兰提出相应的领土要求。

更何况波兰位于欧洲东部,东接苏联,西临德国,南界捷克斯洛伐克,北濒波罗的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德国如果占领波兰,不仅能获得大量的军事经济资源,而且还能大大改善自己的战略地位;既可以消除进攻英、法的后顾之忧,还可以建立袭击苏联的基地。

所以,占领波兰对德国而言势在必行。

在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之后,波兰已经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了希特勒面前。用希特勒自己的话来说,至此已经“奠定了征波兰的基础”

(二)闪袭波兰

在经历了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的问题后,希特勒认为英法是胆小鬼,不会进攻德国。于是着手准备武力解决波兰问题。

4月3日,希特勒制定了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FallWeiss)4月28日,在国会演说中,希特勒废除了波德两国的互不侵犯条约,并且说:我们的决心是,一有合适的时机就进攻波兰。

为避免德国在一战中所犯的两线作战的错误,希特勒清楚地知道,孤立波兰关键在于苏联。希特勒再次向苏联挥舞起了“橄榄枝”苏联因还未做好卷入战争的准备,不愿“因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而充当一方的炮灰”于是苏德双方在8月23日签订了为期十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至此,一切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战争的炮火随时可能引爆。8月31日晚,一批身着波兰军装的党卫队队员,袭击了位于德国与波兰边境的格莱维茨电台,用波兰语发表了反对德国的广播。

希特勒以“德国遭到波兰突然袭击”为借口,于午夜时分正式下达了进攻波兰的作战指令。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联合其附庸国斯洛伐克的军队共57个师、2500辆坦克、2300架飞机和6000门火炮,从西南、西北和北面三个方向发动了对波兰的“闪电战”波兰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等皆遭到猛烈轰炸,其空军在48小时内被摧毁,陆军也失去了抵抗能力,波兰的城市和港口遭到德国战机的轰炸,首都华沙也未能幸免。波兰遭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袭。美丽的波兰瞬间变得百孔千疮,一片狼藉,无数人被炸死,更多的平1939年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秘密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党卫军原意为近卫军,闪电标志由瓦尔特·赫克设计,象征SS(在北欧神话中一道闪电代表胜利)党卫军是德国纳粹党的法西斯特务组织和军事组织,成立于1925年4月。党卫军的嫡系部队以“预备队”和“百人留守队”为核心扩建的武装党卫队,人数最多时达50余万人,包括国家秘密警察在内的整个警察部门都由党卫军领导。党卫军直接归希特勒指挥,党卫军几乎参加了纳粹党的所有重要活动,尤其是在大屠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纽伦堡审判中被判为犯罪组织。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波兰和整个世界第一次领教到了“闪电战”的厉害。

遇袭后,波兰驻英国大使迅速致电英国政府,报告波兰受到空袭。9月3日上午9时,英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在上午11时之前,提供停战保证,否则英国将向德国宣战。正午时分,法国也向德国发出了类似的最后通牒,期限为下午5时。但希特勒把英法的警告完全视为“耳旁风”于是,英国首相张伯伦以极度痛苦而颤抖的声音宣布对德作战,在对议会下院发表的演讲中,张伯伦像宣布个人悲剧般伤感地说:我在为公众服务期间为之致力的一切、希望的一切和信赖的一切,今天已摧毁殆尽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三)西线无战事正当波兰军民为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侵略,用战马对付坦克、长矛抗拒大炮的时候,英法两国虽然向德宣战,但却宣而不战。

英国派遣的4个师的兵力驻扎在法国和比利时边境,法国的100多个师则躲在马其诺防线后面按兵不动。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欧洲战场上,就出现了东线炮火连天,西线却寂静无声的奇怪景象。在整整半年时间里,除了一些零星的战斗外,英法基本上没有采取什么大的军事行动。在战争爆发的前两个月里,德军在西线总共才伤亡了500多名士兵,法军伤亡600多人。英国人似乎更幸运,一直到战火燃起三个多月以后,他们才有了第一次伤亡报告,一名班长在巡逻时被流弹击中身亡。难怪丘吉尔事后讥讽道:巴黎和伦敦以为坐着就能把那笔债躲过去。由于没有得到英法实质上的援助,波兰节节败退,9月6日,波兰政府仓皇从华沙撤离至卢布林。9月17日,德军合围华沙,限令华沙当局于12小时内投降。同日,苏联出兵进攻波兰,进驻波兰东部地区。

此时波兰政府已逃往罗马尼亚,华沙军民仍拒绝投降,自动奋起保卫首都。在城中断水断电,武器、弹药、食品匮缺的情况下,华沙的男女老少纷纷拿起武器与冲进市内的德军展开街巷战、肉搏战,使德军受到沉重打击。9月26日,恼羞成怒的德军开始轰炸华沙。9月27日,华沙电台停止播放波兰国歌,坚守20天的华沙守军停止抵抗。次日,华沙▲波兰骑兵向德守军司令正式签署投降书。10月初,德国对波兰的战争仅用了一国坦克冲锋个月的时间便告结束了。在战争中,波军伤亡20万人,被俘40余万人;德军则亡1.06万人,伤3.3万人,失踪3400人。显然,在这场世界战争史上著名的“闪电战”中,德国取得了全面胜利。野心勃勃的希特勒出于“向东方扩展生存空间”的思想,毫不犹豫地做出了乘胜追击的决定,要把对西方的战斗继续进行下去。四)吞噬北欧纳粹德国扩张的进程,正按着希特勒预期的计划一步步前行。

1939年,德国先和丹麦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又向挪威保证:

“在任何情况下不损害挪威的不可侵犯性和完整性,并尊重挪威的领”土完整”然而,言犹在耳,同年10月,德国就开始了代号为“威塞”尔演习”的入侵准备。

1940年4月9日,德国以武力保卫丹麦、挪威中立为名,开始执行“威塞尔演习”计划,分别向丹麦和挪威政府递交了最后通牒,要求对方接受德国的保护,并开始了军事行动。国小兵微的丹麦政府和无尽抵抗的老迈国王慑于纳粹德国的恐吓和空袭,接受了德国的最后通牒,开战仅4个小时,丹麦便宣布投降。这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兵不血刃的空降突击作战,德军以死2人、伤10人的代价轻而易举地“和平占领”了丹麦。与丹麦的屈辱投降不同,挪威军对德军的入侵做出了最大努力的还击。德国本来计划在挪威的奥斯陆、斯塔瓦格尔、卑尔根、特隆赫姆和纳尔维克五个港口各派遣一个师进行占领,但进攻奥斯陆的登陆部队被挪威军队击退,德军转而使用伞兵和空运部队占领奥斯陆附近的福纳布机场,进而进占了奥斯陆。挪威政府转移到挪威继续北方进行抵抗,并使德军在纳尔维克一带遭受惨重失败。在英法援军的帮助下,联军一度收复了纳尔维克。但与德军的强大实力相比,挪威的抵御显得有些无力,再加上英法联军的援助也未有显著的成效,纳粹德国最终于6月10日占领了挪威全境。纳粹德国几乎没费什么大的力气,便实现了占领北欧的目标——

马其诺防线

马其诺防线是法方为了防御德国和意大利入侵,根据1930年法国国防部长安德烈·马其诺(AndreMaginot)提交并通过的防御计划,耗资近50亿法郎在法德和法意边境建造的一系列防御工事。它南起地中海沿岸法意边境、北至北海之滨的法比边境,全长约700公里,由一组组相互独立的筑垒式防御工事群构成,号称固若金汤。但这个登峰造极的防御工事,在二战中并没能阻挡住德国法西斯的部队。被神话般信奉的马其诺防线,最终成了无用的摆设和对战败者的讽刺,也成了世界军事史上最大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