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魏玛共和国(1 / 1)

德国人本想通过战争以执掌他人的命运,结果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被对手打得头破血流,一败涂地。于是,过去那些为德国人所顶礼膜拜、屈服顺从的权威失去了人们的信任。威廉二世被赶出皇宫,流亡荷兰,士兵和人民举行起义,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的结果就是魏玛共和国的成立。一)魏玛宪法1919年2月6日,为保证不受外来的干扰,德国国民会议在小城魏玛召开。11日,国民会议选举艾伯特为总统,谢德曼为总理,组成由社会民主党和中央党参加的魏玛联合政府。

7月31日,国民会议通过宪法,经总统签署后正式生效,史称《魏玛宪法》共和国政府也得到了一个非正式的名称“魏玛共和国”魏玛共和国成立于德意志第二帝国崩溃、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和十一月革命的特殊时期,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

代表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的魏玛政府在极右势力的煽动下变成了德国人心中的“叛国者”甚至有人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也算到魏玛政府头上;国内的左派势力指责它阻碍社会主义革命,出卖工人的利益;国内的右派势力则反对它所建立的民主制,坚持要回到一战前的帝国与帝制。如此一来,魏玛政府不仅毫无新政府的精神与荣光,反而成为替德意志第二帝国买单的众矢之的。为了保证国家的统一不受破坏,魏玛政府在许多问题上从一开始就做出了让步。如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废除帝制,新生的国家是一个共和国,却仍沿用“德意志国家”的名称;对于国旗颜色,魏玛政府在统一前的黑红金三色旗和第二帝国时期的黑白红三色旗间选择了一个折中方案,规定商船旗帜采用黑白红三色,但必须在左上角增添新国旗的颜色。在中央与各邦的关系方面,宪法最初强调中央集权,对各邦的自治权作了较大限制,但由于遭到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等邦的坚决反对,宪法最终规定德国实行联邦制,各邦有自己的议会、政府、宪法和警察,并保留相当的自主权利,特别是在教育和税收方面,当公共秩序和安全遭到严重危害时还有权动用军队;各邦必须采用共和政体,实行普选制和比例代表制,其外交、国防、殖民、货币、关税、财政、邮电等权都归联邦政府;联邦立法高于各邦立法,总统有权使用武力迫使各邦政府遵守联邦宪法和法律,联邦政府有权变更各邦疆域或设立新邦。魏玛政府想要让德国有一个新的开始,却又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先天不足便成了魏玛政府最大也是最致命的弱点。

(二)战后的德国经济

由于天生孱弱,魏玛共和国注定只会是德国处理战争伤痛的过渡期。在西方民主国家历史上,魏玛共和国所经历的经济问题最为严重。即使如此,对于德国经济而言,这段时期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愈合期。这个愈合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18~1923年的通货膨胀期,第二个阶段是1923~1929年的黄金时代,第三个阶段是1929~1932年的经济危机期。共和国刚刚成立时,就爆发了恶性的通货膨胀。德国马克对美元的比值,从战前的1美元换4.2马克到战后的1美元换8.9马克,如此严重的货币贬值令德国的经济濒临崩溃。魏玛政府无力在短时▲魏玛共和国成立·▲1923年,一个德国女孩正在用贬值的马克生火间内解决这一问题,所以情况继续恶化,马克币值开始以难以置信的速度下跌:

“1922年”11月2日,1美元兑换9000马克……

1923年3月,由威廉·库诺主持的政府试图将马克的外汇牌价稳定在2.2万马克兑换1美元,但该措施无效,第二天,1美元攀升到兑换2.95万马克,4月底达到4万马克,8月到了100万,接着就是300万、600万、1000万。1923年11月1日,1美元值10亿马克。整个社会陷入混乱与疯狂,垄断资本家大为得利,他们利用贷款抢购机器和原料,而以急剧上升的价格出售产品。同时,他们还利用自己强大的实力和中小企业的困境,廉价收购这些企业的股票或直接吞并他们。与此同时,城乡民众的银行储蓄日益贬值,依靠房租、养老金、保险金等固定收入生活的人,生活水平急剧下降,部分小资产阶级沦为无产者,工人的实际工资减少,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魏玛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和地位进一步下降。1923年8月13日,德国民众党创始人、主席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GustavStresemann)就任德国总理,3个月后担任外长。此时,德国正处于巨大的困境之中。1923年1月11日由于赔款问题,法、比军队联合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造成钢铁、煤炭工业停滞、关闭,工业产值迅速下降,失业大军急剧壮大。为了解决危机,政府唯有通过印发钞票来保全自己,如此一来,通货膨胀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施特雷泽曼一上台,就推出地产抵押马克、坚持控制货币发行量,用以减轻恶性通货膨胀对德国社会与经济的祸害。此外,为了振兴经济,他还减少政府开支、简化官僚队伍并加税。施特雷泽曼的一系列措施,令德国濒临崩溃的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与此同时,美国向德国伸出了援手,它不仅建议协约国减少德国的战争赔款,而且还提出给予德国贷款。1924年,德国政府接受了由美国银行家道威斯(C.G.Dawes)提出的“道威斯计划”以此来减少巴黎和会中议定的德国战争赔款。有了美国资本的支持,德国政府以帝国银行黄金储备为保障,进行货币改革,稳定了马克,控制了通货膨胀。自此开始,德国经济进入了短暂的黄金时代。随着美国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德国的经济秩序日渐稳定,企业也重新恢复了活力,而且开始采用一些新式的机器、较高的产品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德国经济开始迅速恢复和繁荣,到1927年时德国工业已接近战前水平。为进一步摆脱战争赔款的压力,1928年,德国又与以美国为首的国联赔款委员会签订了“杨格计划”规定把德国就付的赔款总额由1320亿马克削减为1139亿马克,并且分59年偿付。如此一来,德国逐渐摆脱了经济上的赔款负担,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重建。

在对外关系上,施特雷泽曼在位期间,德国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25年,德国与协约国签署《洛伽诺公约》恢复了德国在欧洲的外交地位。1926年,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并出任第六个常任会员国,同时,协约国也停止了对德国裁减军备的制裁。

然而,所谓的黄金时代,其实只是表面的繁荣而已,依靠外国的贷款始终是治标不治本。随着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依赖美国资本的德国经济因美国资金的收回顿时失去活力。危机再次出现,民众再次沸腾、狂热、绝望,社会上的不安因素随之急速膨胀,游行集会不断。软弱的魏玛共和国随着施特雷泽曼的去世,再次失去了缓解危机的“良方”只能任由危机肆虐,眼看着德国堕入法西斯的深渊。德国国旗颜色的来历德国国旗由黑、红、金三种色彩组成,黑色代表铁,红色代表血,金色代表大地,其含义为“铁血大地”德国三色旗的来历众说纷纭,有人说可追溯到神圣罗马帝国黑鹰旗帜上的黑红金三基色,也有人认为其源自于16世纪农民战争中士瓦本地区“新教兄弟会”的黑红金三色会旗。可以确定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后的德意志邦联时期,黑红金三色旗被正式确定为德国的国旗。德意志统一后的第二帝国时期,采用北德意·志联邦的黑白红三色旗为国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魏玛共和国重新采用黑红金三色旗为国旗。纳粹上台后的第三帝国时期,纳粹党旗成为了德国国旗。二战结束后的盟军占领时期,缺角的蓝、红、白条纹旗为德国的标志。西德与东德成立后至今,黑红金三色旗帜一直为德国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