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会彩票是旧中国影响广泛的一种彩票,俗称“字花”。据考证,花会彩票在嘉庆年问流传于广东一带,1870年左右流传到香港,1911年左右流传到天津、上海等地。
花会彩票的玩法共分为36门,具体的名目有皇帝、宰相、将军、状元、美女、乞丐、和尚、道士、尼姑、小孩、樵夫,读书人之类。每一门都用一句离奇古怪,并无实质意义的话来表示,今天的人已不大能理解了。
花会彩票所下彩金数量不限,从1分钱到几十几百元都可以投注。一旦中彩了,彩民可以获取28倍于所下投注的彩金。不仅如此,花会彩票在销售服务上也很有一套,值得今天学习。彩票投注站专门聘用一批“下岗工人”作为业务员,当时叫“航船”或叫“跑封”,挨家挨户上门联系业务。彩民不出家门,便可委托“航船”买到彩票,井可由“航船”把中彩后的奖金在家中兑付。由于赌注不论多少,服务都非常周到,所以参与者非常踊跃。“航船”在投注站不领任何收入,只是在彩民中彩后讨得一定比例的“喜钱”作为“业务提成”。
彩票投注站称为花会赌场,赌场内有堂屋,堂屋之上有一小楼阁,楼阁地板中间有一个一尺见方的洞口,与堂屋上下相通。
花会赌场坐第一把交椅的名叫“老师傅”。“老师傅”独居小阁楼上,因为每天要日晚两次开奖,所以要在第二次开奖后才能下楼,在此之前只能蜗居阁楼,以示隔离。每天上午“老师傅”便在36门中提取2门作为日场开奖的“门将”,再提取2门作为晚场开奖的“门将”,一般是前两天开出的“门”,并且要当众宣布。在剔除了4门门将之后余下的32门中,任选一门装入彩筒,封装牢靠后,由小阁楼洞口悬挂出来。第一次开筒后,再选一门装入彩筒。
初看起来,这种由“老师傅”单独提取一门作为开奖依据,似乎显得公平、公正,其实,这里面大有弊端存在。首先是所悬挂的彩筒中置有隔层,每次投入其间的不是一门而是二门,可以利用内置弹簧予以门色调换。其次,开筒时打手层层围护,又是放鞭炮又是吹喇叭,热闹喧嚣之中围观者很难发觉开奖者在搞什么鬼。再者,一旦发现投买该门色的彩民很多时,花会赌场会安排人员假劫赌场,抢走彩简,乘机将彩民所下彩金统统抢走,造成“死无对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