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杰里米·里夫金和“第三次工业革命”(1 / 1)

什么是“第三次工业革命”

2012年4月21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推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封面文章,引发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话题之所以夺人眼球,是因为低迷的全球经济迫切需要一剂“强心针”,而过去两百年的两次工业革命的确深刻改变了既有的世界格局。而早在《经济学人》杂志的文章推出之前,美国著名的趋势学家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就已经在2011年9月推出了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其中文版2012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据里夫金本人说《经济学人》的文章,正是基于他2012年3月份在《世界金融评论》上发表的封面文章提出的,如此说来,里夫金便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概念的始作俑者。并且,早在2007年,里夫金创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概念就获得了欧洲议会的肯定,目前相应计划已经在欧盟委员会多个部门以及27个成员国中开始实施。里夫金本人还亲身参与了这一深刻的转型进程,他是欧盟第三次工业革命长期经济可持续计划的主要设计者,这一计划旨在解决包括全球经济危机、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在内的三重挑战。他认为,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真正的问题在于能否摆脱传统的中心化的思维方式,换之以一种分散化、水平式、合作式的思维方式来组织商业。

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享誉全球的未来预测大师,美国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总裁,还是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的主席,曾经担任过前欧盟委员会主席罗曼普罗迪和数位美国总统的顾问。同时,他又是享有国际声誉的社会批评家和畅销书作家,著有《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时间战争》、《工作的终结》、《欧洲梦》等十几部关于科技变化对经济、社会及环境影响的论著,每本书都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被广泛传播。《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他的又一部力作。基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理念,里夫金还创立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全球CEO商业圆桌会议”并担任主席,这一机制涉及到100个全球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公司、建筑公司、房地产公司、IT公司、能源和公用事业公司、交通物流公司等。里夫金的全球经济发展团队是全球最大的同类机构,他们正与不同的城市、区域和国家政府进行合作,推动经济向后碳时代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转型。

事实上,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成为欧洲很多国家实现未来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手段,而其他国家也感受到了这股潮流,希望能借此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对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第三次工业革命”仍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而不同的学者,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也有不同的理解。正因如此,里夫金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首先给“第三次工业革命”进行了一番定义。里夫金认为,所谓“工业革命”,参考已经被各界广泛认知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必须包含三大要素,也即新能源技术的出现、新通讯技术的出现以及新能源和新通讯技术的融合。当新的能源、通讯技术出现、使用和不断融合时,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进而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因此,里夫金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目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用和不断融合后,将带给人类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再次巨大改变。

他还指出,当新的通信技术和能源技术出现,并且相互融合,将会极大地推动经济的发展。例如,19世纪世界迎来了一次通讯技术与能源技术的融合,这就是所谓的第一次革命。当时以蒸汽为动力的印刷机代替了手工印刷,这使得人类可以以低成本制作大量的印刷品。此时,学校大量出现,知识得以传播,新的经济模式日益崛起,最终造就了密集的城市核心区和拔地而起的工厂。20世纪,人类经历了第二次通讯技术与能源技术的融合,即第二次工业革命。电视、电话、广播等新型通讯技术的出现以及电力、石油等新能源的使用,极大地改变了经济形态以及人们的生活,催生出城郊大片的房地产业以及工业区的繁荣。里夫金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目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互联网等新通讯技术的出现、使用和不断融合后,将带给人类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再次巨大改变。

里夫金说,我们目前面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其本质是以化石燃料,以及相关技术为基础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日薄西山,无法再支撑世界经济的发展。而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摆脱经济危机的必由之路。“新能源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高油价,以及地缘政治日趋紧张的今天,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能源等新型能源具有极大的优势,可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对新通讯技术,里夫金认为,互联网等新通讯技术可以帮助分散式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并实现其储存和分享,并能使利用率大大提升,将使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可能。

除了解决能源问题,第三次工业革命还将创造大量新型的工作机会。“欧洲拥有超过1亿9000万座建筑,欧洲的目标是使大部分建筑变成可以生产能源的微型发电厂。这样一来,每栋建筑都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特点,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生产电力。届时,将会出现一些新的公司,这些公司提供将建筑改造成个人电站的服务。而这将创造出数以百万计的新工作机会。”里夫金说,除了帮助我们摆脱经济危机,第三次工业革命还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这将极大地改变商业模式。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了拔地而起的工厂和大片的工业区,以及集中化的生产方式。而第三次工业革命,通过信息技术,生产将可以是分散式,每栋建筑都可以利用自己产生的能源进行生产,而订单和用户需求也可以及时传达给生产方,而生产方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展示和销售自己的产品,这几乎省去了不必要的成本。”

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现路径,里夫金认为,将充满挑战和机遇。他说,“经济危机本身就是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促进,为了摆脱危机,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都会试图进行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宏伟蓝图

1.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由于传统的化石燃料以及铀燃料的储量逐渐降低,导致其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持续攀升。与此同时,受新技术突破、及早采用新技术以及规模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新型绿色能源的价格持续下降。光伏发电的成本有望以每年8%的速度下降,使得发电成本每8年可降低一半。这一涨一落的巨大反差引起了全球经济的巨变,从而催生了21世纪的新型经济范式,可再生的绿色能源炙手可热。如今,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备装置正沿着个人电脑以及互联网用户增长的轨迹继续向前发展。

2.分散式生产

与那些只能在世界某些地区发现的化石能源和核能等稀缺能源不同,可再生能源到处都是,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收集这些分布不均、频率不一的能源。里夫金提出,就必须摒弃集中收集的传统思维。这种思维源于20世纪关于化石能源的经验。面对新能源,我们必须及时做出转变,用分散式思维,将每一个现存的大楼转变成一个两用的住所——住房和微型发电厂,就地收集绿色能源,为整栋楼房供电。

3.使用氢和其他存储技术存储间歇式能源

虽然可再生能源总量多、清洁、让我们得以生存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但太阳不会一直照耀,风不会一直吹拂,因此可再生能源多半是间歇式供应的。如果仅仅是依靠当时的可再生资源来供应自身的电力,当这些资源暂时不具备时,我们将面临周期性停电的困境。为了保障电力的正常供应,必须提前储存部分电力,以备不时之需。里夫金经过了长期的研究,最终认为氢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4.实现“能源互联网”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能源共享网络,实现分配。这一共享网络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互联网:成千上万的建筑物能够就地生产出少量的能源,这些能源多余的部分既可以被电网回收,也可以被各大洲之间通过联网而共享。这种智能型能源网络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智能公用网络系统会与天气的变化相关联,使得电流以及室内温度会随着天气状况的改变和用户的需要而改变。

5.运输工具转向插电式以及燃料电池动力车

运输是最后一个支柱,重点是改变由汽车、公交车、卡车、火车等构成的全球运输模式,使之成为由插电式和燃料电池型以可再生能源为动力的运输工具构成的交通运输网。建筑物转变为小型发电厂和创建能源互联网,使这些基础设施可以为插电式电动机、氢燃料电池车提供动力。同时,由于能源互联网的建立,电动车所需要的电可以通过共享的电网平台进行买卖,当自身电源充足时也可以将电能回输到电网。当我们把插电式汽车和氢燃料看做潜在的发电厂时,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提供的分散式电能数量将是巨大的。

把这五部分结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科技平台。这个平台是一个应急系统,它的价值和功能和其中的组成部分截然不同,换句话说,这五部分之间的协同作用将实现“1+1>2”的整合效应,树立一个新经济的范例,它可以改变整个世界,也能改变我们。

如何因应“第三次工业革命”

1.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培养劳动力

高中和大学都需要开始培养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劳动力,课程安排也需要把重点转移到前沿信息、纳米技术、生物科技、地球科学、生态学、系统理论以及各种职业技能,包括制造和销售可再生能源技术,将建筑转化成小型的发电厂,安装氢气和其他存储技术,搭建智能公共事业网,制造使用氢燃料电池的交通工具,建立绿色物流网络等。我们应该认识到,要想让学生在可持续发展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生存和获得工作,就必须让他们具备专业技能、技术和职业技能,为此我们最好提前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2.培养生物圈保护意识

专业技能和技术对于向第三次工业革命过渡至关重要,但如果过分强调技术和技能,而不改变学生的观念,这样培养出来的劳动力就会用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实用主义心态去开展经济活动,这就本末倒置了。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高效劳动者的职业工具,而且要使他们重获“亲自然情结”,有意识也有能力去保护和管理我们的生物圈。

科学家发现,人类生来就是具有同情心的,我们的本性并不像很多启蒙运动家所说的那样缺乏理性、冷淡、贪婪、好斗而且自恋。相反,人类富有爱心、热爱交际、合作性强而且相互依赖。随着历史的变迁,同理心也发生了变化。狩猎社会人们只同情部落里有血缘关系的人;灌溉农业时代,人们也同情那些与自己宗教信仰一致的人;工业时代,同理心的范围延伸到与自己思维相似、国籍相同的人身上。如今,能源通信系统再次更新换代,这必将会导致更加明确的分工,这样又会促进个性化发展,加强自我意识。人类不断加强的自我意识会使我们的同理心不断增强。因为我们的个性越来越强,我们认识到我们的生命是独特的和脆弱的。这种“唯一一次生命”的存在感让我们能够体会别人独一无二的人生旅程,让我们能够对别人表示支持。从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同理心开始跨越国界,延伸到生物圈的界限。我们认识到生物圈是不可分割的社区,我们应该同情其他同胞,并把其他生物当做我们的亲人一样对待,这也就是所谓的生物圈保护意识。因此,在一个全新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生物圈的一部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同理心体验+分散式合作

当人们在一起讨论的时候,把他们的经历结合起来得到的结果要比一个人思考的结果更理想,这就是分散式教育的出发点。传统主导的教学方式从上而下,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竞争性而且独立自主的个体。而分散式合作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的社会属性。新的观点认为知识不再是客观独立的,而是我们对共享经历的解释。寻找真相就是懂得万事万物是如何联系起来的,通过与他们深入互动,我们才能发现这些关系。扁平式学习鼓励学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体会他人的感情和思想,通过这样来增强学生的同理心。我们的经历和相互关系越多元化,同理心就越能发挥作用,我们就越容易理解现实,越容易理解我们每个人是如何融入整个大背景的。把教育转变成同理心体验和分散式合作的学习过程,并把这个过程延伸到整个生物圈。这样,我们就能培养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相配套的判断力和意识。

总之,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一项全社会实践。这一进程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包括政府、工商界、公民社会组织和个人都要参与。城市、地区、国家基础设施的革命性变革,最终当然也会影响到所有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的方式都将改变。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

1.罗马的生物圈规划

罗马市长乔瓦尼·阿莱马诺邀请里夫金和他的团队为罗马制订一个40年期的总体计划,以将西方文明中第一个伟大的城市转变成体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城市。该计划将把罗马地区改造成一个综合的社会空间、经济空间和政治空间,将其嵌入到一个资源共享的生物圈之中。罗马生物圈是由三个同心圆组成的。内圈包括具有历史意义的核心区和居民区。市中心有许多开放的工业区和商业圈。工业区和商业圈之外,土地变得更加开放,形成农村地区,围绕着大都市。这种生物圈模型注重不同区域之间的连接性,将周围的农业地区同商业区以及历史核心区和住宅区恰到好处地连接起来,当地居民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然后通过便捷的电网输送到各个地区。

具体讲,内圈将效仿纽约和芝加哥,利用符合古罗马建筑特色的建筑技术,将市中心废弃不用的办公用房改建为住宅区。这个计划要求保留具有特色的历史建筑,同时将这些历史建筑的内部空间改造成为公共空间,就像古代罗马的别墅一样。罗马城的绿化计划还包括在历史核心区修建数千个小型花园。工业区和商业圈,作为罗马经济的核心区,根据计划,将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示范区。整个工商业区内遍布着代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企业,包括一些科技工业园区、新建的大学、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等。工商业区将被设计成有着大片绿色空间的工作区域,该区的建筑是无碳大楼和工厂,它们使用的能源都是当地生产的可再生能源,而且集中供暖、集中供电,其他能源也是通过一体化的设备集中提供。至于绿色外圈(农村地区),根据罗马总体规划的要求,那些未被充分利用的农村土地将会重新开发,开发方式就是引进数百个有机农场,采用生态耕作方式种植当地水果、蔬菜和谷物。可再生能源园区将会遍布整个农业地带,恰到好处地融入整个环境之中。

2.圣安东尼奥的绿色商业规划

圣安东尼奥市是美国的主要城市之一(位列第七),但与其他许多大城市比起来却相对贫穷。所以,作为第一个落实面向“第三次工业革命”总体规划的城市,实际上“圣安东尼奥市的绿色商业规划”提供了一个贫穷城市开展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范例。

该市薄弱的制造业基础则为落实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规划提供了便利,因为制造业活动比其他城市少,而且制造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少,所以该市可以在碳足迹较少的情况下落实新的规划。而里夫金给该市算了一笔账,在2010年至2030年间平均每年将会支出160亿美元用于经济发展,而只需其中的5%,即8亿美元,该市就能实现向新经济时代的转型。换句话说,该市20年间投入一年的经济收入,它就将成为美国首个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走在前列的低碳城市。

该市的市营电力公司CPS和市政府一起在推动和落实规划时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很大的贡献。CPS每年贡献该市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而且与私营电力公司相比,CPS公司历来保持较低的电力价格。在对未来能源进行对比排名时,CPS选择了两种能源道路,这两条道路都很看重核能和风能,并且十分关注太阳能。但最终由于“核电站危机”促使CPS开始着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圣安东尼奥市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现在已高达9.1亿瓦,该市计划到2020年这一发电量达到15亿瓦。CPS也几经开始建设智能电网,计划两年内为圣安东尼奥大都市区新建4万米长的智能电网。此外,CPS公司还与通用汽车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将为通用雪佛兰Chevy Volt车型建设充电站。总而言之,圣安东尼奥市已经踏上了向第三次工业革命转型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