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1 / 1)

循环经济 严行方 3267 字 3个月前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选择的切入点不同、国情不同,所以,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实践也各不相同。我们借鉴国外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实践,重要的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我所用。照搬照抄别国模式,是没有出路的,必然要付出沉重代价。

正如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会长吴季松所说: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不能盲目模仿西方国家的做法,“一个是西方现在做的标准我们可能达不到,另外一个是他们走的错路我们不一定非要再走一遍。” 1

我国要正确推行循环经济、不走或少走弯路,就必须首先认清我国国情和经济现状,选择适合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加强宣传,立法先行。

我国借鉴西方循环经济发展经验,可以从以下4方面入手:

国际经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学习世界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目的是为我国大力推行循环经济提供有益参考。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和基本经验表明,循环经济是本世纪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方式,也是我国当前建立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相关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发展循环经济的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2:

构建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国外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表明,一定要立法先行,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把循环经济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在各个层面上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法律、法规,这是我国最需要借鉴的宝贵经验。

为此,我国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进程,制定完善的节能、节水、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制度,出台废弃物回收利用政策、促进资源多重利用,同时要提高执法监督力度。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国外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都是在人均GDP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基本进入后工业时代后才开始的。与它们相比,我国的国情、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人口规模都有很大差别。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2004年GDP总量约占全球4%,但消耗的一次性能源已经占到全球的12%、淡水占15%、氧化铝占25%、钢材占28%、水泥占50%。所以,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不能照搬照抄国外模式,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扬长避短,不至于重走国外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出现的弯路。

循环经济是我国新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

在过去,我国发展经济过度依赖资金、自然资源和环境投入,主要是以量的扩张实现经济增长。今后,我国要更多地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进步、以资源节约和提高效率实现经济增长。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条主要途径。

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

这主要包括:要通过制定产业政策,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利用国债等渠道进行投资引导,在各行各业促进循环型生产环节的形成;要研究制定对使用循环再生资源生产的企业和产品,给予减免税和优惠贷款的政策,鼓励企业使用循环再生资源;要通过调整资源型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自然价格形成机制;要建立消费者回收付费制度;要制定绿色采购政策,政府对使用再生材料的产品实行优先购买,以此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方向和企业生产方向。

用科技进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科技进步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之一。要关注和研究循环经济中遇到和出现的技术问题,加大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逐步形成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

与此同时,要积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政策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

发挥企业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主体,不但要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承担经济责任,还要承担社会责任、环境责任。重点要搞好企业内部的物质循环,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探索企业层面的集约型增长模式。

要通过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和其他形式的企业共生模式,在企业之间形成梯次开发的良好格局,形成无废弃物生产的企业群体,从而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加强对循环经济的舆论宣传

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发展循环经济的舆论氛围,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到社会和企业文化中去。政府、非政府组织、非赢利组织、社会团体、社区、企业,都要参与到对公民进行循环经济发展教育的工作中去,在全社会树立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这是和谐经济、和谐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废品再生,重点放在包装物品

国外的循环经济发展实践,有许多是把重点放在废品回收,尤其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废旧包装回收、利用上,从而使得循环经济“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唤起民众的参与热情。加上政府制定了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循环经济很容易走上健康轨道。

墨西哥、巴西两国的废品再生经验,就很值得我国借鉴。

墨西哥的废纸回收和再加工

墨西哥的造纸业是18世纪初逐步发展起来的。1948年,墨西哥的主要造纸厂联合成立了墨西哥木质纤维与造纸工业全国委员会,下设原材料委员会,进行回收业的协调、组织和企业之间的调剂,提供信息、统计资料,并且与大回收站进行合作,以便保证原料稳定供应,在业内很有约束力。

1982年,墨西哥成立了包装材料与包装物协会,目前拥有几百家最有影响力的包装企业,成为该国最大的包装行业组织,在国际上都享有较高声望。

墨西哥造纸业中的回收料使用率达72%,在世界上属于比例最高的。最早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口纸浆,成本上升,产生了回收纸工业;发展到现在,除了国内回收废纸以外,还专门从美国进口废报纸、废品分拣(比例约占20%)。

国内废纸回收主要有3条渠道:

一是个体回收户(拾荒者)。由于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墨西哥40%的家庭处于贫困线以下,有30万户家庭从事废弃物回收,成为废弃物回收的基本队伍。

二是回收站。由政府安排街区集中处理垃圾,然后运到大回收站分拣,再送到造纸厂作原料。

三是企业回收系统。墨西哥最大的造纸集团公司COPA—MAX拥有25年废纸回收再利用经验,具有覆盖全国的废弃物回收系统,并且与连锁零售、各大商场签约,定期回收纸、铝、金属、玻璃、塑料与复合材料包装物等,甚至在美国南部还有海外收购点。正因如此,该公司内部具有专门的分拣机构,造纸使用回收料比例达65%,牛皮纸100%是用回收料生产的。该集团把回收来的废利乐包,转给利乐公司在墨西哥的回收系统 3。

巴西的废弃物回收利用

巴西的城市垃圾大部分是经填埋处理的。最近10年来,由于实施资源回收计划、加强分类回收,巴西已有237个城市实施城市垃圾回收利用,其中圣保罗市的回收利用率已经达到10%。

巴西的城市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一共分为5级:一是大回收(使用)企业;二是大型回收公司,具有车辆设备和回收资源控制能力;三是私人卡车回收户;四是大回收站,即在政府和大企业支持下的合作社,负责进行分拣、压缩打包、出售给使用企业;五是回收员,全国有50万名回收员(个体或合作社社员)。

资料表明,巴西城市垃圾中的塑料、PET 4、铝、防腐(无菌)纸板回收利用都呈上升趋势。例如:

巴西回收利用塑料的比例(将残余塑料用于制造新产品的颗粒)达16.5%,仅次于德国(31.1%)和奥地利(19.1%)。全国大约有490家塑料回收产业企业,年回收能力达105万吨,使用77.5万吨,生产再生塑料70.3万吨,销售额约12.2亿巴元(相当于6.1亿美元),可以提供11500个直接就业岗位。

巴西2004年全国的PET使用量为36万吨制瓶,回收利用率达48%,比上年增长9%;总数达17.3万吨,比上年增长22%。2004年,巴西回收铝饮料罐比率高达95.7%,比上年增长6.7%,总共回收了12.13万吨,相当于90亿个罐,连续第4年创世界纪录。防腐纸板回收率达22.1%,总数为3.46万吨,比上年增长16.32%,在回收数量上排美洲首位,在世界上仅次于德国(65%)和西班牙(30%)。

垃圾处理,敢叫腐朽化为神奇

被称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垃圾处理,是当今国外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垃圾处理搞得最好的是德国,德国在这方面的经验非常值得我国借鉴。

德国是世界上发展循环经济起步最早、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且是全球公认的。德国循环经济起源于对垃圾的处理,然后向生产、消费领域扩展和转变。垃圾处理是目前各国环境保护中棘手的事,德国的垃圾处理体系、周密设计、高效运作,都处在世界前列。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5:

尽可能避免垃圾的产生

德国垃圾处理系统中的最高准则是尽可能避免垃圾产生。例如在大多数超市,顾客购物只能免费得到一个包装袋,如果还有需要就得自己掏钱购买,这样就会避免有些人多拿多占、回家后到处乱扔的局面发生。

不能利用的垃圾尽可能进行处理

德国政府虽然不干预企业生产何种产品,但却依法管理企业的垃圾处理。只要产品使用后会成为垃圾,生产者就要负责对其进行回收和处理,如废弃汽车、电器、电池都要专项回收,不准直接丢弃。如废电池,规定谁生产、谁销售、谁回收,“一个都不能少”。

在德国,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每个家庭的良好习惯。每家都有3个垃圾桶,分别用来存放报纸、有机物、杂物,有人专门定期上门收取垃圾桶里的垃圾,以及大型家用电器;居民也可以将金属、建筑垃圾等送到专门地点。

在德国的垃圾回收站,经常可以看到人们络绎不绝地开着汽车送垃圾,自觉按照类别投入周围的垃圾箱;垃圾回收站设有专门地方,整齐地存放着各种主人丢弃的但还可以使用的塑料桶、杯子、烟缸、工艺品等,廉价卖给需要的人。

处理过的垃圾尽可能填埋

《联邦德国垃圾储存规定》,自2005年起,不允许储存没有经过处理的垃圾。所以,对于实在无法简化分类处理的垃圾,首先是进行再焚烧(热处理),把有害物质成分降下来,然后进行填埋处理,保证空气、土地不受到有害物质侵蚀。

一体化产品政策和原料流量管理

根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德国政府、民间、工商部门通力合作,贯彻实施一体化产品政策和原料流量管理,努力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少地产生垃圾。为此,他们不断改进产品结构设计及相关服务,完善生产原料;分析和控制与垃圾有关的材料流量,排除不必要支出;提高产品寿命。

例如,仅仅是一个螺栓,生产时他们就会将螺栓头的一圈镟出一个斜面,镟掉的铁屑当即可以回收,不会浪费掉。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来,如果没有这个斜面,螺栓头在凿入孔内时往往就会被锤子击扁,致使螺母无法套上,螺栓就很容易报废,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有了这个斜面,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虽然这是一项简单革新,却体现了生产者的整体意识。

垃圾管理法制化

德国于1996年颁布《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管理法》,该法概括了所有关于垃圾概念的定义、垃圾拥有者的义务、垃圾流量的监控、垃圾清除的根本措施等基本规定。在此基础上,德国还根据欧共体方针颁布了其他条款,如包装材料条款、蓄电池条款、垃圾储存条款、填埋条款、垃圾证明书条款、废油条款、污水厂污泥条款、废旧车辆条款等,构成了一个严密的法律法规体系。

中国特色,循环经济也有国情

研究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必须与我国国情相结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这是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特”在哪里

总体来看,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6:

①产生背景不同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是,它们已经逐步解决了工业污染、部分生活型污染,由后工业化、消费型社会结构引起的大量废弃物,逐渐成为企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形成了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废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核心的循环经济理念和实践。

而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是,目前我国还处在压缩型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较低阶段,为了寻求综合性、根本性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解决复合型生态环境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借鉴国际经验,一方面发展自己的循环经济理念与实践。

②发展内涵不同

在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首先是从解决消费领域的废弃物问题入手,然后向生产领域延伸,最终是要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而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首先是从工业领域开始,其内涵和外延逐渐拓展到包括清洁生产(小循环)、生态工业园区(中循环)、循环型社会(大循环)3个层面。

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别,原因就在于从目前的理论和探索实践看,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直接目的是要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走出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从而解决复合型环境污染问题,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经济、和谐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应该超越资本主义

循环经济在我国的知名度远远高于国外。遗憾的是,许多学者把循环经济理论人为地复杂化,甚至有一些有识无知或别有用心的官员学者在误导,以至于一般人常常不得要领、最终迷失方向。

本书认为,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不但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而且应该超越西方国家的循环经济模式。正如国务院参事徐嵩龄所说,“如果说,20余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显著表现出超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那么循环经济可能是提供这一超越的机会。” 7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利用“自然循环经济”,将“被动型循环经济”转化为“主动型循环经济”。

例如,以草类纤维为原料的碱法制浆的污染防治,是目前一项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水污染治理重点。在我国宁夏造纸行业的污水处理工艺中,已经采用循环经济方式、实现了制浆造纸生产过程中清水的6级重复使用。但从总体上看,由于中段水污染治理模块拖了经济效益的后腿,导致该循环经济成为一项“亏损的买卖”。

如果按照这种方式搞循环经济,就是一种典型的“被动型循环经济”。该方案将达标外排水和生化污泥深加工后生产的复合肥,分别用于沙漠中的林地,在物质循环上已经很完美了,问题在于,该项环保工程的投资额和运营成本分别达到7000多万元和1500万元,一运营就亏损。

显而易见,亏损的循环经济(这是我国目前许多循环经济实践的通病)无法持久下去;而循环经济本质上和“不经济”并没有必然联系。不解决这个问题,“被动型循环经济”就会和末端治理一样,成为发展循环经济本身的瓶颈。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被动型循环经济”发展成“主动性循环经济”。

具体到本案例来说,可以通过调整排放标准、简化管理环节,千方百计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促使其有利可图。

也就是说,要通过建立一种“既循环、又经济”的经济运行模式(即“主动型循环经济”),来自觉促成循环经济的良性互动 8。

1 王迅:《要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循环经济》,2005年10月19日中国有色金属报。

2 杨华峰、冯俊文:《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启示》,2006年4月27日财经理论与实践。

3 《墨西哥和巴西包装行业循环经济考察》,2006年2月27日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网。下同。

4 PET是英文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它是以石油中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原料,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形成的树脂之一。PET瓶综合性能优良,在饮料行业有广泛使用。

5 曹立强:《源于垃圾经济的德国循环经济》,2006年5月16日中国改革报。

6 任勇:《中外循环经济的比较》,2005年1月20日中国环境报。

7 范小克:《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2006年5月7日博览群书。

8 范小克:《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2006年5月7日博览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