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企业的调查和理论分析,目前我国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扭曲,是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最大障碍之一。要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就必须重新构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成本与价格形成机制。
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当务之急是抓好以下4项工作:
推陈出新,构建成本价格体系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直至打破原来一整套不包括环境因素在内的成本价格体系,破旧立新、推陈出新。在这方面,要抓紧以下几项任务 1:
提高初始资源价格,提高循环经济比较利益
循环经济的基础是资源消费减量化。初始资源使用权和市场价格较低,对资源消耗无法形成足够成本压力,企业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资源与废弃物的动力就不足。而提高初始资源价格,能提高循环经济比较利益,从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其具体做法是:
①理清基础矿产资源产权,消除资源开采无序化,提高资源开发成本和回采率。
②资源勘探费用要得到合理补偿,杜绝各种途径的私挖乱采。
③对国有矿产资源征收合理资源使用费,按照储量而不是开采量征收使用费,避免容易开采的富矿有人开采、其他资源被抛弃现象。
④提高地下水、河流径表水取水费标准。
⑤提高矿工待遇和作业条件,防止开采企业以恶劣的劳动条件和低劣的工资待遇获取暴利。
提高废弃物排放成本,增强循环利用废弃物的成本优势
过去没有把环境作为经济要素进行合理定价、有偿使用,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在要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就必须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中充分考虑环境成本要素,大力提高废弃物排放的环境成本,从而使得以保护环境为目标的循环利用废弃物,在经济上具有比较优势。只有这样,企业和个人才会乐于推动循环经济。
降低废弃物再生利用成本,提高再生资源比较利益
把废弃物变成再生资源,往往需要复杂的技术处理过程,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这种再生利用成本不降下来,企业和个人就不会有自觉实施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为此,政府应当对这些企业给予一定补偿和财政支持,帮助企业降低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成本,提高再生资源的比较利益。
降低循环经济交易成本和市场开发成本,提高循环经济效益
从国际经验看,这方面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政府通过绿色采购、在同等条件下市场准入优先等政策,在政府采购中优先选择循环经济产品,降低循环经济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
②政府采取免费认证、赋予标识的办法,为循环经济产品进行公益宣传,提高其社会公信力,降低企业的市场开发费用。
③政府免费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培训、管理咨询、服务指导,降低消费者的市场信息搜索成本。
④政府免费为企业提供国际合作指导,引导企业利用国际资源。
⑤政府投资建设循环经济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创造基础条件。
生态园区,评价体系有章可循
在循环经济领域,我国最早推出的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是“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业技术研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据此首次发布了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建设、管理、验收的3项标准,这就是2006年9月1日起实施的《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这表明,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在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已经建立起来了。
在2006年3月2日召开的该课题验收会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段宁透露说,这项我国首创的“生态工业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已经列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国家标准研究项目 2。它对构建和完善循环经济理论和方法体系、对于行业和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都具有指导意义,能对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
揭示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
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紧密结合国情,通过理论和方法创新,瞄准我国在推进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实践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技术问题,研究解决我国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一体化方案。
正如段宁所说,建立循环经济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从自然科学层面深入分析资源和环境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有助于从深层次挖掘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
初步形成循环经济理论框架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提出了4条循环经济规律,揭示了物质强度下降、经济总量上升相对变化速度之间的内在规律,从自然科学层面阐明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物质减项定理和完全循环原理,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
该课题比较系统地进行了循环经济、生态工业指标体系和规划指南的研究,在对生态工业的技术内涵、特征进行界定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用来衡量和评价生态工业技术综合水平的递阶层次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
分析产品生命周期
通过采用工业生态学分析方法,建立基于我国国情的一种新的生态工业分析方法(产品代谢分析方法),提出从产品生产的源头分析其代谢过程,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工业代谢的机理和本质;将国家层面的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与行业层面的物质流分析结合起来,全面、深入研究我国物质流的总体状况和重要战略资源物质流状况;分析产品生命周期的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效补充了工业生态学原来的产品周期分析方法。
关注生态工业园稳定性研究
通过首次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法,研究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稳定性结构影响因素,开创了我国生态工业理论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其研究结论,可以直接应用于制定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政策,为工业园区的工作重点、人财物力重心的投放方向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各级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部门,及早预见、预防生态工业园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各种不稳定现象。
服务国家中长期宏观政策制定
这方面比较重要而突出的是“赶不上定理”。“赶不上定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程度的预测、分析、评估工具,将它与其它方法结合起来,可以用来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结构调整的规划和评估。
“赶不上定理”认为,物质强度只有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才能大幅度降低、结构调整只有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才能成功实施、人类经济只有在物质循环条件下才能得到持续增长。
上述理论虽然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显得过于深奥,但毫无疑问,它为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中长期规划,以及宏观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表明,它对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功不可没,并且已经成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一部分。
企业评价,重新构建指标体系
循环经济的重点在企业,未来企业的发展模式,毫无疑问应该面向循环经济。随着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只有面向环境、基于循环经济思想的企业,才会越来越受人们青睐,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会得到极大提高。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将不再具有实用价值,必须以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取而代之。
按照这样的要求,必须重新构建符合循环经济特征的各项指标体系,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绩效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在设置指标体系结构时,除了要考察企业的经营效果外,必须将企业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由于实施循环经济所导致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环境效益的正面影响,以及各种负面影响,全部包括在内。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反映企业绩效。
为此,有专家认为,指标设计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效果、绿色效果、能源属性、生产过程属性、销售和消费属性、环境效果、发展潜力7个方面对企业的影响,并且分别设定对应指标,从而形成一个由目标层、准则层、基础层构成的绩效评价层次结构。具体包括 4:目标层。
目标层是指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表明这是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总目标,也是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经营水平的量度。也就是说,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内,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协调的基础上,企业所能达到的实际水平。
目标层是准则层、基础层的概括,下面细分为准则层和基础层。
准则层
准则层是指企业绩效评价的重点不仅仅要放在经济效益上,更要从环境效益出发、面向环境,从而避免传统方法中忽视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的缺陷。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当在准则层下面细分为7个方面来加以考察,具体包括:经营效果、绿色效果、资源和能源属性、生产过程属性、销售和消费属性、环境效果、发展潜力。
基础层
基础层是指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需要通过影响企业绩效的一些最基本的因素所形成的指标来反映。它们反映的是影响企业绩效的某方面的基础信息,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最基础层。它们分别是:
①经营效果。具体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人均利润率等。
②绿色效果。具体包括:员工环保意识、企业社会形象、管理人员环保意识等。
③资源和能源属性。具体包括:绿色能源使用率、能源利用率、材料利用率等。
④生产过程属性。具体包括:过程废物利用率、环保设备所占比重、绿色工艺实施程度、高新技术应用程度等。
⑤销售和消费属性。具体包括:产品回收率、包装可回收性、售后服务、绿色使用等。
⑥环境效果。具体包括:环境成本、“三废”排放量、污染物回收利用率、事后污染处理费用等。
⑦发展潜力。具体包括:资本积累率、销售增长率、资产负债率、技术装置潜力等。
企业评价,重新构建评价方法
循环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绩效考核,除了要有符合循环经济条件的一整套评价指标体系,还必须有相应配套的评价方法。
企业绩效评价,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现在又加入环境影响因素在内,评价过程更为复杂。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评价,显得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循环经济的多层次、多因素、多目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符合科学、准确的客观要求。
循环经济评价方法的依据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法,都必须首先确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和标准。根据我国国情,目前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和标准建议。
循环经济评价方法的运用
总的来说,科学、准确的循环经济评价方法,应当坚持模糊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用它来对企业绩效进行量化考评。
由于这种方法异常复杂,要用到许多高等数学知识,对于一般读者而言过于深奥,所以我们这里略去具体推导和演算过程,只通过一个实例来略作分析。具体计算过程虽然复杂,但考虑到评价效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是值得一试的。
例如,某大型酒厂年销售收入12.2亿元、利税3.2亿元。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给所在城市的水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过去每年排放的废水量达410万吨、化学耗氧量(COD)达1600多吨,被当地政府列为污染排放大户,是污染源的重点控制对象。
为了实现发展生产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标,该企业从1994年起开展清洁生产工作。针对原料管理、工艺技术、规章制度、员工素质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加强员工岗位培训、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改进工艺和设备等措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前后(1997年与1993年)相比:年销售收入由0.96亿元增加到12.2亿元;利税由0.2亿元增加到3.2亿元。在产量成倍增长的同时,废水排放量却由410万吨下降到363万吨,COD浓度由4365mg/L下降到250mg/L,COD总排放量和排放浓度均达到国家和地方标准,实现了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相协调的预期目标。
上面是各项数据的具体描述。通过运用高等数学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因素权重确定法,结合专家评判,对该企业绩效以及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价,确实可以得出绩效“较高”的评价 5。
1 齐建国:《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构建新的成本与价格体系》,2006年6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 李禾:《循环经济将有标准可循》,2006年3月3日科技日报。
3 郭薇:《循环经济将有标准可循:国家环保总局将颁布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2006年3月27日中国环境报。
4 李健等:《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04年第14卷第4期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5 李健等:《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04年第14卷第4期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