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读书不多、见识不广、财商不高,以前也没想过什么创业,恐怕在这方面没什么优势。诚然,财商高低与创业成功有诸多联系,但比这更重要的应该是选对投资项目,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项目投错了胎,要想赚钱就很难。
他从书生到富翁无关财商
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赵松青从中学物理老师到投身创业,不但和财商毫无关系,而且简直可以说他的财商并不高。
在许多人看来,做老师蛮好的,可是赵松青却觉得缺乏**。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眼就可以看到自己20年以后的样子,日子像一杯温吞的白开水。”
在工作了两年后,他怀揣着5000元积蓄准备自主创业。没想到,一位朋友听了他的设想后笑得岔了气,说:“5000元在北京做个小买卖都困难,你还说什么做一番事业?”朋友的哈哈大笑令他受到莫大侮辱。而直到这时候,赵松青的确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够干什么。暑假过后,在全家和朋友没有一个人赞同的情况下,他毅然辞职了,准备先断了自己的退路再说。
由于平时对市场没什么研究,所以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整整一个星期,每天就是翻阅那些报纸、杂志和看过的书,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丝灵感。结果,这些项目不是投资太多就是需要有研发过程,完全不适合自己。到了第六天夜里,赵松青心里默默地同意了其他人的看法:自己财商低,不是一块创业的料。
他愤懑地一屁股坐在地上,没想到,这时候屁股底下发出了一种怪声,就像抽水马桶抽水时所发出的那种声响。仔细一看,原来是父亲从美国带回来的一种冰箱贴,制造成马桶的样子。拿手一摁,就会发出抽水般的声音。突然,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第二天,他就去买了一份《精品购物指南》报,从上面的分类广告中,找出几个希望承接制造礼品的小工厂电话。联系了几个都不理想,只有门头沟有个小厂已经好久没生意了,所以厂长在电话里反复强调,他只要有一点蝇头小利就愿意干。赵松青连忙跑过去,一看所谓的工厂实际上是个村办小作坊。管它呢,双方彼此彼此,一对难兄难弟。当天晚上,凭着自己学物理的功底,他就拿出了制作工艺图,可是怎么也发不出抽水马桶的声音来。
天亮后,他手里捏着图纸跑到大兴一个玩具厂,谎称自己是中学老师、想在课外活动中教学生一点有用的东西,所以前来请教。厂方非常热情,专门叫来一个老技师进行讲解。讲解以后才知道,其实这东西很简单,只要将声音模拟到一个模块上就行。
与此同时,老技师还热心地给他介绍了一个生产模块的工厂。赵松青跑去一看,对方报价每个模块0.32元,如果生产3000个三天就可以提货。赵松青二话没说就订了货,然后马上跑到门头沟去,对方报价是每个成品1.22元。
回到北京后的第二天,他就开始跑各商场的玩具柜台。因为实在不知道这个产品该销往何处,所以只好一家一家地跑。后来经人指点,这种既没有商标又没有谁见过的“三无产品”怎么能放在大商场里卖呢?应该是放在私人摊位上代销最合适。
他一拍大腿,马上转向跑北京的所有小商品批发市场。结果,这些小老板们非常感兴趣,六元钱一个,三天内就订出了1000多个。于是他马上又向生产厂家追加制作一万个。对方自然是高兴万分,因为生产批量大了,还主动让出了0.2元的毛利。就这样,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赵松青一共卖出1.3万个“抽水马桶”冰箱贴,刨除所有开支和制作费用,一共赚了五万元。
就是凭着这五万元钱“第一桶金”,赵松青马上见好就收,改做其他新产品。因为在他看来,当时已经有几个工厂在模仿生产这玩意了,市场价格也一下子跌去一大半。他预测第二年(1998年)夏天将会酷暑难熬,所以把这五万元全部投入了冰枕产品。
果然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但由于几个厂家同时推出了这种产品,相互压价非常厉害。而他的产品因为成本低,所以在竞争中取得了优势。1998年8月,他的五万元已经变成70万!
赵松青用这70万元成立了自己的商贸公司。冒了一次险以后,他再也不敢把所有资金全部砸在同一个项目上了,而是陆续开发出了五个项目。到2000年末时,他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就已经赚到了600多万元。
当年那个听说他要用5000元创业笑岔了气的朋友,后来竟说他是一个极富财商的人。每次听到这两个字,他都不知道是点头还是摇头好。因为当初不要说他看不懂财务报告了,对怎样管理一个企业完全没有一点概念。如果说这也叫极富财商,那不是恭维也只能说是牵强附会。[1]
怎样选择投资项目
容易看出,赵松青当年的成功与选对项目有很大关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笨办法,三年赚百万。”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这样的创业项目呢?这里以小型工厂为例来加以说明。投资小型工厂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选什么项目好?开在哪里?怎么开?确实,定位、规模、选址就是开办小型工厂的三要素,这不但会影响到你的资金投入,更会决定着它今后的生死存亡。
关于这方面,以下思路可供参考:
短缺缺口
短缺是经济谋利的第一动因,哪里有短缺,就说明那里的市场需求旺盛,从这里打开缺口、形成产业更容易获取利润。
按照这样的逻辑,空气甚至也可以成为一种商品。事实上,如果是在高原地区或相对密闭的房间里,空气真的能卖钱,因为它在这些地方是严重短缺的。
按照这样的思路去选择投资项目,就很容易找到方向。当然,由于开办工厂必然要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所以在研究短缺缺口的时候,就必须考察这种短缺形成的原因、过程和时间跨度,一句话,要从长计议。
时间缺口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许多人最缺的并不是钱,而是时间。各种先进交通工具如这几年全国各地大力建造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地铁等,在方便乘客快速到达目的地的同时,实际上追求的就是时间。
从这个角度出发,方便食品能够给消费者节省用餐时间、平板电脑和手机能够为消费者节省办公时间、健康食品和保健品能够延长人的寿命时间,在这其中就永远充满着投资机会。
价格与成本缺口
同样的产品,价格卖得越高利润越好;同样的价格,进货成本越低利润率越高,这是一条简单的真理。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无论你生产的产品能比别人卖出多好的价格;或者虽然价格不能比别人卖得更高,可是生产成本和费用却能更低,这里面就都蕴藏着无限商机。退一步说,如果实在做不到这两点,能够用价格更低的替代物加以替代,其中同样会蕴含着可靠商机。
这方面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可以说,大凡随着科技进步出现的新产品,其中都包含着这两大因素。至于后者所说的替代物,如同样的产品虽然已经有了进口货却仍然可以生产国产货,只要它的成本和价格比进口货低甚至低很多,就都属于这种情形。
方便性缺口
时代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促使有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方便、实在,而只要你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能够满足顾客这方面的要求,就会有立足之地。
例如,手机费用并不比固定电话低,可是它的优势是能随身携带,方便外出时联系;汽车比摩托车价格贵,它的优势是方便跑长途,并且载客量大、坐着舒服。
再如在小型商业投资中,虽然小区附近已经有了大型超市,可是小区门口的烟酒店仍然生意不错,就是因为它在向小区顾客提供烟、酒、公用电话服务时,同样的价格会有更方便的服务,至少可以少跑一段路,说不定没带零钱还可以临时记个账,这都是它的方便之处。
通用性需求缺口
消费者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日用杂品,品种多、花色多、规格不一,其中必定有一些是生产厂家较少、市场需求紧缺的产品。善于通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缺口(有时候不用调查你就能感悟得到),看能否通过生产满足这一市场缺口?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当能就能从中获利了,这就是你的投资项目。
可以说,人类社会每天的衣食住行中,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这种商机。当存在着这种缺口,别人还没有发现,你却已经捷足先登时,就表明你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投资机会。
价值发现性缺口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已经公开的用途,但还有它尚未被挖掘出来的潜在用途。你要关心的重点不是这种大家都已经知道的用途,因为既然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很可能这方面的市场就已经基本饱和甚至供大于求了;你更应该关心的是它的潜在用途。如果你能比别人更早发现某种商品的价值性缺口,这里面就潜伏着巨大商机。
例如,前几年爆发“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后,人们突然就发现板蓝根也具有防治“非典”的作用。这时候无论有多少板蓝根都是供不应求的,黑市上的价格翻涨了好几倍,就是这种价值性缺口发现的结果。
中间性缺口
社会经济领域的生产和消费是一环套一环的,而在这一环扣一环之间就可能存在着某种缺口甚至断裂,从中就很容易找到投资良机。
例如,当年美国淘金热中有数百万人从全国各地去挖掘金矿,如果你能想到这些人不可能每人都随身携带着矿泉水,而实际上他们谁都离不了要喝水时,这时候生产并提供矿泉水出售就是稳赚不赔的行当。
战略性缺口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国家战略(宏观)计划,这些战略性计划各有特点,但必然会给投资者由此带来战略性缺口商机。
回过头来看30年多前我国开始的改革开放大潮,当时有几十上百万公职人员主动“辞职”、“内退”、“下岗”、“停薪留职”,开办工业、商业、服务业,结果绝大部分走上了致富之路,从而避免了最终的被迫“失业”,这些人实际上就很好地利用了这种国家战略性缺口改变带来的机会。
回归性缺口
许多生活用品尤其是时尚商品在沉寂过一段时间后,会掀起一股复古风。好好把握这种规律和消费趋势,就可能会从中找到投资良机。
例如,这几年红木家具又重新开始流行起来了,许多人甚至又怀念起20多年前流行的那种像砖块一样笨重的大哥大手机,纷纷重新购买使用,实际上这就是回归性消费缺口在起作用。
综上所述,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一定要从市场需求的产生和满足方式在时间、地点、成本、数量、对象上的不平衡状态中去进行考察。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你就会发现几乎遍地都是机会。
1 赵松青:《5000元创造奇迹》,载《中国·城乡桥》,200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