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因为百折不挠(1 / 1)

创业是“天下第一难事”。或者说,如果一个人自主创业,并且还能取得成功,那么他无论处在古今中外都可以过得不错,至少也会被人贴上“成功”的标签。

但现在的问题是,几乎所有创业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唯有如此,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精神就成了农民创业中一种非常宝贵的财富和优势。

创业需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任何人在创业之初,都要考虑好创业成功和失败分别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尤其是后者。因为相对来说,项目赚钱了一切好办;而失败的结局是很多人不愿接受也承受不了的。

特别是对于农民创业来说,这个问题一定要考虑清楚。如果家庭条件较好,创业失败可能还不致于会影响吃饭;可是对于比较穷的家庭来说就不一样了,很可能会倾家**产。特别是有些创业者是真正的一穷二白,当他们抱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态去创业、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时,其后果想想都有点可怕。

贾军原来在外资企业工作,后来因为一位朋友的小孩在接受一家护理机构的上门日常护理,于是从中得到启发:我能不能开办了一家“超市”,把婴幼儿服务项目进行打包组合、放在其中让顾客任意选购呢?

她为自己的这个想法欣喜不已,可是与朋友探讨后,并没能得到大家的认同;但她经过深思熟虑后坚持认为,中国每小时有2000名婴儿出生,这个市场非常大,既然这样,就值得去做。

但直到此时,贾军对这个行业实际上还是一无所知,甚至连一个完整的计划也做不出来。所以,从1998年10月起,她连续七个月进行创业前期准备,包括了解市场信息、了解国外的教育模式、实地调查等。而仅此一项,她就把家里的存折、朋友的小金库都掏空了,先后筹资70万元。

遗憾的是,在1999年3月开业后的半年中,她的东方爱婴中心不仅没有盈利,甚至累计营业额也没能超过六万元;可是她每个月的开支就要达到六万元。这样一来一去,每月至少要亏五万元。加上开业时的新闻发布会、办营业执照、注册服务商标等费用,半年下来累计亏损69万元!

这真是雪上加霜啊!这时候的贾军不得不重新反思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看是不是有什么考虑不周的地方?但一番论证下来,她从顾客逐月增多、场地慢慢变好、人员越来越专业的变化中坚持认为自己原来的选择没错,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有了这样的基本判断,她继续壮着胆子四处筹钱,从亲戚朋友处融得了第二笔资金,终于在开业后第六个月实现了盈亏平衡!而在经历了“借钱-亏损-借钱-盈利”的过程之后,东方爱婴中心也终于迎来良好的资金循环局面。

贾军这种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是她后来取得成功的先天保证。当初她有没有考虑过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应该有,但她每一次反思都更坚定了当初的选择,否则也不会“一错再错”下去了。

截至2013年5月,东方爱婴已经从当初的一间教室发展成拥有12个直营城市、管理9大公司、加盟连锁全国180多个城市500余家早教中心的中国第一早教品牌。

创业的难处主要表现在哪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么,农民创业的难处主要有哪些呢?这里做一个简单的归纳,以供借鉴:

看不清自身所处环境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政府过于务虚

我们经常可以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文章:“去创业吧,去赚钱吧,去创造自己的饭碗吧……”,甚至在头版头条也会出现“政府尝试造一批小老板”这样的标题。可以听出,在这“鼓励”的同时,其中多少还有一些“哀求”的味道。

然而,这样的“服务”过于务虚,效果也就或有或无。在这大张旗鼓宣传的背后,一方面是政府鼓励创业、专家倡导创业、媒体宣传创业,另一方面是创业者依旧是怕这怕那、无法绕开创业漩涡。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商务委员会等系统都不止一次地开展过免费创业培训班,但遗憾的是报名者并不十分踊跃,培训效果也不理想。

有人对此进行研究,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目前为创业者构造的创业环境还存在着误区。这些误区不解决,创业者的热情就会受到大大影响。因为归根到底,能够让创业者赚钱才是硬道理;如果创业赚不到钱甚至还要伤痕累累,再怎么鼓励都没用。

2.个人过于务实

从创业者个人层面看,个人过于务实的背后必定危机重重。

实事求是地说,现在希望自主创业的人还真是不少,但有更多的人会理由十足地问:到底干什么能赚钱?怎么干能赚钱?怎么样才能保证我今年投下10万元、明年能赚回20万?

说实话,这样的问题谁都无法回答,但事实就是如此。这种情况反映了创业者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思想,只愿意赚钱而不愿意承担风险。

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业培训项目负责人车志刚介绍,他们提供的创业指导特别细致,简直到了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创业的地步了;然而,即使这样,许多人的创业还是停留在口头上,战战兢兢、迈不开步,因为他们不肯承担风险。

所以,在掂量自己是否是一块老板的材料时,就必须考虑以上这些因素。归根到底,创业并不是个人的单相思、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如果只强调正面指导、而有意无意地忽视创业风险提示,对政府来说是危险的。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可能会带动10个人去创业,而一个失败的创业者同样有可能会吓退100个未来的创业者。

外部环境不如人意

农民能不能创业、农民创业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是否合适。遗憾的是,这一点目前很不如人意。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点:

1.兵马未动“监管”先行

从行业归口角度看,“创业”涉及到劳动就业、科技创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民营经济、投资融资等许多部门。

为了鼓励自主创业,近年来许多地方热衷于设立上述管理机构,名义上是为了更好地把这项工作抓起来,可实际上呢,每一个机构都要配备专门的人员,有了人就要有相应的办公房子、车子、位子……一句话就是要有钱。

政府的拨款显然不够,剩下的脑筋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管谁就向谁收费,结果倒霉的还是创业者!

这么多“婆婆”的多重管束,使得本来就本小利微的创业型企业望而生畏。不少创业者认为,除了工商局、税务局以外,其他管理部门实际上没有多大的存在价值。

2.资金缺口无法解决

困扰创业者最大的难题之一是资金不足,虽然政府部门多次号召金融部门“增加向小微企业的贷款”,并且出台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政策,可是小微企业的普遍感觉是,贷款难度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有增加。

表面上看,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是银行的观念没有真正转变过来,总觉得贷款给民营企业尤其是农民创业者的金额小、麻烦多、来回跑、不合算;而实际上呢,这是国有银行体制与小微企业存在着不兼容。

这就是2013年下半年我国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的初衷和政策背景。企业经营已经相对自主化了,金融机构也应当拥有完全自主的决策权,才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才会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贷款难问题。

3.审批手续异常繁琐

虽然各地都在简化创业者投资办企业的各种手续,然而,如果你想注册一家公司,仍然必须有足够的时间、精力、耐心去“跑”各种各样的“相关手续”。通常情况下,还要准备一笔不算少的车马费、公关费、注册登记费以及多种手续费。

如果你想省心省事,好,工商局大院附近为你开办的多家营业执照代办机构,收你几千块钱就能帮你办好一切手续。

也就是说,你还没有开张,就有一笔不小的费用已经莫名其妙地产生了。市场准入环节的成本和门槛之高,对农民创业者来说不啻是一种严重的阻碍。

我国早已加入WTO了,WTO规则要求所有成员国必须取消创办企业的“批准”制度,特别是取消创办各种特种企业(如银行、外资企业)的许可证制度,可是我们做到了吗?

各种跨入门槛不打破,创业成本就降下来。为什么国人在国外创业容易成功、在国内就不行呢?原因之一是现行体制扼杀了创业愿望和机会,这与政府鼓励创业的初衷是矛盾的。既然你鼓励我创业,我现在也已经准备创业了,为什么还要你批呢!

4.政府授信自己挖坑

在北京中关村,曾经连续发生过几家电脑租赁公司老板卷款逃跑的情况,不少受骗者只好到工商局去讨说法。

有人认为,受骗者不该去工商局“闹事”,而应该去公安局报案。可是这些受骗人认为,这些企业都是经过你工商局严格审核批准的,出了问题你当然就脱不了干系!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很多企业从出生开始就是假的,虚假的验资、虚假的资料,必然会一开始就埋下诈骗的祸根,他不找你工商局找谁?那些会计师事务所更是为虎作伥,只要收钱就盖章,出事是早晚的事。在上海,某机构在一年多时间里就为580家企业代办了虚假验资,虚报注册资金总额14亿元。[1]

办企业要有注册资金的做法本来就是个坑。创业者反映,他们的注册资金造假实在是被逼出来的——我创业本身就是为了来挣钱的,因为没有钱所以才要挣钱;可是现在倒好,银行贷款要看注册资金,贷款额还不能高于注册资金,注册资金少了税务局还不给增值税发票,你叫我不造假怎么办呢?正因如此,目前我国已经取消这一做法,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成了认缴登记制。

5.创业观念先天不足

2013年被称为大学毕业生“世上最难就业年”,这样的情形至少还要延续五年。针对大学生就业难,有人提出了“就业不如创业”的口号;可是恰恰是这部分人没有看到这样一个现实:中国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能力,所以注定这是空口说白话!

据国家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做的一份社会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中自信心强、有强烈好奇心、能够质疑和意志坚强的青少年仅占4.7%,只有14.9%的青少年具有初步创造力特征。这种温室里的花朵,归根到底与市场经济的无情原则是背道而驰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并不适合鼓励创业。不但如此,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1 陆一波:《为580家公司虚假验资14亿》,载《解放日报》,2008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