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年轻就是一种资本,因为年轻,更少保守、闯劲足,所以更容易走上创业道路;走上创业道路后,凭着这股冲劲,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最近流传一种说法,说“29岁是青春保质期”,29岁以后就Time out(过期)了。这就是所谓的“29岁现象。”
那么,怎样发挥年轻这种创业优势呢?
从学生时代开始创业
“年轻”的标志是学生时代,没有谁能“年轻”到学生时代之前(学龄前)就创业的。按理说,学生时代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你在学生时代就开始筹划甚至兼职创业了,那无疑就是最早、最年轻的了。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有机会得到老师的指导,对艰苦创业基本上没什么概念,所以往往能闯出一条路来。
1994年,19岁的滕云考入湖南大学,就读该校建筑系建筑学专业。1995年11月的一天,他下课后路过学校宣传栏时,看到一则学校体育馆的设计投标启事,他想,自己本身就是学设计的,这不是一个好机会吗?投标成功了当然是一大成果,即使失败了也有不少收获。虽然当时他刚读二年级,还没有任何建筑设计经验,但最后还是下定决心要参与一回。
多少个夜晚,当别人进入梦乡的时候,他却夜不能寐苦苦学习和思索。由于不懂电脑,所以常常是通宵达旦地在纸上画图,然后复印、过塑、装订。经过半个月的努力、投入了1000多元资金,结果他的投标方案并没能入选。但他也没有垂头丧气。
到了1997年夏天,江西瑶金山寺主持释怀庄在前往南岳大庙的山路上碰上滕云的朋友周琴。谈着谈着,释主持就谈到她的寺庙上来了。她说:“我的寺庙有1300多年历史了,在文革时被毁掉,庙里想重新修复,但是付不起设计费,找了许多设计单位希望能免费给寺庙设计,可是一无所获。”听完释主持的诉说,周琴说:“我有一个朋友可以免费做,他是建筑设计系学生,可以让他试试吗?”释主持听完以后连忙表示感谢。
不久,经过周琴的牵线,滕云就自费坐车去了江西萍乡,开始进行建筑设计。从萍乡到长沙,他在半年时间里来来回回往返了五六次,全是自己掏钱。每次去江西瑶金山寺,他还要给寺庙捐上一点钱,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花钱买实践”。
1998年6月,滕云在图书馆看书时无意中看到中国建筑学报上一则关于举办“首届全国电脑建筑画大赛”的消息,他觉得这时候自己已经有资本参加全国性的大赛了。回到宿舍以后,他就把消息告诉了同学们,动员大家一起参赛,结果被人讥笑为“疯子”。没办法,最后他只好一个人赤膊上阵。
在时间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滕云付出了旷课的代价,花费2000多元、熬了13个通宵,终于完成了“江西瑶金山寺玉佛殿”的电脑建筑画。不出所料,他最终成为全国获奖者中唯一的在校大学生,引起全校乃至全国轰动。
都说年轻没有失败,正是有了这种不怕失败、勤奋学习、勇于创业的精神,在他28岁读湖南大学建筑专业研究生时,就已经成为全省最大的建筑模型、电脑建筑画基地老板了。而该公司当时在湖南建筑模型市场上的所占份额就已经高达70%,跻身于湖南民营企业五百强行列。[1]
创业的最佳年龄是25~30岁
25岁至30岁这个年龄段,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大学毕业走出校门后的最初五年。按照中国人的眼光,这些人“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但是当你看到他们一个个雄姿英发地出现在高档场所和报刊媒体时,就会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创业取得了成功。
有些除了年纪什么都不具备的人或许会对此很不服气,认为他们缺乏相应工作经验;然而,对于创业,尤其是新兴行业如网络软件、广告、策划、咨询、证券、投资等知识密集型行业来说,“创新精神”永远要比“经验”重要得多。
翻开报刊上的招聘广告你会看到,大凡“有经验者优先”的主要是一些司机、厨师、超市收银员、会计之类的熟练工。上海有关部门所做的一份调查表明,八成以上已经创业或正在创业的企业老板,都是在29岁以前就掘到了他们的第一桶金;并且,这个年龄越来越呈年轻化态势。
调查报告同时还显示,一个人创业的最佳年龄就在25~30岁。因为这个时期是创新思维最活跃、精力最充沛、最好动脑筋、创造欲最旺盛的高峰期。也就是说,人在29岁以前是最具有创新精神的;如果你迷信只要凭经验就可以从事自己的工作,那么也就间接表明你对于创业来说可能已经落伍了。
1999年5月的一天,在芯片王国英特尔公司的会议室里,德高望重的英特尔创始人摩尔和格罗夫请来的是一位满脸孩子气的年轻人,在为他们讲授“如何在互联网上做生意”。这个年轻人就是当时就已经拥有3.21亿美元财富的WEBMD公司执行总裁阿诺德。
对于这些“背着书包的老板”,《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评论说:“由于电脑和互联网的缘故,通晓技术的青少年现在正逐步发现开办公司如同学骑自行车一样易如反掌。”
“29岁现象”表明,创业界论资排辈的规则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过去,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了单位后,一般都要有一两年时间的基层锻炼,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如果稍露锋芒,领导就会说你“不成熟”。现在不同了,大学毕业生一上班,领导就会要求你迅速到位、独挡一面,希望年轻人能“早点做事”。应该说,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但也应当承认,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30岁以前的中国人依然没有能力和胆量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他们更重要的任务是结婚生子,首先解决这个人生大事。如果放弃好饭碗而成为“个体户”,就恐怕连对象都难找,这也是现实。
已经过了“青春保质期”怎么办
有人说,我现在已经过了29岁怎么办?或者说,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并非所有人都要在29岁以前就创业,更不可能都会在29岁以前都成为百万富翁。如果你已经过了“青春保质期”、又有志于自主创业,这时候有这样三点值得注意:
一是创业时间虽然有早有晚,但成功不分早晚。如果你到了一定年龄仍然找不到职业方向,完全没必要惊慌,更不能认为自己这一辈子就只能这样“碌碌无为”了。只要能时刻保持创新思维和心态,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终究会有事业成功的一天。
二是成功是无法复制的。你不可能把别人的成功经验完全嫁接到自己身上来,凭空造出一个百万富翁来。所以,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要盲目赶时间;在进行人生创业规划的时候,切忌随波逐流、漫无方向。
三是在每一次创业起跑之前,最重要的都是首先认清自己。看清自己创业的方向,找到自己最容易进入的领域,加上适当的机会,这样才会更容易取得成功。
1 荷洁、文少保:《滕云:努力成就创业梦想》,载《大学时代》,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