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知道创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谁都希望能一夜暴富,但这种事情可遇不可求。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创业既要注重短期回报,更要注重长期规划,有恒心才会有未来。
冯国强是标准的“苦出身”。五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一直跟着教小学数学的父亲生活。父亲是农村人,家里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穷得连别人给他爸爸重新介绍的对象都不敢登门。
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上小学的冯国强最大的梦想是以后有钱了可以买一三轮车的北京小吃——“糖耳朵”。到了27岁时,他最大的梦想已经是能赚一辆奔驰车的钱了。
他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这种转变的呢?
中学毕业后,冯国强做起了商店售货员等临时工。由于平时喜欢画画,所以每天晚上他都要画些京剧脸谱、风筝之类的小工艺画,拿到地摊上去卖。他的作品后来在1990年的庙会上被一位老板看中,老板说他可以负责包销,就这样,冯国强每个月能有700元收入,相当于当时大学毕业生大半年的工资。
1995年冯国强26岁时,他家附近先后有三户人家在装修房子,从马路边找来装修工人,最后请冯国强出清垃圾,他一共赚了300元。从中他体会到,干这个活虽然累些、脏些,可是比画小工艺品来钱更快。所以,他干脆买了辆旧三轮车专门给人清运装修垃圾,第一个月就赚了1000多元,有时候一天就能赚个六七百元。后来认识的人多了,生意越来越好,他干脆投资两万元买了辆二手130卡车,一个月就把本钱赚了回来。
由于当时很少有专业的装修公司,装修工买材料每次都要花一两百元运费,这样,冯国强就把汽车直接包给他们拉货。
在和这些装修工、装修材料商打交道过程中,冯国强慢慢学到了其中的窍门。1997年4月,一家餐厅准备装修的,他接下了清理建筑垃圾的活,谈好价格是500元。可是当他按照约好的时间去运垃圾时,老板愁眉苦脸地告诉他说,装修工人全跑了。
于是冯国强试探地问:“要不我来试试?”老板开始时根本不相信他,因为对他不了解,可事到如今也没别的办法,于是没好气地说:“我原来和别人谈好的费用是14万元,现在已经损失了2万元,所以我最多只能给你12万元;并且要在30天内完成,材料和质量不能有任何问题,否则我一分钱都不会付给你!”
冯国强因为从来没干过装修,所以心里也没底,根本就不知道究竟要用几个人,糊里糊涂地就去找了两个瓦工、两个木工、两个小工,并且连夜绘制装修草图给老板看。老板一看说:“还行,比原来的那个设计要好!”然后就预付了2万元材料款。
整整21天,冯国强吃住在工地上,提前完成了工程,然后请老板来验收。整个验收过程老板是赞不绝口,所以当时就全部结清了装修款。冯国强仔细一算,他从中能净赚六万元。
这次误打误撞,让冯国强感到其实做装修也蛮不错的:一来自己有美术功底,二来自己会精打细算,三是这两年也积累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各方面的条件基本上都具备了。就这样,27岁的冯国强有了新的梦想:有生之年一定要赚一辆买奔驰车的钱,即使花光了所有的钱连个住的地方也没有、只能睡在车子里,估计感觉也是蛮好的。
1997年9月,雨辰装修装饰公司正式开张了。“雨”和“辰”摞起来是一个“震”字,他希望自己的装修公司可以“震”动京城。公司成立后,上面提到的这位餐厅老板马上就给他介绍了一个酒吧装修工程。两个工程做下来后,他就掌握了餐厅、门面房的专业装修技术,而这在当时其他公司还是很难达到的,这也使得他第一年的盈利就达到80多万元,1999年4月他就真的买了一辆奔驰车。[1]
现在的冯国强早已成了大老板,可是他自嘲地说自己当了20多年的穷人,就算“穿上龙袍也成不了太子”。其实,他是丢不了那艰苦朴素的好品德。
回顾自己的奋斗历程,他深有体会地说:任何人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有长远打算,然后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他在创业五年内就从一家公司发展到两家、资金也从最初的10万元至少达到800万,靠的并不是运气,而是踏踏实实、一步一步的努力,有恒心就有未来。
关于这一点,有必要多说两句,因为现在社会上对创业和创业者的误区实在太深了。他们总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一夜就掘个金元宝,实际上这种想法很害人,很容易步入误区。
这里只讲一个小故事。一位外贸公司职员与新加坡公司总裁交谈时,偶然看到该公司台上放着一份15年的发展规划,为此受到极大震撼。
这份发展规划预测、分析了今后15年内该公司面临的市场环境及发展趋势、企业目前的产品定位及现有业务在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拓展的新增长点、如何为未来发展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等,厚厚的像一本教材。这位职员翻过后不禁脱口而出道:“15年,太遥远了!谁知道那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呢?”
总裁很认真地看了看他,不屑一顾地回击道:“我虽然在新加坡,但经常接触一些来考察的中国企业家,他们考察项目时总是先问我什么时候能收到回报。注重回报是应该的,但如果过分强调回报就有负面影响了。我们办事不是这样。尽管我们也强调短期回报,但更注重长期回报,注重长期效益。因为我们认为,企业是一个活体,和人一样是一个累积发展的过程。即使是最伟大的企业,也不可能一夜辉煌。”
这话讲得非常有理。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总得有符合实际的长远规划才能得到健康发展,不能揠苗助长。如果目光只盯着眼前的三五年甚至一两年,这种企业想发展恐怕也发展不了,这种创业想起步也起步不了,因为你很难找到回报率高得出奇的项目。
有心人可以翻阅一下过去的报纸。前些年各大媒体上所称的企业家,现在还在“活动”的有多少?他们不是只顾眼前没有长远规划,就是空有口号和目标式的所谓宏伟规划,结果往往是半途夭折。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就是这个道理。
更多的是,有些老板每年都非常忙碌,可是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如果你问他,他的企业在五年、十年以后可能会是什么样的一幅图画时,大多答不上来。
从管理学来说,这些老板犯了一个策略错误。因为无论你这老板有多大、领导的企业有多大,你所做的事情总可以提炼出两大类别来:一类是紧迫的,另一类是重要的。许多人成功原因,就在于他们善于把20%的时间用来处理紧迫事情、用80%的时间来处理最重要的事情。这就是管理学上的“二八法则”。
相反,如果你把大多数时间都用来处理最紧迫的事,到处充当“救火员”,根本没时间去考虑最重要的事情,那就糟糕了。这就像你今天开车出门一样,根本不知道要开到哪里去,而是眼睛只盯着方向盘,走一步算一步,这又怎么行?不用说,有恒心才会有未来说的正是要有长远目标,忌鼠目寸光。
1 《三位千万富翁告诉你:钱是怎么赚来的》,载《世界经理人》,2007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