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外汇储备还是其中的实物储备,目的都是为了将来使用或消费,否则这种储备就没有价值,也没有必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消费也是一种保值增值,甚至是更好的保值增值,有时候并不比货币储备或实物储备差。
因为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实在庞大,如果在全球采购大宗商品,不一定有这么多商品可供采购。例如黄金,全球的黄金储备总共才只有几千亿美元,全部被我国买来也不够。
正如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小奕所说,2009年时我国外汇储备就相当于当年全球黄金市场价值的22倍、全球铁矿石产值的12倍、石油产值的1.2倍。其他一些大宗商品也大抵如此,我国的外汇储备一进去马上就会把它塞住。市场转不动了,接下来就必定会抬高商品价格,到头来还是自己倒霉[1]。
所以总体看,我国已经失去调整外汇储备过度集中于美国国债的最佳时机。换句话说,当初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大宗商品价格还比较低时,就应当择机进入的。
可是,不买大宗商品又能买什么?以外汇储备用于购买债券为例:欧元没有统一债券可买;日本虽然有日元债券,可是日本经济下跌得厉害,投资价值不大。相对而言还是美元的流动性强,价格稳定,投资价值高。虽然明知有美元陷阱,可如果不这样做,这数额庞大的外汇储备还真的没多大用处。
说到这里,答案就明晰了:消费是最好的用处之一。
首先看,应该拿出多少外汇储备来用于消费?
2011年5月,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在国际金融研究杂志理事单位年会上说,我国的外汇储备有1万亿美元足够,剩下的都属于不必要的储备[2]。既然这些储备“不必要”,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进行压缩,把它用于消费或其他方面。
压缩外汇储备规模,并非指简单的抛售原有储备。虽然这也是一种办法,但后遗症较多。更好的办法是取消出口退税政策,彻底扭转原来出口企业赚钱而国家亏损的反常局面,控制招商引资和国际热钱流入,控制信贷规模,挤压楼市和股市泡沫,从而形成适度的贸易逆差和外资流出,形成人民币对内升值,对外贬值的低通胀格局。最终目标是把每年8万亿元的信贷规模压缩到常态的4万亿元,经济增长率控制在2%以下。
那么,外汇储备怎么用于消费呢?这并不是简简单单地直接把其中的一部分拿出来分给大家。因为说到底,外汇储备和财政收入是两个概念。外汇储备是货币发行的担保物,购买外汇储备的过程是政府投放货币的过程,不是政府想要支配就可以支配的。所以,要想压缩外汇储备规模,应当由政府财政出面来购买,然后分给全体国民,这才是正确途径。
当然,更好的办法还是上面所说的直接减少外汇储备,从而相应降低国内市场上的人民币流通规模,降低物价水平,让全体国民从中切切实实地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
从人民币升值角度看,外汇储备、国内消费、美元陷阱和人民币升值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家都希望人民币升值,因为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在全球的购买力增强了。
可是,人民币又怎么升值呢?众所周知,货币价值的高低主要看其发行量和所对应的商品或劳务之间的关系。在商品和劳务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货币发行量越小其价值就越大。具体到人民币,只有压缩人民币流通规模才能促使人民币升值,而压缩人民币流通规模可以通过抛售外汇储备来实现。
所以,如果中国人民银行不是继续从市场上购买美元,而是减持已有外汇储备,收回人民币,人民币的价值就会因为流通规模缩小而得到提升。而这样一来,国内的物价就会大大降低,并且我国的商品进口也会因为抛售美元,促使美元贬值而变得更便宜,带动更多廉价商品进口。不用说,这对全体国民来说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
更不用说,这样一来我国既减少了外汇储备,避免受美元陷阱侵害,又能促进国民消费,让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至于美元发行规模,我们既然控制不了,不妨就通过压缩外汇储备规模把它逼到一个空间狭小的笼子里去,限制美元陷阱。
换句话说就是,美元陷阱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不断加印美元造成的。既然我国无法控制美国印钞,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掉它——留下必须的部分,把超出的部分全部用来购买实物资源。从这个角度看,消费是最好的保值,不但不会造成外汇储备的既有贬值,还会避免以后的进一步贬值[3]。
据2011年8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显示,目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约占城镇总人口的7.5%至8.7%。如果按8%计算,城镇贫困人口规模就是5000万人,相当于受低保人数的2倍,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换句话说就是,在我国城市贫困人口中有一半人(2500万人)连最低生活保障条件也享受不到[4]。对于他们来说,如果能够从庞大的外汇储备中分得一杯羹,不啻于雪中送炭了。
[1]安邦咨询:《中国外汇储备已错过了购买大宗商品的时机》,中国经营报,2011年6月21日。
[2]王永利:《央行外汇储备1万亿足够》,新浪财经网,2011年5月21日。
[3]胡锋:《谁说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外汇储备贬值》,新东风网,2010年5月21日。
[4]《社科院称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约5000万,过半无低保》,人民网,2011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