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在老百姓身上最实惠(1 / 1)

美元陷阱 严行方 1680 字 3个月前

外汇储备从某个角度看,可以折射出国家购买力大小。外汇储备越多,表明这个国家的国际购买力越强。但显而易见,“国富”不等于“民富”。当这两者之间无法协调时,“国富”远远不如“民富”实在,这是分散外汇储备时要考虑的。

究其原因在于,国家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和财政收入,并不必然会导致全体国民受益,相反却容易滋生贪污、腐败、浪费和低效行为。每个人与生俱来是自家财产的最好管家,公共财产往往乏人问津。古今中外,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是最没有效率的。只有变藏富于国为藏富于民,才能赢得民心,开发民智,才能避免美元陷阱,让国民普遍享受发展成果,才能实现长治久安。这也是国家利益观念的最好体现。

接下来问:国家外汇储备能不能用在百姓头上呢?答案是肯定的,传统经济学理论在这方面是苍白无力的。

传统经济学认为,外汇储备不能用在国内,否则就是“二次结汇”了。众所周知,我国企业把商品出口到国外后,拿到的是美元,老板是不能直接用这些美元在国内买材料和发工资,必须首先换成人民币才能流通。如果政府把收到的这些美元用在百姓头上,就必须再次换成人民币,这就叫二次结汇。

但这并不能否定外汇储备用在百姓身上。归根到底,无论美元还是人民币,都是钱,是钱就可以用来消费。当然,在这里把外汇储备用在百姓身上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1]:

一是可以设立国家主权基金,购买大宗商品如黄金、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煤炭和大豆等。投资这些大宗商品会有效提高外汇储备收益率,降低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给百姓实实在在的好处,这就等于是用在了老百姓身上。

二是可以在外汇储备中拿出一部分来,直接给全体国民发放外币消费券。这些外币消费券可以用作去国外旅游,购买国外商品,或者作为有价证券在市场上自由流通。

三是可以在外汇储备中拿出一部分来,购买我国在海外上市的股票或国内发行的B股,然后划入社会保障账户,降低百姓个人交纳社会保障费负担。也可以在国内股市中设立国际版,吸引海外企业来我国上市。

四是取消所有形式的出口补贴。要知道,对出口企业进行补贴,实际上就是用我们的钱去补贴国外消费者,这在外汇储备规模过大,美元陷阱步步深入的背景下,实在是十足的傻瓜行为,最终侵害的是全体国民利益。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外汇储备是百姓的血汗钱”一说会遭到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否认。后者认为:企业和个人不是把外汇无偿交给国家,而是卖给国家的,这是一种“等价自愿交换”。正因如此,国家就“不能”把外汇直接分给国民或用于主权养老基金,因为它不同于财政盈余资金[2]。

但这种观点漏洞百出。

先看“自愿交换”。既然是自愿,那么持有外汇的企业和个人就应该自主决定是否把美元卖给中央银行。而实际上,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以来,持汇企业和个人是没有这种选择自由的。虽然说从2011年1月1日开始我国企业的出口收入可以存放在境外,不必像过去那样非得调回国内了,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具备可操作性。因为企业要想办理出口退税就必须首先结汇,然后才能核销,并且结汇金额和核销金额必须相符或在规定差额内。如果企业把外汇存放在境外,就无法办理出口退税。所以,最终依然必须强制结售汇[3]。

外汇储备是不是属于百姓,有一则笑话可以诠释得一清二楚。说是过去有个官差去饭馆吃饭,首先要一只烤鸡,等到烤鸡端上来时马上又改口说,烤鸡不要了,要吃烤鸭。他尽心享用完烤鸭后,拍拍屁股就准备走人。这时店小二说,老爷,您还没付钱哪!官差说,付什么钱,我吃的这只烤鸭是我用烤鸡换来的。店小二说,可是您的烤鸡也没给钱呀。官差说,对呀,可是我没吃烤鸡怎么要付钱呢?谁看见我吃烤鸡了?

这就好比说,国民辛辛苦苦把产品出口到国外,拿到的是美元,在国内不能用。外汇局说,不如你把美元交给我,我印些人民币给你。就这样,外汇局手里的美元越来越多,已经有3万多亿了,这时候国民提出来能不能分一点用用?外汇局说,这不行,这是我的,是我印人民币换来的。国民说,那我们的商品不是白出口了吗?外汇局说,这个我不管,我没消费你的商品,你的商品是外国人享用的[4]!

的确,这部分净出口已经被输送到境外,这种经济发展成果被境外享用了,并没有被我国国民所分享。可是这正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外汇储备是全体国民的共同财富,没有他们的出口,这些外汇储备又是从哪里来的呢[5]?

至于一方面囤积外汇储备低价借给别人,另一方面又高价从国外借钱,就更令人不解了。例如,新闻报道说2010年春天我国某地通过引进世界银行贷款,抢修了荒废几十年的农业灌溉渠网,终于夺得小麦丰收[6]。从中透露出来的信息有两条,一是世界银行的贷款也是外汇;二是世界银行贷款的利率是美国国债利率的近10倍。这就是说,我国一方面用外汇储备购买利率极低的美国国债;另一方面却从国外引进高额贷款!

所以,2009年3月13日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在我国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直截了当地问:(当时的)中国有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却把钱借给那些富裕国家,这是否说得通[7]?实际上,这放在哪里都说不通。

读者对“重商主义”或许有所了解。重商主义也叫商业本位,简单地可以理解为全社会的拜金主义。重商主义在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达到鼎盛时期,原因之一在于那时候的财富是黄金,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哪怕发动战争,只要能抢到黄金就能切切实实地增加本国“财富”。

而自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美元成为全球本位币,并且与黄金储备脱钩,这时候对于美国来说要想增加“财富”就太简单了,开动印钞机印就是,印制一张1美元的钞票成本不到1美分。而对于我国来说,增加财富就变得异常困难:首先必须把商品辛辛苦苦地出口到国外,换取美元,然后换成人民币。给政府上交税金,给企业留下利润,最后才轮到给工人发工资,1美元的成本就是实实在在的1美元,并且往往还不止。更重要的是,要想得到这1美元,我国必须实实在在地把等值商品运到别国。

可是出口换来的这些外汇储备能不能算是“财富”呢?很难说。一个简单的判断是:财富的最大特点是能用于花费,钱只有在花出去时才能称为钱。如果花不出去,就是废纸一张。如果不但花不出去,而且放在那里还要贬值,那就简直是“人质”了。而这正是当今美元陷阱导致的结果。

既然如此,那就还不如把这些外汇储备中的一部分拿出来直接发给全体国民。这种做法在全球各国不乏先例。

2011年3月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宣布向所有18岁以上并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的市民,发放一笔数额为6000元(港元,1港元约0.84元人民币)的款项,可以提现金,也可以转为储蓄[8]。而在此以前,澳门特别行政区已经连续4年发放类似款项了。2008年到2011年的数额分别是:永久性居民5000元(澳门元,1澳门元约0.80元人民币)、6000元、6000元、4000元;非永久性居民3000元、3600元、3600元、2400元[9]。

而与之相比,美国的财政宽松货币政策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说穿了,这就是美国给全体国民发放美元,性质是一样的。

[1]端宏斌:《谁告诉你外汇储备就不能用在老百姓头上》,人民网,2010年12月13日。

[2]邓莉苹:《外管局澄清外储非老百姓“血汗钱”,称是等价自愿交换》,每日经济新闻,2011年7月27日。

[3]《外管局否认外储增加是通胀主因,释藏汇于民障碍》,21世纪经济报导,2011年7月29日。

[4]端宏斌:《外汇储备不是中国人的难道是火星人的》,国际财经时报,2011年7月29日。

[5]《外管局否认外储增加是通胀主因,释藏汇于民障碍》,21世纪经济报导,2011年7月29日。

[6]端宏斌:《谁告诉你外汇储备就不能用在老百姓头上》,人民网,2010年12月13日。

[7]《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温家宝答记者问》,新华社,2009年3月13日。

[8]《香港财政司司长:向每名成年市民派发6000元港币》,中国新闻网,2011年3月2日。

[9]龙土有:《澳门完成讨论本年“派糖日”法案,或每人分享4000元》,中国新闻社,2011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