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出路,应该循着《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所指明的方向。因为这是一部以国务院名义发布的全面系统地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指导性文件,在我国目前以及将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都具有指导意义。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为繁荣城市、发展农村和建设国家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后农村中的富余劳动力,还会越来越多地逐渐转移到非农业产业和城镇中来。
农民工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将会引发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妥善解决农民工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健康发展的战略任务。
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出路,主要体现在以下4方面:
技术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农民工进城务工,城市离不开农民工。可是严格地说,城市需要的是“来之能战”的熟练工,而不是空有一身肌肉的普通劳力。即使民工荒,荒的也是沿海地区产业升级换代和产业集群成熟后所需要的高素质民工,普通民工要想待价而沽,那简直是白日做梦。
目前我国农民工的整体素质不高
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民工的整体技能水平并不高。而农民工技能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就业稳定性、收入水平高低。
国家建设部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建筑行业的农民工人数虽然高达3200万人,可是其中参加过培训的却只有10%。而在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日本,这个比例都在70%以上。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 1。
正因如此,2003年10月,国家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建设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希望从此以后使得新增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能够基本上掌握一项在城镇创业、就业的技能,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培训证书 2。
毫无疑问,这对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推动城市化进程,全面建设城乡协调发展的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培训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一条捷径
技术培训的内容包括方方面面,只要能提高农民工素质,就都应该包括在内。
2004年9月,长沙市开始把普通话培训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配套计划,培训周期为15~90天。自愿参加培训的3万名农民工,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把“怎么办”说成“哦改”、把“支持”说成“滋磁”了,这对农民工进城后消除语言障碍、降低务工门槛大有帮助 3。
浙江省安吉县农村妇女王连九,2004年5月末参加该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妇联举办的家政服务培训班后,按照订单,考试合格后成为上海一家家政物业有限公司员工,由该公司安排就业,享受该公司提供的养老、失业等保险福利待遇,半年内月薪就从900元上升到1500元,而且还包吃、包住。2004年12月,她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就业论坛”上现身说法,受到一致好评 4。
农民工技能培训不仅是政府的事,而且其中本身蕴藏着巨大商机。
湖北省郧西县有一位农民,1994年办起了家电培训中心,随后与广东、福建等地企业联手实施“订单服务”培训计划。10年间共培训农民6500人,其中4300多人被输送到沿海发达地区就业,他的学员中就有在经过培训后自己开办家电维修店、一举成为百万富翁的 5。
城乡统筹,农民工不该是异类
即将到来的户籍改革,必将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到时候,农民工不但不会是“异类”,而且还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
农民工是城镇化不可缺少的力量
经济是社会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因素。户籍制度改革、城乡一体化,能够最大限度地促使经济和谐发展、实现城镇化。
2004年11月1日,在当天开幕的“2004中国市长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70个城市的市长,以及国内知名银行金融家、城市科学研究专家共400多人,在广州纵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共同探讨“城乡统筹规划与协调发展”、“城乡统筹管理与建设”、“投融资与城乡经济”等重大问题。
与会者一致认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也是城市的纳税人,同样应该享受城市居民待遇、享受城市文明、融入城市社区。
国家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领导共同呼吁,应该让农民工稳定下来,不再成为流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候鸟”。国家建设部部长汪光焘特别强调:“当前中国城镇化实际上是讲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带来城市人员就业、职业与地点的变化,实际上现阶段的城镇化是城市繁荣带动农村的繁荣。” 6
立法角度需要调整
按照上述精神,过去基本上以国家司法、行政机关等立法主体制定法律的角度应当进行调整——立法,不能仅仅考虑如何管理、考虑如何使管理行之有效,更要考虑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利益。因为归根到底,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社会和谐的要件。
在北京,2005年3月废止了实施近10年的《北京市外地来京务工经商人员管理条例》,就是这一立法角度发生改变的最好体现。
在该条例中,有好几条关于暂住证的规定,例如农民工进城后“没有取得暂住证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其出租房屋或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劳动行政机关不予核发《外来人员就业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予办理营业执照。”这部法规的废止,就意味着从此以后外地人在北京不用暂住证照样能办理营业执照和进行税务登记,从事经商;公安机关不能对他们处以罚款,更无权责令限期离京 7。
农民工回乡大有作为
农民工进城务工,实际上是一次在城市“自费学习”的好机会。在农村,他们本来就具有较高文化、具有创新精神,通过在城市中的几年打工生涯,耳闻目睹了许多新生事物,开阔了眼界,这对他们回去建设家乡大有裨益。政府如果能充分发挥他们这方面的特长,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大有好处。现在,有些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正在发挥他们在城乡统筹方面的特长。
2004年初,广东省怀集县从外出务工人员中挑选了17名优秀人员担任县政协委员;为了激活乡镇一级班子建设,同年9月该县又从中挑选8名优秀青年,分别在8个镇担任党委副书记或镇长助理,成为该县第一批挂职担任乡镇党委、政府副职领导的“打工仔” 8。
自主创业,农民工也能成老板
俗话说:“工字不出头,老板才自由。”意思是说,农民工进城务工,如果仅仅是替老板打工,不如自己创业做老板来得自由自在。这种自由不仅表现为时间安排上,更体现在财富的拥有和运作上。
农民工进城务工,只要做个有心人,在开阔眼界的同时,必然会学到许多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然后利用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一部分资金,为自己创业打下一定基础。只要肯干、敢干,无论在城市发展还是回到家乡,都很容易成为致富带头人。而这,正是相当一部分农民工的最好出路。
一位来自四川的打工妹,1988年起就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的一家私营企业打工。由于老板经常克扣工资,她一气之下愤然辞职,于2001年春天自己创办了一家同类企业。
她向亲朋好友筹借了几万元,在当地租了几间民房。没有机器设备,就向其他厂家购买淘汰的旧设备。办厂初期,由于竞争激烈,她生产的产品经常没有销路,可是她不气馁。在确保产品质量前提下,她以比其他企业低10%~15%的价格推销产品,一举获得成功。现在,她已经拥有上百万元资产,年收入几十万元 9。
农民工创业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当地政府鼓励的举措,应当尽可能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为了帮助外来农民工尤其是打工妹解决创业难题,2005年7月,锡山区在该市率先成立了“外来女性创业之家”,帮助打工妹成功创业搭建平台。“创业之家”定期组织交流企业管理经验,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开展政策咨询服务,总之一句话,为她们排忧解难。
就这样,在自己的个人奋斗和第二故乡的支持下,该区已经有36位外来妹自主创业,成为当地新市民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农民工自己成为老板后,不但与当初一个人出来闯天下、人生地不熟有天壤之别,而且还由于自己有打工经历,更能体会到工人的艰辛和不易,以人为本、赢得人心,这又会促使企业更加和谐发展。
现在,在这些自主创业的外来妹中,个人年收入最低的约4万元,最高的在100万元以上,令那些还在打工的农民工羡慕不已 10。
自学成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尤其是年轻的农民工,都具有年纪轻、有冲劲、好学上进的特点。对他们而言,究竟是“适应”社会还是“改变”社会,命运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其中一条可行之路就是通过自学成才,彻底改变命运轨迹。
知识改变命运绝对没错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这对农民工来说也不例外。农民工遭遇的种种不公,大多与其文化水平较低、所从事的工作知识含量不高有关。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在500名打工妹中进行的调查表明,她们中只有1%具有大专文化,其他都是高中生和初中生,从事的也基本上是一些低端的技术劳动,月收入在300~600元之间 11。
改变命运,只有依靠知识。来自山东省烟台市的打工妹唐晓静,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18岁的她幸运地在青岛市一家房地产公司找到一个打工机会,每天的工作是等待领导吩咐她“跟××去干点活”。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闲人”,她一边工作,一边报名参加自学考试培训,仅仅用3年时间,就取得了英语自学考试专科、本科文凭,并且考上了中国海洋大学英语研究生 12。
与她殊途同归的,还有来自山东省沂南县一个小山村的郭荣庆。1991年他初中毕业,虽然每次考试都在年级前2名,可是由于家庭贫困,还是不得不辍学,从此踏上了打工道路。
他先后去过上海、徐州、威海、秦皇岛、绥中等地,和其他农民工一样,扫大街、蹬三轮车、卖菜、做小工,几乎一切勉强维持生活的活都干过。与众不同的是,每天打工之余他都要捧着一本书。
1995年,他来到大连卖小菜,后来又到企业打工。但无论干什么,他每天晚上都要去上夜校,然后回到自己不足3平方米的“家”。通过6年自学考试,他终于在2001年取得大连外国语大学的本科文凭,并且于2004年8月收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律专业的录取通知书,这时的他正好30岁。
郭荣庆幸福地说,第二故乡大连有许许多多令他感激的人:包括给他指点迷津的老师;了解到他情况、给他免了4年暂住证费用的派出所民警;得知他愿意看书,每次都会多付给他10元20元甚至50元钱的雇主。他的愿望是,将来硕士毕业后仍然回大连工作,以这种方式报答大连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令他感动的是,当他的事迹报道后,有许多和他一样的农民工来电同他探讨学习方法和经验 13。
扎扎实实学一门技术改变命运
自学成才不仅仅指考一张文凭,还包括扎扎实实学一门技术,这同样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轨迹。而且,对于大多数农民工来说,由于文化基础薄弱、参加复习考试又要耽误许多打工时间,直接影响经济收入,所以,参加文凭考试并不一定现实。而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增加工资收入,反而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例如目前在我国,仅仅数控机床的操作工缺口就达60万人。在7000万名技术工人中,初级工比例高达60%,中级工比例为35%,高级工只有5%。在辽宁省劳动力市场上,目前车、钳、铣、电等通用工种高级技工的供求缺口都很大,平均六七个岗位只有1个人应聘。该省高级工只占技术工人的9%,这个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14。
结合自身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学一门技术、切切实实提高技术水平,同样是改变命运的一条捷径。
1 吴晶晶:《我国76.4%农村劳动力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2006年4月16日新华社。
2 潘洪其:《农民工培训的三个层次》,2003年10月14日北京青年报。
3 李蕙蕙:《长沙将农民工纳入培训计划,三万民工学习普通话》,2004年9月2日潇湘晨报。
4 邓丕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浙江安吉设立农民工培训基地》,2005年3月4日新华网。
5 杨启国、詹国强:《湖北一农民自办培训中心,十年培训农民六千余人》,2004年9月8日新华网。
6 严丽君等:《2004年中国市长论坛开幕,呼吁让农民工融入城市》,2004年11月2日南方日报。
7 徐立凡:《北京下月废止外地来京务工经商人员管理条例》,2005年2月23日华夏时报。
8 刘圣清、谭林温:《优秀“打工仔”回乡挂职》,2004年9月17日人民日报·华南新闻。
9 《“外来妹”当起老板娘》,2006年3月8日无锡日报。
10 同前。
11 法军:《知识改变命运,“打工妹”考上研究生》,2004年7月16日青岛晚报。
12 同前。
13 孔庆蕾:《打工仔考上研究生,接到中科院录取通知书》,2004年9月5日大连晚报。
14 冯雷:《辽宁难求高级技工,高级工只占技工9%左右》,2004年8月16日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