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谨防调理过度的反作用(1 / 1)

本书前面多次提到,适度紧张对学习、复习、考试的效果最好,但适度紧张强调的首先是适度,这也是对孩子生活调理的基本要求。

反过来说,父母如果对即将参加考试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过度照顾,甚至像大熊猫一样嘘寒问暖,就会使得孩子不自觉地过度紧张起来,这种做法弊大于利。

父母有时候也需要对孩子适度冷淡

这里的适度冷淡,主要是指从语言上不要过多地叮嘱孩子,以免唠唠叨叨让孩子生烦,无形中给孩子造成过大的精神压力。

适度冷淡并不是父母不关心孩子,只是强调要注意分寸。例如要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准备考前工作,如果你不放心,适当地找个机会、很自然地帮他检查一下必备用品就行。

至于孩子的饮食起居,这是父母重点要做的事,强调自然。要记住,过于谨小慎微甚至神经质,都可能会干扰孩子的正常学习和休息。

重点提高睡眠质量

父母不关心孩子的睡眠是不可能的,但与其关心睡眠时间长短,不如关心睡眠质量。千万不要强迫孩子早睡。

孩子平时的作业量大,常常要熬夜,所以养成了夜间用功学习的习惯,而且夜越深、精神越好。一般来说,这样的孩子上午精神状态不是太好,对参加上午举行的考试比较不利。

有鉴于此,至少在考试前15天开始,就要慢慢调整孩子的睡眠时间,督促孩子最晚在夜里11点之前就要上床睡觉。如果睡眠质量不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借助于服用安眠药来解决。

考试之前适当放松

孩子在考试之前适当放松是有必要的,这会有利于保持最佳临考状态。但是许多父母认为,考试前两天看书已经没多大用了,不如鼓励孩子玩一玩、放松放松心情。这种做法看起来是关心孩子,实际上仍然属于对孩子的一种过度照顾,会让孩子考试时“不在状态”,无法发挥出他应有的水平来。

正确的方法是劳逸结合。虽然可以听听音乐、散散步、做一些体力消耗不大的运动,但绝对不能完全不看书。

为了提高看书效率,这时候可以把重点放在理一理平时所学知识的脉络上,而不是揪住一个个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