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每天一小时,坚持锻炼才有益(1 / 1)

孩子如果偶尔在身体不佳的状态下还能坚持学习,说明他的学习能力强。但如果经常在身体不佳的状态下学习,就会降低大脑清晰度、学习强度、记忆效果,容易钻牛角尖,考试时容易紧张、反应迟钝。

研究表明,中小学生每天至少要锻炼一小时,才能保证在一天的高强度、长时间学习中具有充沛精力。单凭这一点,父母就要保证孩子“每天锻炼一小时”,以充分发挥体育锻炼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了。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是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在2006年年末我国第一次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口号,更是所有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心愿。

所以,针对目前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双杠上不去、跑操喘粗气”的现状,父母很有必要保证并督促孩子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

在过去,孩子在校的体育锻炼主要有广播体操、眼保健操和体育课。可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体育课究竟怎么上、上到什么程度,很少有人关注,而且时有时无。除了中考、高考项目外,其他体育项目许多学校根本不教,孩子根本不会,甚至干脆没有体育课。

正是在此基础上,国家教育部于2007年9月起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全面推广跳校园集体舞,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贯彻“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为了孩子的身体和学习,父母应该比学校更关心这件事才是。

体育成绩本身也是中高考成绩的一部分

单纯从考试角度看,凡是考试不考的就“可以不学”,只有必须考试的才有学的“必要”。即使按照这种“势利眼”观点,因为体育成绩本身就是中高考成绩的一部分,而且比重越来越大,冲着这一点,父母也要落实好“每天锻炼一小时”。

目前,我国许多省份的中考成绩中都包含体育分数,而且所占比重在逐步增大;高考成绩中包含体育分数,也在酝酿之中。

在江苏等省,初中升高中的体育考试均以30分计入中考总分;在陕西等省,2007年起体育成绩在中考中的分数就已经提高到了50分。在北京,从2009年中考开始,体育考试内容由3项增加到5项,总成绩从30分增加到50分。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调动父母和孩子对体育锻炼的重视,虽然带有一种强迫意味,但总能收到一些客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