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这样培养好习惯(1 / 1)

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父母培养、孩子锻炼。学习习惯有很多,培养良好习惯也有规律可循,这主要就是以下介绍的一些方法。

记忆习惯

记忆力的好坏,对学习成绩有非常大的影响。要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主要是强调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因为只有明确在多长的学习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才会迫使提高记忆力、注意力。

演讲习惯

演讲是现代人应有的一种能力,所以要让孩子养成喜欢演讲的习惯。演讲与学习习惯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可以通过演讲来整理、表达思想,这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复述、复习方法。

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孩子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和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进行对话。哪怕每天只有几分钟,也会终生受益的。这比父母的唠唠叨叨、老师的喋喋不休,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写作习惯

良好的写作习惯,重点应当放在要求孩子每天记日记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必须坚持,并且要注重思想性。久而久之,写作能力一定会提高。如果孩子有上网习惯,可以与写微博结合起来,一举两得。

计划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好的孩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做事有计划,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相反,成绩不好的孩子计划性都不强,不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就是缺乏坚持下去的意志。

预习习惯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每次听课前就提前熟悉老师要讲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在自己心目中先过一遍,看看哪些地方已经懂了,哪些地方还有待深入,哪些地方需要和老师探讨、看老师怎么说,并把这些疑问标注在书本上。这样,无形中会大大提高听课效率和质量。

适应习惯

这主要是指孩子适应环境(学校、老师)尤其是适应各科新老师的能力。因为每个老师的教育水平、风格各不相同,不能一不如意就埋三怨四。现在容易适应老师,将来就容易适应社会。

专心习惯

专心致志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边听故事一边做题目,要比单独听故事和单独做题目的错误率高得多。一心二用的人也有,但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思考习惯

认真思考的主要好处是: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对书本知识进行批判地吸收;有利于解开谜团、激发灵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因此,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学习习惯。

纠错习惯

每次考试、做练习之后,要将做错的题目汇集、整理、订正过来,把它装订成册,作为以后重点关注的内容,这是一种公认的学习好习惯。如果能够找到同类型题目,从同等知识点角度展开加以研究,就更容易提高成绩了。

总结习惯

要经常总结教、学经验,自己给自己留作业、自己给自己出考题。初中生要善于自己“出”中考试卷、高中生要善于自己“出”高考试卷,经常这样练习,对提高考试成绩会有极大帮助。

卫生习惯

中小学生既处于长知识、又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坚持讲卫生,尤其是要养成劳逸结合、用眼卫生等良好习惯。要知道,考试不仅仅是考智力,也是考体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