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是孩子学习中的第二位老师。教材上的内容都是最基本、最需要掌握的知识。每当孩子有疑问,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翻教材。不但如此,教材还非常有助于训练孩子的自学能力。
毫无疑问,教材都是最经典的学习读物。无论作业还是考试,都是强调围绕教学大纲、教材进行的,所以吃透教材对考试的帮助最大。从历年的中考、高考题目看,大部分也是来源于教材。尤其是基础题,许多干脆就是教材中的原题或典型例题改编而成。即使是综合题和压轴题,其解题思路和方法也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影子。所以,认真吃透教材,悟出其中真义,一定会对学习、考试有帮助。
既然吃透教材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吃透教材呢?
深度、广度要求适当
吃透教材要兼顾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
吃得太深,不但会“噎住喉咙”、脱离接受水平、无法消化,而且还是一种“浪费”。因为孩子的时间非常宝贵,不允许被用在一些“无谓”的知识点上;学得太浅,孩子又会吃不饱,考试时遇到综合性习题会做不出来。不深不浅的关键是,要根据考试大纲要求来钻研教材。
横向、纵向相互联系
任何知识都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同一门学科之间是这样,学科相互之间也是这样。所以,在钻研教材时,要有重点地注意知识横向、纵向之间的联系,相互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尤其是有些知识点和概念,在不同学科之间说法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相互对照才能看得更清楚。
重点、难点紧抓不放
学习要抓住重点、难点,要让孩子把主要精力放在这方面。如果孩子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一些鸡毛蒜皮的知识点上钻牛角尖,就会因小失大。抓住重点、难点的主要方法是:
⊙复杂的问题各个击破:对于非常复杂的内容,为了便于理解,可以采取铺路搭桥、化整为零的方法,首先找到突破口,然后一步一步慢慢学习。
⊙抽象的问题画图列表:有些非常抽象的问题很难理解,这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图表、模型等方式来帮助理解。有些很抽象的问题,往往在列表以后就会一目了然,变得非常简单。
⊙深奥的问题打比方:碰到一些非常深奥的问题,要善于通过打比方来加以解决、记忆。这种类比推理的方法既容易帮助孩子理解,更容易帮助他们记忆,一辈子都忘不了。
⊙隐蔽的问题顺藤摸瓜:有些隐蔽性强的问题不容易发现,怎么办?根据教材内容和老师的提示顺藤摸瓜、层层剥皮,就能找到问题所在,很快化难为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