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小学生善于动脑,说到底还是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问题。父母从小对小学生言传身教,培养他们凡事都问一个“为什么”的好习惯,一生都受用。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从身边小事做起
习惯的养成是从身边小事开始的。从身边小事开始,慢慢培养小学生的动脑习惯,最容易收到效果。
一位父亲喜欢剪报,每当这时候,他就会让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过来帮忙。二年级的小学生识字不多,剪报时只能浏览自己认识的字,可这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他慢慢学会了关心社会问题,也少看了许多电视。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他亲身体会到父亲好学不倦的精神,对他的心理产生一种刺激。
这种无言的教育方式,促使他思考了许多问题:父亲为什么喜欢剪报?剪报的好处有哪些?怎样剪贴归类更清楚、设计更好看?等等。
让习惯成为自觉行动
小学生一旦养成善于动脑的好习惯,就会自觉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这时候也就用不着父母督促他怎么用功、怎么学习了。
重庆市渝中区第一实验小学的陈红宇同学,不但学习刻苦,而且喜欢动脑,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求对策。
有一次,他看到家乡的芒溪河污染严重,便认真调查研究,写出了一篇质量较高的环保文章,获得了渝中区环保论文一等奖。
在亚太城市市长峰会期间,他与其他同学一起,以中国小主人的姿态,对会议提出了20多条小建议,受到出席会议的市长们好评。
在教育局组织的“小小世界儿童艺术团”出访欧洲五国期间,他居然用法语主持艺术团的演出,更是受到广泛好评。
【试着这样做】
1.小学生喜欢不喜欢动脑,与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关。如果父母一方面要求小学生多动脑,一方面又因为他“异想天开”而大胆斥责,他们就会对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失去信心,慢慢成为精神懒汉。
2.有些小学生在学习上很钻研,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却不爱动脑,是典型的“书呆子”。要扭转这种局面,首先是父母不能溺爱,要多创造机会让他去独立思考,提高社会适应力。
3.善于不善于动脑具有某种“遗传”。父母不读书、不看报、不思考,这种家庭中出来的小学生往往也不喜欢动脑。这种情况的根源在父母身上,父母当然知道该怎么做了。
4.极少数在父母眼里不动脑的小学生,真正的原因有可能是智力低下或患有隐性忧郁症等心理疾病造成的。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不致于因为父母的某种“错觉”而贻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