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应当好人有好报(1 / 1)

【镜头回放】

上海市闸北区教育局于2001年下半年起全面推行优秀教师年薪制,享受年薪的教师年薪标准为5万~10万元。

在此以前,该区一位数学教师已经成为第一个拿10万元年薪的老师。

【扪心自问】

尊师重教的一个标志,就是提高教师待遇。当时的5至10万元在上海是一个很高的年薪标准了。该区推出这一举措,目的就是为了吸引社会上最优秀的人才到教师队伍中来。

社会上有高薪聘请的厨师、高薪聘请的美容师,为什么教育行业就没有高薪聘请的教师呢?老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理应受到全社会尊重。一名好老师会改变人的一生,好老师应该享受到好待遇。

教师年薪是学生“发”的

在此以前,上海市建平中学已经实施了首席教师制,年薪8万元。电视上播出这条消息后,许多学生及其家长把该校作为填报高中的第一志愿。

他们认为,年薪制的实行、年薪的高低,实际上意味着老师的优秀程度。他们业务水平高、课堂教学质量好、懂得学生心理、善于激发学生潜能,学生上课时“吃得饱”,也就不必回家“开小灶”了,既减轻学生负担,也提高了学习效率。有了这样的好老师,学生就省下了平时的补课费。

从这个角度看,老师的年薪实际上是学生“发”的。老师领这份薪水也心安理得:高薪养廉。自己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在外面“扒分”了,灰色收入终于变成合法的了。

教师流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2001年夏季,随着苏州市某民办学校挖走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校长陆一鹏之后,南京市马上有3名“重量级”中学副校长转投苏南民办学校。与此同时,南京一家民办学校招聘20名老师,竟然吸引了3000多名公办学校教师前来报考。

吸引这些老师的因素是什么?除了体制,就是待遇。

从体制上看,这些民办学校无一例外都是通过竞争决定教师岗位、薪资水平的,具有一个相对公平的能上能下的竞争环境;而不是像原来这些公办学校那样,一切论资排辈,凭工龄、职称拿收入。从待遇上看,它们的收入相当于原来公办学校的两三倍。

这表明,基础教育正在逐步走向市场化。大量的优秀教师能够相对自由地流动,不管流向什么地区、什么学校,都符合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大趋势。

人才如股票,不炒不值钱。只有形成充分竞争的人才环境,老师才可能拿到高薪。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实行年薪制,是对教学经验丰富、水平高、深得学生和家长好评的名师工作的肯定;但同时,如果不改善学校其他的教学环境,单靠少数名师撑场面也是不行的。

因为不管怎么好的老师,都要适合自己的孩子才行,这一点非常重要。就像一句广告中所说的那样“不选贵的,只选对的”。

归根到底,老师的实际教学能力比“名”更重要,说穿了就是,他们能不能把孩子教好、能不能顺利地把他们带进重点高中、重点大学,这种标准并不是简单的“高薪”能表现出来的。

再说了,如果孩子的学习不行,就是花了高昂的择校费也未必能分到“高薪”老师的班级里。

科学的考评机制是关键

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进步涉及到许多因素、许多方面,很难说清哪个老师的作用最大。因此,实行年薪制的前提条件是,应当具备一套科学完整的考评机制,以尽可能实现“高薪代表高水平”的初衷。

特别应当警惕的是,从历史经验看,越是好的制度往往越不容易得到落实。教师年薪制在实际操作时,很可能会由于受到复杂人际关系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严重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