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回放】
北京某大学附小一位老师反映,她班上有一位几年如一日天天迟到的小男孩,与其家长沟通多次也没有太大改观。当该学生升入3年级时,她与家长进行了一次长谈。家长当面答应得很好:“如果再迟到,希望老师能狠狠批评。”
孩子果然又迟到了,老师果然也批评他了。可是这位小男孩当时就背着书包,气呼呼地走到老师面前对她吐了一口唾沫,临出教室时还使劲踹了一脚门!
第二天早上,该学生家长把这位老师堵在教室门口大声辱骂,引来许多学生围观。
【扪心自问】
这位老师由此感叹道,“现在的孩子真的很难教。”
确实,如果家长不配合学校教育,这样的孩子将来恐怕很难成才。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几乎成了教育的“替罪羊”!
这位老师说,她30年前刚参加工作时,学生大都比较听话,很少有学生迟到早退,即使有也是非常偶然的一次,像这样的情形还是真的没有碰到过。可是现在的孩子却越来越娇气了,一干活就喊累,一受委屈就抹泪,老师经常要夹在家长和校长之间两头受气。
一部分家长不是不管孩子,就是对孩子过分溺爱
在这样的家长眼里,孩子身上似乎没有缺点,他们的缺点都是优点。往往听不得别人包括老师对孩子的批评,不愿意面对现实,更不会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
本案例就是这样的例子之一。当老师在教室门口受到家长围攻时,老师自己的辩白根本无济于事,旁边的学生也帮不上忙,只好搬来校长进行劝解。
孩子们接受的新生事物,令老师感到跟不上形势
在这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身上,永远有各种各样古怪的问题,让老师哭笑不得。
例如,老师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就有学生提出:“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要到晚上才出来?”如果说这样的问题还比较好回答,那么“什么叫酷毙了”对老师来说就有一定难度。还有诸如“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这样的问题,常常令老师感到自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传统的道德教育不敌社会现实的熏陶
现在社会上的各种丑恶现象很多,任凭老师在课堂上从正面向孩子们灌输传统的道德教育,只要某个学生冷不丁举出一个真实的腐败实例,恐怕就会老师哑口无言。
还有就是一些学生放学后就去网吧打游戏,家长找不到孩子就把电话打到老师家里,向老师“要孩子。”遇到蛮不讲理的家长,会在电话里冲老师发火。迷上游戏的孩子往往无法按时完成作业,只好通过欺骗手段对付家长和老师,功课也大大退步。这时一些家长又会把责任全部推到老师身上。
老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老师应该对学生严格管教。“严是爱,松是害,不教不管要变坏。”对学生严格要求,这是老师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可是由于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或者对孩子撒手不管,再加上学校管理层怕事,既怕家长告状,又怕上面加压,还怕自己丢官,更怕舆论炒作,明知老师是对的也不敢给老师撑腰,落得老师孤立无援、徒唤奈何!
在学校通告栏中,经常会看到赫然用红笔写着某某老师违反规定、利用自习课给学生复习,号召全体学生对这种现象进行检举;每当教学工作督查时,学校广播一遍又一遍地严肃通知,要求老师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把备课笔记、教学计划、作业本送到规定地点接受检查,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拒交、缓交;在发给学生的“师德考评表”中,主要内容都是一些有无接受家长吃请、索要家长财物等考评内容,对老师进行道德审判。
不是说这样的活动不必要、不能搞,但在行为方式上对老师的自尊心是一个很大刺激。例如,有无接受吃请、索要财物这些本该只有家长知道,而现在要让学生来填表,这本身就搞错了对象,可信度太差。
即使没做“亏心事”的老师,对这种“拉出去示众”的考评方式心里也会觉得不是滋味。
老师当然需要考评,考评也当然需要面向学生。然而教育是一项心灵的事业,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细心呵护他们的自尊是最紧要的。如果老师尊严扫地、事事如履薄冰,在学生面前“抬不起头”,也不可能教育出有尊严的学生来。
无论是否承认“教育就是服务”,都不应该把学生看作“上帝”。否则,谁还敢给“上帝”上课呢?
学生不是“上帝”,老师也不是“替罪羊。”